李根
摘 要 機械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機械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意識訓練的主要課程。其實踐教學環節對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潛能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普遍存在,測試儀器和設備落后,教師隊伍力量薄弱,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踐教學學時相對較少,內容脫離科技發展和企業需要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動手、創造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機械設計 實踐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在培養過程中,教師掌握實踐教學的開發、設置、實施、管理和評價的主動權,學生只是被動完成和接受,教學互動較差,無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不到學生運用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索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大現實問題。
1更新教學內容,優化培養環節
實踐教學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術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設計能力,而且可為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1.1增設設計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根據學生特點和生產實際,增設和拓展實驗項目,增強學生綜合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這類實驗只給出實驗題目、實驗重點、難點,由學生查閱資料,擬定實驗方法,然后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如機構運動方案創新組合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設計實驗,利用各種運動副和構件搭建各種新型機構,驗證機械傳動設計方案,加深對機構組成理論的認識,培養學生機構創新設計意識和綜合設計能力,訓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1.2完善基礎實驗,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購置新式機械零件陳列柜、機械創新設計陳列柜等設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工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完善實驗內容,將單純的基礎性實驗轉變為理論知識、測試手段、方法并重的交叉性綜合實驗項目。如帶傳動實驗和滑動軸承動壓潤滑油膜形成原理實驗。在實驗中,教師除了實驗內容的介紹外,還要加強測試技術、設備的原理講解。通過介紹測試手段和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課程教學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對各種傳感器及不同測量和數據處理方式有新的認識。
2改革教學手段,探索教學方法
2.1引入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
應用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口述+板書”的教學授課方式,擴充了課堂信息量,突破了實驗設備的局限,擴大了現代實踐教育的規模,提高了教學質量。如齒輪范成模擬實驗和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實驗。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機構運用的錄像,齒輪嚙合和軸系運動的影片,將難以講授和理解的內容表達的直觀易懂,生動形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認識和理解。
2.2利用froe等軟件,擴充實驗內容
實驗設備匱乏是目前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引入計算機虛擬、仿真實驗技術,可有效地彌補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節約學生的實驗時間,提高實踐效果。利用計算機輔助軟件,將機械零部件、機構三維化,并進行各種裝配、拆卸、組合實驗,可達到一些在實驗設備上難以完成或無法完成的實驗項目。在減速器裝拆課程設計中,學生不受所給設備和條件的限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利用計算機軟件設計減速器,模擬機構的運動和裝配,檢驗機構的運動狀況和故障等,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為畢業設計等工作提供參考。
3加強教學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3.1規范管理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管理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另一重要部分,是保證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加強教師和教學質量的考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學院根據學科特點,規范教學檔案,實現授課經驗的制度化,鼓勵優秀老師的“傳、幫、帶”。同時,組織教師互相學習,結成梯隊,參加各項學術活動。制定規范的實驗課程表和計劃,將實踐環節與理論課程同等對待。要求對開課老師進行嚴格的“試講”和“試做”考核,并定期組織聽課和經驗交流,保證了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對考核不合格的老師將進行培訓或停課的處理。除此之外,學院實驗設備專人管理,定期檢修,保證設備的使用率。對利用率低的設備,鼓勵老師積極展開實驗教研項目的研究,拓展實驗,改進實驗設備,杜絕設備的閑置。
3.2根據內容特點,改革考核方式
在實踐教學的考核過程中,變一次性考核為過程考核,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實驗中,隨時對學生實驗課程的預習情況、原理認知、注意事項、操作態度、實驗進行狀況等情況進行考核。在評價手段上,盡可能的采用課堂提問、書面作業、專題報告、技能測試等多種評價方式。在學習成績評定中,加大實驗操作、平日表現等方面的成績比重,實行實驗成績的“一票”否決,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應用能力的綜合檢查與評定。鼓勵學生進行“產學研”合作,積極引入企業評價考核機制,及早與企業接軌。在培養方案允許的情況下,實行實踐單獨設課,保障學時數,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便于科學管理和評價。
4結語
實踐教學是學生從理論知識走向社會實踐的橋梁和過度,是關系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推動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實踐和思考,機械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在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與鍛煉,學生參與實踐環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加各類大賽的熱情高漲,取得的成果明顯增多。但是,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還必須在各個環節上綜合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為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今后對機械設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