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趙雨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該類型的金融也正日益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分支。當前,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焦點話題,分析探討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內容與其今后的發展規律,借鑒國際上先進的金融管理技術,探索當前新金融的管理范式。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管理 新金融 監管范式一、前言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對于金融業的發展與壯大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點包括平等、惠普、開放、共享等,該金融模式更加人性化,且十分民主,是一種非少數人控制的金融類型。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色,可以看出金融的監管應該保證其開放性、適應性與競爭性。當前,對于互聯網的看法各有不一。因此,如何維護與保證互聯網金融的正常發展,成為人們研究與探索的重要任務。
二、互聯網金融的在發展中應注意的事項
首先,應注意的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市場的本質與功能完全相同。余額寶、支付通等技術的產生是互聯網金融的方式與渠道,其主要的功能是支付、清算與資金的通融,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功能仍未超出金融市場的范疇[1]。因此,就目前發展狀況而言,互聯網金融在今后的發展與應用中絕不會顛覆傳統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
其次,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市場毫無沖突可言。互聯網金融具有的是網絡的相關特征,例如互聯網金融具有便捷性、快速性。且互聯網金融主張的是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穩健。而傳統的金融市場更加強調市場經濟的常規性、普遍性。互聯網金融是建立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進而展開各種金融活動,因此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市場并無任何沖突。
最后,在未來的發展中,互聯網金融具有不確定性和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人們在重視開展金融活動的同時,更應注意互聯網金融可能產生的風險,提高對互聯網金融的防范意識。有研究學者表明,互聯網金融本身并無任何新意可言,其創新之處在于金融與網絡的結合,加快了金融市場的發展與變化,為傳統的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本質上并未發生任何改變。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新興監管范式——互聯網的監管原則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向和發展前景都十分可觀。因此,應加強企業的探索精神和自律性,并提高法律監管的力度。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我國金融管理應適當采用新的管理內容,推進新金融的發展,鼓勵其發展的同時也要進行規范[2]。在此基礎上,就形成了我國新興的“互聯網監管十二原則”。以下列舉幾個方面。
(一)互聯網金融應具有適當的風險容忍度原則
正因為互聯網金融是當前新興的金融模式,其發展與應用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國家應適當放寬管理政策,過早期或是太過嚴格的監管力度,都會影響這種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與壯大。有學者表明,世界上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應處在“無序”和“專制”的范圍之內。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原則也應采用同樣的態度,從其長期發展的預測而言,互聯網監管有其一定的風險存在,但是該風險都是在國家可控制的范圍內。因此,對于互聯網的監管應采取適當的容忍原則。
(二)互聯網的實際動態金融監管原則
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外的定義中仍然十分模糊,還需要各個部門的進一步界定與明確。根據市場的監管力度,可以將金融的監管分為市場自律、監督、注冊、審視等四個監管層面。此外,我國法律對金融的監管也具有相應的管理條例和管理職責。在監管過程中,如出現任何違法的行為,都要依法進行處理與懲治。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以及產品,金融的監管部門應適當根據其影響的程度和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對互聯網金融的管理范圍進行確定,分別是方法與強度。對于風險小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適當采取市場自律的原則。而風險較大的互聯網金融,則要劃入監督檢查的范圍內,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執行最嚴格的管理制度,最終保證我國家金融市場可以穩定和諧的發展。
(三)原則監管與規則監管的結合原則
原則性的監管模式之下,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以引導為原則進行金融監管。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對互聯網金融設置過多的監管條例,且監管內容不需要細分的十分明確[3]。而相比之下,規則性監管的模式更注重法律監管的原則。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監管部門應設立各項監管條例,對金融的項目和內容作出非常詳細的劃分與管理。并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完成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監管部門在監管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互聯網金融運行的特點。在對經營人員進行管理與約束的同時,保證消費者的各項合法權益。此外,在研究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時,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及風險高發的項目制定特殊的監管條例。在兩種監管原則的結合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條例,確保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一致性原則
監管套利現象是指金融監管機構利用監管的差異性,對某些市場金融放寬管理與監督的標準,降低監管的成本與監管力度,從而獲取不法利益的現象。當前,互聯網金融所提供的業務與傳統的金融市場提供的金融業務大同小異,例如放貸、支付等服務內容。因此,在對兩者制定監管條例的過程中,不應存在任何偏袒或是不公平的現象。為確保金融監管的一致性,我國應就原則問題,對金融市場進行監管,并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
(五)時刻保持風險意識原則
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對于我國金融系統存在“雙面性”[4]。一方面,通過金融的增加服務提高配置的效率,推動了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金融系統的總體風險型。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會放大金融市場的總體風險。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為迅速,正是因為其進入的門檻極低,這就會導致許多非金融機構大量涌入金融市場,從而降低了金融市場的總體價值,增加了金融機構的交易風險。互聯網金融的信息科技是最為突出的風險,正因為其具有較為便捷的快速處理功能,也就導致金融市場在發展與擴大的過程中,風險的聚集速度隨之提升。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還具有業務流動性的風險,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該風險的防范與處理力度,以確保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
四、總結
互聯網金融作為當前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其發展與應用為傳統的金融市場帶來了全新的生命與動力,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過程中,一定要以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十二原則為基礎,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令法規,禁止任何不法行為發生。注重發展我國經濟的同時,更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防范意識,以確保我國金融經濟的穩定與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12(26):6-17.
[2]李真互聯網金融:內生性風險與法律監管邏輯[J].海南金融,2014,6(4):76-81.
[3]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3(7):3-9.
[4]李真.論互聯網金融監管基于美國監管經驗的考察及審慎思考[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30(7):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