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高校的思想政治該工作是黨的政治優勢與生命線,不管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一直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政治思想工作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之一,在中國長期的思想政治實踐中,都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政治導向來實施,從而忽略了其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社會化趨勢。在當前的發展狀態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觀念必須轉變,即由政治化向社會化的觀念轉變。
一、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歷史必然性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時期內所必然經歷的事情,在一定時期內,政治性能夠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樣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很明顯的效果。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廣大學生與人民群眾,是實現黨的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民群眾的頭腦,讓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最終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第一,在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也出現了唯政治性的傾向,很多學生覺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國家政治層面上的事情,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內涵。社會化起源于人類學,人類學讓個體與社會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社會知識與獲得社會價值規范。
研習人類學能夠掌握社會經驗,讓人形成社會行為,發展自我與獲得個性,最終讓人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能夠與社會的發展相融合,為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因此,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機制上,不光要改變原生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自上而下的理論灌輸的方式,并以社會群眾大眾為中心,讓群眾進行自下而上的理論認知。在教育載體上,有關教育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刊物與媒體的作用,并在全社會范圍中形成全民的宣傳網絡,動員能夠動員的一切社會力量,以最終讓思想政治公國適應社會法發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社會化有其現實的理論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是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的。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社會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自主性作用的影響下,每個人的自主意識與主體意識都在加強,個性化的傾向也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
第三,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社會化的。全面發展是人本性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作為一個整體,人的自然性與實踐性都容易受到社會性的制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生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傳播,應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實現了從政治性到社會化的轉變,但要實現好這一轉化,還需要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與教育功能。歸根到底,思想政治教育不光需要教化人,同時也需要感化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是一項系統工程
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從學校教育與單位教育推廣到全社會的范圍內來運作。高校大學生要想適應高校社會化的趨勢,就要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與實現同社會的良性互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高校政治教育的社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目的,要開展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將人的思想動力,心理與觀念等要素作為重點來引導。青年學生要將黨,國家,社會與自身的命運緊密結合,通過認識與解決社會中的各類矛盾,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執行。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當代高校大學生所接觸知識與獲得信息的渠道也逐漸增多,并對現階段經濟,政治與社會各方面都有獨特的認識。大學時代正是一個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光要分析學生的現在與過去,同時也要放眼學生的未來,要從學校與社會的大環境分析學生思想的根源,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掌握大量的信息,通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解決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
第二,在當前的發展狀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推向市場,高校教師與學生都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學生的求學目標太過于單一化與市場化,找工作似乎成了學生受教育的唯一目的。因此,高校內部也由此進行了社會化的改革,后勤服務,圖書館與體育館等場所積極全面的向社會開放。當教育與科研同社會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大學生培養的目標與過程也就更加開放。從總體上講,在當前的發展狀態下,高校與外界的接觸更為直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化也迫在眉睫。
第三,科技的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條件與基礎。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網絡豐富與高效的信息提供,能夠極大的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習與娛樂需求,同時也為每個人提供了施展才華與接收多種教育的機會。
網絡能夠為每一個人提供相對寬松的放松空間,從而能夠讓每個人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加深自我的認識。每個人都有不斷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網絡信息傳播迅速而持久,因此,民眾應該通過不斷的接收新的信息,持續的開展自我教育。新媒體的風行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與形式更加多樣化,在共享網絡資源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抵制不良影響。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還是應該回歸到本源,應該以學校為主,通過借助全社會的資源與力量,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與貼近學生,最終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相互滲透與相互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發揮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幫助大學生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葉江華.《社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2]袁汪洋.《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社會化發展趨勢的實踐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