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認為知識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它突出主動建構的學習方法,提倡走同化和順應的學習路徑,強調情境對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些原則對高中美術教學改革有諸多啟發,它有利于發揮師生積極主動性,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原認知能力。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中美術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221-01
一、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
1.突出主動建構的學習方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既不是通過感官也不是通過交往接受的。知識是由思考的主體積極建構的。個體認知的作用就是適應的方式,即在詞匯的生物學意義上的適應,其目的是適應或生存力。建構主義學習主張一種基于個體能動性的主動、自覺、自我組織的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它要求學習主體充分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對各種現象的把握、分析、組合,積極主動地去探尋客觀世界的奧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2.提倡走同化和順應的學習路徑。同化和順應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發展變化的兩種途徑。同化是指學習者把外在的信息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以豐富、加強已有的思維傾向和行為模式。順應是指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的外在信息產生沖突,引發原有認知結構的調整,并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同化是認知結構的量變,而順應則是認知結構的質變。學習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3.強調情境對學習的重要作用。學習離不開一定的情境,知識也總是在~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脫離情境的教學必然足枯燥無味,只有把學習者囂于真實的情境中,并盡可能在實際任務中,獲取經驗和建構知識,才能使學習者掌握并學會應用知識。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4.主張互動性的知識構建方式。語言是知識的文化積累、傳輸和表征的基本形式,對各個領域中任何問題的表征需要經過社會性的相互轉換才能獲得合理性。知識是在學習者進行的為他人所知的建構活動中獲取的。而這種知識建構需要借助于語言和對話。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強調人的學習和發展發生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互動之中。認為語言的功能并不體現在其真理定向性中,而是體現在過程的關系之中。即我們使用語言并不是用其作為一種反映世界或表達自我的手段,而是作為我們“在一場游戲中的行動”。
二、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遵循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的意義
1.能夠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和灌輸,而是知識的加工與轉換,是運用各種方法促成認知主體發生主動的知識建構,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介不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認知工具,教學環境和和教學任務應該是真實的。
2.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強調把“理解的認知過程”和有用的“意義建構”作為教學的中心目標。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非常重視學習環境在學習中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的。學習環境中的情景必須有利于學生所學內容的建構。高中美術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還要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情景的創設,使每一個學習者的智慧通過“合作”和“會話”化為整個學習團體所共享的智慧。
3.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原認知能力。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也不是單純的知識記憶或外顯行為的改變;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學習者的學習建構是多元的,并不是任意的和隨心所欲的,而是受社會環境影響,應該與他人協商并達成一致。學習是為了保持有機體的適應和生存,而不是為了追求真理。
三、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原則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以學生為中心。意象造型介于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臆造、寫實與抽象之間,具有最為開闊的自由表現空間。因此,探索和研究意象造型在素描教學中的操作方式對于挖掘學生的綜合藝術創造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意向造型的素描教學中我們將有關人物、景物、動物在各個場景下的狀態排列出來,并將這些信息分類整理。然后教師提出各種啟發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作回答說明。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以造型寫不寫實,而應該釋放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客觀物象,將生動、鮮活作為繪畫的基本要求。
2.設計情境。建構主義設計原則指出情感(與樂趣和恐懼的交往)以及個人的認同對學習內容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合作學習、在復雜的學習情境中同錯誤的交往、自我控制和使自我經驗服務于學習等要求都超越了理性。意象造型注重作者情感的表達,它放棄純客觀地再現,主要是畫家的情感和審美心理需要所致。它不僅是表現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喜、怒、哀、樂,更是畫者對于人生對于世界的關切和體驗的表現,同時也是畫者審美情趣,形式美演繹能力,畫面整體把握能力的體現。教師的角色是幫助學生掌握運用各種媒介來獲取信息的方法。通過課前給學生設定任務,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畫家的素描資料,比如:席勒、梵高、畢加索等。
3.協作學習。教師應該重視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注意主體的作用,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協助學生建構意義。素描要培養的基礎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能力。素描要在藝術的感知能力、藝術的評價能力、藝術的創造能力,以及相應的交流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諸方面培養學生。筆者課前先把學生5~6個人一組,分成若干組。要求學生課下合作分工去完成課前布置的搜集信息的任務,課堂上分配的任務也要求每個小組內的成員共同討論,通過交流和協商達成最佳方案。在方案完成向全體同學陳述時,與其他組成員之間的問答以及競爭都是一種協作學習。
四、結語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說明知識建構是一個人先前經驗、認知結構和具體真實情境相互整合的結果,因此,每個人掌握的知識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我們是通過理解這個世界,而建構我們自己的真實世界、或經驗系統、或認知結構。這些才是知識或知識建構的真正內涵。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貫徹建構主義教學原則,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和開展各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活動,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并帶有挑戰性的任務型學習情境,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