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明
【摘要】市場經濟中,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表現為消費,消費支出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直接正向的拉動作用,我國“十二五”規劃將擴大內需作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一項重要的舉措。研究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從中發現可以促進消費支出的因素和方法,從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消費 需求 實證 建議
一、建立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函數模型
凱恩斯消費函數模型是當前我們研究居民消費支出理論重要的模型工具,該模型通過建立居民消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間的一次回歸函數,得到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系數,展現居民消費支出和收入之間的變化關系,從而幫助相關部門制定和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本篇論文收集了1990~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數據,綜合運用了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5.0對消費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進行線性回歸,得到城鄉居民的消費函數,并且根據相關性檢驗分析對檢驗結果進行檢驗。
二、實證分析
(一)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的分析
對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進行ADF平穩性檢驗,序列CZSR和序列CZXF為二階平穩,滿足同階單整,依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理論,以城鎮居民收入為因變數,以城鎮居民消費為自變量,利用Eviews5.0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回歸模型如下:
CZXFt=380.2099+0.739308CZSRt
t-statistic (6.464506)(89.53039)
prob. 0.0000 0.0000
R-squared=0.997635 AdjustedR-squared=0.997511 DW=
0.327800 F-statistic=8015.691
分析回歸結果:其他檢驗指標均符合要求,但是DW檢驗值過小,并且,殘差平穩性檢驗結果,殘差在顯著性水平為5%的情況下,接受一階單整的原假設,分析可能遺漏了解釋變量。對原模型進行改正,在自變量中,引入城鎮消費的一階滯后變數。再次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回歸模型如下:
CZXFt=262.9018+0.657464CZSRt+0.192376CZXFt-1
t-statistic (4.845087)(7.951088) (4.368311)
prob. 0.0002 0.0000 0.0004
R-squared=0.998832 AdjustedR-squared=0.998694 DW= 1.086692 F-statistic=7267.570
分析回歸結果:回歸模型通過了所有的檢驗指標,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對殘差進行ADF平穩性檢驗,拒絕一階單整的原假設,殘差序列平穩。結果表明,在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中,起到影響作用的不僅僅是本期的可支配收入,上期的消費水平對居民消費支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分析
按照同樣的方法和理論,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CXF為因變數,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CSR為自變量,利用Eviews5.0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回歸模型為:
NCXFt=55.33295+0.708555NCSRt
t-statistic (1.823311)(59.03340)
prob. 0.0840 0.0000
R-squared=0.994578 AdjustedR-squared=0.994292 DW= 0.461602 F-statistic=3484.943
分析回歸結果:DW檢驗值過小,模型誤差項存在嚴重自相關,同時,殘差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一階單整的原假設。需修改模型,再次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回歸模型為:
NCXFt=37.09880+0.60391NCSRt+0.223845NCSRt-1
t-statistic (0.1795) (26.794) (5.2195)
prob. 0.8596 0.0000 0.0001
R-squared=0.997603 AdjustedR-squared=0.997320 DW= 1.369326 F-statistic=3536.882
分析回歸結果:殘差平穩性較好,模型較好的擬合。
三、模型對比分析
分析比較上述兩模型,我們得到如下結論:
(一)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和收入之間具有正向相關的關系
對比分析兩模型的共同點是,模型中消費支出項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項之間展現了良好的統計線性相關關系,這一結果印證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情況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函數模型中,城鄉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系數較大,說明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支出水平的高低。城鎮居民人均可以配收入大于農村居民,決定了城鎮居民消費水平要高于農村居民。
(二)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系數小于農村居民
邊際消費傾向系數反映了消費支出受到收入變化的影響大小和敏感程度,邊際消費傾向越大,反映在消費函數中表現為每增加一元可支配收入,居民用于消費支出的大小。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小于農村居民,意味著相同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時,農村居民消費支出要大于城鎮居民,同時也意味著消費支出隨著收入增長的敏感度,農村居民要大于城鎮居民。
(三)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函數不僅符合凱恩斯函數模型,也符合莫迪里安尼和弗里德曼模型
模型回歸結果系數展現了較高的顯著性,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模型。同時,在模型函數中引入一階滯后變量后,模型中各變量顯著性較高,這反映了居民消費不僅受到當期可支配收入的影響,還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約。
(四)絕對收入消費函數模型中有些起著重要影響的因子被忽略
以上城鄉居民消費函數回歸結果中,雖然各項統計指標呈現了較好的顯著性,但D-W檢驗結果表明隨機擾動項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說明模型中有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可能被忽略了。其中包括居民消費的攀比和示范效應等,這有待于近一步數據的驗證。
四、政策建議
由以上的模型對比可以看出,造成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異的原因,首先表現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之間有著正向的相關關系,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費支出越大。其次,居民消費支出還受到邊際消費傾向系數的影響,邊際消費傾向系數越大,表現為增加同樣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費的部分越大。因此,提高消費支出就要從提高可支配收入和改善邊際消費傾向系數入手,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相關對策以供參考:
(一)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針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不同的收入特點,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增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群體呈現中低收入人群大,高收入人群少的偏態分布,調整收入人群分布,以使城鎮居民收入結構呈現“橄欖形”分布,是提高城鎮居民整體收入水平的可行舉措。對于高收入人群,主要是要加強其保護,增加其消費的安全感;對于中等收入人群,要積極的引導培養,以增加其人群占比;對于低收入人群,主要目標是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對于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我們可以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優質和高附加值的農業生產模式;其次,減輕農民負擔,大力實施農業補貼;再次,加大農業支持力度,加大對農民的教育,鼓勵其進城從事各種活動;最后,完善社會保證體系,解除農村居民消費后顧之憂。
(二)提高消費的品味,培養良好的消費理念
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消費能力較低。二,相比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具有較高的儲蓄傾向。這些因素制約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建議加大對居民消費理念的教育,積極引導培養居民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積極的消費觀念。
(三)建立健全社保體系,增加居民消費信心,消除消費后顧之憂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增強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前提和保證,擁有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居民在消費的時候就不會有“今日消費明日愁”的思想壓力,從而增強了消費的信心和消費購買力。最近幾年我國相繼出臺了各項措施來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社保體系的建立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居民消費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較其他發達國家居民社保體系的完善程度還有一定差距,以后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革。
(四)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優化消費環境
大力發展銀行消費信貸,尤其是在居民住房和耐用品等方面的消費支持,減少居民流動性和不確定性對居民消費的限制,政府相關部門必須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盡快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并且,政府在保障消費信貸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的同時,也應加強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曉桐.《計量經濟基礎》[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
[2]張繼海,臧旭恒.中國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的協整分析,2005.
[3]尹世杰.消費環境與和諧消費[J].消費經濟,2006.
[4]尹世杰.《消費者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羅楚亮.經濟轉軌、不確定性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