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護理在急診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到我院急診進行就診的360例危重患者,根據護理模式進行平均分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搶救,實驗組患者給予全程護理模式進行搶救,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的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護理在急診患者搶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搶救患者成功和服務患者滿意上具有顯著優勢,降低了醫療風險的同時改善醫患的緊張關系。
【關鍵詞】急診搶救;全程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94-02
急診是搶救病人最為主要的醫療部門,接收病人多為發病嚴重、快速、復雜,醫務人員的治療方式和護理模式對患者的生命起著關鍵性作用[1]。在現代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對醫務人員各個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常規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病人和家屬的需求,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建立了全面護理模式,現選取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到我院急診進行就診的360例危重患者進行臨床效果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到我院急診進行就診的360例危重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男90例,女90例,年齡14歲~69歲,平均年齡(35.34±11.78)歲;實驗組男85例,女95例,年齡14歲~72歲,平均年齡(36.49±12.16)歲;患者疾病類型:腦外傷患者79例,腦血管疾病患者56例,心臟疾病患者7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3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45例,泌尿系統障礙患者34例,其他3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其疾病的類型等方面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模式
1.2.1常規護理模式
對照組患者進入急診室后對患者按照常規的急救護理制度和流程進行搶救和護理。
1.2.2全程護理模式
實驗組患者全程護理,將網絡信息技術與醫院內部系統相聯系,護理人員對患者從進院和出院全過程進行照看和服務。具體內容包括:①通過網絡連通將120救護車交流系統與醫院相聯系,在來就診醫院的路上就了解患者基本個人信息和身體狀況,可提早找到相應科室醫生并準備基本搶救藥品和器械,有效地縮短了患者搶救的時間。②安排具有臨床經驗的護士根據患者病情狀況進行臨床分診工作,能夠及時安排好所需要的醫用設備,接到患者根據SOAPLE公式對患者病癥進行分級,對Ⅰ類病情危急患者和Ⅱ病情重癥患者快速選取手術室進行搶救。③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保證在進行各項急救措施的快速、精準、有效性。為患者準備氧氣輸送保持患者呼吸順暢,建立靜脈通道,密切關注患者體征變化并做好相應記錄。 ④在給予患者搶救的同時給與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對搶救室內的必要器械和環境進行全面消毒整理,對于插管較多的患者要密切關注監視器保證管道的通暢。在執行操作時要保證手部的干凈點,避免發生感染。⑤要對每個接受的患者進行檢查和住院的全過程,隨時準備好急救可能用到的藥品和藥物,避免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再次發病。⑥對于要轉入病房的患者要與對應科室的護士進行溝通,交代好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藥物和器械應用,最后在轉移名單上進行簽字。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搶救率成功率指患者經過搶救救治和護理后達到了脫險的標準,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及時的控制,生命體征處于相對平穩狀態,并可以轉移到相應的療養科室。滿意度指患者經搶救救治和護理后處于清醒狀態時,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進行評價,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100制度評分,內容包括基本護理、護理態度等多個方面。分數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t檢驗比較組間,用 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的搶救成功率(95.56%)和滿意度(95.34±31.7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70.00%)和滿意度(85.67±28.56)分,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急診主要是指緊急救治和搶救,保證了患者在突發疾病或者意外傷害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專業、科學的救治和護理。在急診室患者病情嚴重突發,若沒有采取及時的措施就會造成不良的預后效果,甚至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2]。
研究表明,實驗組的搶救成功率(95.56%)和滿意度(95.34±31.7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70.00%)和滿意度(85.67±28.56)分,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全程護理利用科技發達的網絡技術將醫院各個部門的系統相互聯系,可以提前為患者的就診最好準備,有效的縮短搶救時間,對患者進行全程的監護和救治,從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轉移病房時可以將患者完全交接給對應科室病房護士,這樣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時保證患者病情的穩定性[3]。全程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的為病人服務為宗旨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個人情況最為了解,與患者的溝通最為頻繁,在對患者實行優質的基礎護理同時還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安撫和隱私的保護。在進行救治時可以做適當的說明可以讓患者協助治療過程,對患者的激動行為進行諒解的同時給予心理安慰,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在在急診患者搶救中具有顯著應用價值,是一種適用性強的護理工作系統,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淑鵬,付曉麗.標準化急救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0):28-29.
[2] 孫琦,張梅.護理安全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85-86.
[3] 林少琴,梁秀萍,梁維紅,等.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14,35(2):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