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海
閱讀理解是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工作中,學生經常問的就是如何做好閱讀題,取得閱讀的高分。在考試中也明顯增加了閱讀部分的分值,占到了整個試卷的35%。想做好閱讀題,就要求學生具備以下幾種能力:閱讀速度、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綜合文化素質。老師也要充分利用閱讀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差異,使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外國文化,擴大知識面。比如可以介紹與課文相關的社會、人文、地理、歷史、運動以及節假日,甚至學生喜歡的外國音樂、電影、典故等等,特別是西方的人文地理、歷史對英語學習非常有實際意義。這受到學生歡迎,可以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首先,在閱讀的時候要形成心平氣和的狀態,養成良好的閱讀心態,不要心煩意亂,要有自控能力。初中階段的生詞和句子并不能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在后面的文章中可能還會出現提示性的句子,幫助理解生詞或句子。因此,遇見困難的時候,要從容不迫,這樣才能心平氣靜地閱讀,理解才能更加深刻。
其次,要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有的同學習慣于先細讀文章,對個別生詞見一個查一個,等到思考問題的時候再回文章中找句子,甚至整篇文章再讀一遍才能找到答案,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這在有限的考試時間里是不允許的,很可能導致答不完題。那么,如果我們把先后順序顛倒一下呢?帶著疑問再讀文章,是不是就會有側重點,有目的性?這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文章每一篇大約300個詞左右,慢讀是不行的。因此,在做英語閱讀時,要養成快速閱讀的好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鍛煉才行。平時做閱讀理解時,可以自己記錄時間,或者先給自己規定好時間,在規定的時間里,即使沒有做完,也要停止答題,核對答案,看看自己在規定的時間里能完成幾道題。可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閱讀文章的長短來規定時間。只要長期練習,閱讀速度一定能提高。
最后,在平時的做題中,一定要注意語感的培養。語感好的同學,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對文章的理解做出正確的判斷,即使有些句子沒有讀懂,也能根據上下句理解出來。那么,語感如何形成哪?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時候多下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在平時要多積累固定句型和一些習慣用法,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人文、地理、歷史等等,適當的時候用筆劃一劃,記一記。看見有用的句型、短語就記在筆記本上,有時間的時候就拿出來背一背,直至熟練運用。熟能生巧,只有熟練運用,讀文章的時候才能一氣呵成,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情節及作者的思路和意圖。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堅持練習,熟練運用閱讀技巧,不斷總結經驗,就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在英語的知識海洋中遨游。
(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第十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