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
摘 要: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方式,使學生能較快掌握化學基礎知識。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在化學學習中起到了較好效果,思維導圖屬于發散性思維模式,學生在思維導圖幫助下能夠迅速將焦點集中,對學習中的難點或者是疑問深入思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化學教學;應用研究
化學這門學科雖然具有較強趣味性,但是對有的學生來說,增加的這門課程就成為了一種負擔。因而,教師需要采用正確的方式,讓學生能較快掌握化學基礎知識。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在化學學習中起到了較好效果,思維導圖屬于發散性思維模式,學生在思維導圖幫助下能夠迅速將焦點集中,對學習中的難點或者是疑問深入思考。
一、思維導圖特征分析
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在可感知的世界里進行化學學習,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借助思維導圖可以較好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從而形成一種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思維導圖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第一,思維導圖的展開圍繞核心關鍵詞,學生能夠圍繞中心思考問題;第二,主題主干作為一種分支逐漸由中點向周圍分散;第三,層次不同也就存在著不同邏輯關系;第四,思維導圖中圖形的利用使得整個思考過程更為生動形象。
二、思維導圖在九年級化學問題教學中的運用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目標的展示。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往往是通過教師運用語言表達或者是在黑板上板書這些方式傳遞給學生,教師和學生在一個教學目標完成之后,再進行下一個教學流程。這種教學方式字符表述比較多,學生不易記憶,并且每個教學目標間層次性不突出,學生發散性思維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而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的學習任務,并且教學目標較為明確,易于學生記憶。
①案例分析。比如,在九年級化學學習中,有一章節內容是“氧氣的制取”。進行這一部分內容學習時,需要借助實驗室制取氧氣這個實驗過程,使得學生掌握制取氣體的方法,其中包括藥品選取方面、儀器以及裝置使用方面、實驗流程、氣體收集、檢驗方面、實驗注意事項等。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儀器裝置做好分析總結工作,促進學生更快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整個流程,為日后制取二氧化碳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目標表面上看是由零散知識點構成,然而其中存在著密切聯系。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七連珠”思維導圖,同時,需要事先做好書本預習工作。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首先,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在白紙中間位置用彩色水筆畫出一個圖形并且確定好主題(氧氣制取);其次,在中間圖形四面再畫上六個分支,在這六個分支上分別寫上實驗過程應當考慮的一些關鍵詞,例如,藥品選取、儀器使用、實驗流程、氣體收集、檢驗、實驗注意事項等;最后,用虛線將各個環節中具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以及對比關系的圖形相連。
②經驗分析。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出現思維混亂現象時,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得學生思維得到發散,促使學生進行有序思考,進行知識體系搭建工作。其中的層次結構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讓學生系統學習知識。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框架的完善。實際教學過程中,復習課的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傳統復習課都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主要做知識總結歸納工作,缺乏互動。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就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過去被動轉為了主動,教師作用也發生了轉變,成了引導者、促進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溝通交流,學生通過畫圖方式進行知識總結、填充,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①案例分析。比如,在九年級化學學習中,有一個章節內容是“生活中常見的鹽”。此章節內容主要包含化學有關概念、性質、實驗、常見的物質、離子檢驗與共存。在學習結束后,眾多知識點、實驗結果變得錯綜復雜,學生記憶就變得非常困難,因而,需要學生做好總結工作,完善已有的知識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中和反應、鹽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之上理解溶液的酸堿度。酸堿通常都可以同指示劑發生反應,最終使得指示劑改變顏色:酸能夠同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堿能與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等。因而,思維導圖中間位置是關鍵詞(生活中常見的鹽),在中間圖形四面再畫上五個分支,在五個分支上分別寫上一些關鍵詞,如,化學有關概念、性質、實驗、常見的物質、離子檢驗與共存。最后,再用線條將存在關聯的圖形相連。
②經驗分析。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框架的完善旨在加深學生記憶,在思維導圖完成過程中,學生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得教師時刻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分別為學生進行輔導;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利于學生做好經驗總結工作。
從當前發展趨勢來看,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頻率還不高,多數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麻煩。然而,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教師頭腦當中都應當形成一種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思維導圖正是一個能夠為學習者解決難題,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有效工具。
參考文獻:
[1]梁曉康,廖銳星,楊美珠.思維導圖在高一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
究——以人教版《化學1》第一章為例[J].化學教育,2007(8).
[2]倪軍.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創造教育的嘗試[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08(11).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氾水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