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的操作應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筆者認為簽訂質押協議,保證金存入特定賬戶,限制最高質押擔保額度,逐筆確認被擔保債務是法律風險管控的主要環節。
【關鍵詞】保證金 質押 小額貸款 法律風險
一、以保證金質押擔保方式發展小額貸款的現狀
目前,小額貸款業務在我國金融市場方興未艾,大型商業銀行也都陸續進軍該市場,開辦了種類繁多的小額貸款業務。小額貸款業務本身具有優點和缺點,對于客戶來說具有辦理程序簡單、多種還款方式、還款期限短、擔保方式簡便等優點;對于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來講,小額貸款具有客戶經營狀況差異大、貸款用途難以監控、擔保方式單一等缺點。有些商業銀行針對農業生產環節開辦了若干年的小額貸款業務,擔保方式只有農戶互保和有資格的第三人保證兩種擔保方式,以設置高利率來防范逾期風險或損失。但通過貸款實踐,部分以農戶聯保方式為擔保的小額貸款出現了脫離農業生產環節的情況,甚至有的農戶將貸款用作治病或賭博,使小額貸款脫離了服務于三農的本質。隨著小額貸款市場的不斷細分,有的商業銀行推出了以農村生產資料批發商提供保證金質押給商業銀行,銀行向購買生產資料批發商產品的農戶發放小額貸款的業務模式。這種金融創新,不僅提高了小額貸款市場份額,增加了小額貸款擔保方式,使之更加貼近服務于三農,但同時也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特別是法律風險管控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保證金質押的法律性質和現有法律對保證金質押的規定
保證金質押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將貨幣存入在銀行開立的,專門用于存取保證金的賬戶,與銀行協議約定該賬戶資金專門用于對借款人的借款提供擔保,當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時,銀行依據協議約定直接扣劃賬戶內資金用于償還貸款的擔保方式。這種保證金質押究竟屬于何種法律性質?法學界多數學者認為,以押金、保證金等形式的交付可以確認為質押,但是,屬于債權質權還是動產質權,取決于是否特定化。如果金錢特定化,屬于動產質;如果金錢非特定化,屬于債權質⑴。筆者也認為其法律性質應屬于動產質押。
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業務在很多商業銀行被廣泛應用,成為商業銀行小額貸款風險控制新的手段,但我國的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只對動產質押作出了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出質給債權人占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先受償。
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雖然未直接對保證金質押做出直接規定,但對動產質押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且保證金質押具有動產質押的性質,因此,商業銀行在辦理保證金質押貸款業務時,應當符合動產質押的法律規定。
三、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一)質押人和質權人必須簽訂保證金質押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設立質權,當事人應當采取書面形式訂立質權合同。質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1.被擔保債權的種類和數額;2.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3.質押財產的名稱、數量、質量、狀況;4.擔保的范圍;5.質押財產交付的時間。事先簽訂保證金質押協議,首先是明確雙方就出質人將保證金存入特定賬戶作為質押標的物的意思表示一致;其次是明確雙方是依據物權法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八十五條規定的保證金形式出質,而不是容易產生歧義的其他形式出質;再次是明確該賬戶是保證金專用賬戶,沒有質權人書面同意,該賬戶資金不得挪作他用;第四是明確約定質押所擔保的主債務最高數額、擔保范圍;最后應明確約定質物轉移給質權人占有,雙方在交接質物時應簽署書面交接單并標注質物轉移時間。這樣的協議或條款可以包含在和商業銀行業務合作協議之內,也可以是設立保證金質押專門賬戶時單獨簽訂。
如果商業銀行沒有與出質人簽訂保證金質押協議或者協議約定不明,那么存入該賬戶的保證金無法判定是否具有質押的性質,也就不具有當然的優先受償的權利;或者該賬戶內資金被挪作他用而不需要商業銀行書面同意,或賬戶內資金是零,這些都將被認為該賬戶資金不具有特定性,將導致該保證金不產生質押的效力,從而形成商業銀行小額貸款信用風險敞口。
(二)保證金必須存入保證金質押專門賬戶,該保證金不得減少和挪作他用
出質人應按約定將保證金存入保證金專用賬戶,并且該賬戶的資金不發生減少或挪用,該保證金才具有司法解釋規定的保證金特定化的法律屬性。
實踐中,有的商業銀行在和出質人簽訂保證金質押協議后,未要求出質人將保證金存入保證金質押專用賬戶,而是將該資金放在出質人一般賬戶內;或者存入商業銀行自己的賬戶;或者存入保證金專用賬戶的資金經過商業銀行書面同意后有出質人進行了支取;導致擔保期間質物發生減少性變動,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對該賬戶資金特定化性質的認定,從而形成商業銀行小額貸款操作風險敞口。
(三)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所擔保的債務數量應有最高額度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出質人與質權人可以協議設立最高額質權。
目前商業銀行開辦的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一般是與農業生產資料批發商或銷售商合作,由后者提供保證金存入商業銀行保證金專用賬戶,從而為購買者提供擔保的融資模式。若干農戶購買商品之后,發生債務的數量累計數額可能會大于批發商或銷售商的保證金質押所擔保的債務應有最高額度限制,因此商業銀行應隨時關注小額貸款放貸余額和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比例,對于超出出質人與質權人協議約定比例的,應要求出質人追加保證金數額,或暫停授信,以確保質押和貸款控制在合理比例之內。
(四)出質人必須對質押物所擔保的小額貸款逐筆確認,該質押才能發生擔保效力
實踐中,商業銀行與購買出質人商品的農戶簽訂借款合同,雙方按照操作流程履行了貸款手續,但往往忽視出質人應對商業銀行與借款人發生債務的具體數額進行書面確認環節,或者有的商業銀行以出質人事先出具的客戶推薦表作為出質人擔保數額的確認,即對質押所擔保的債務數額的確認發生在債務之前,不便于商業銀行對客戶資信審查之后做出授信數額的調整,或者授信調整后的數額與推薦表的數額不一致,則不能產生擔保效力,從而形成操作風險敞口。
四、小結
保證金質押小額貸款業務的實際操作比較復雜,涉及法律概念較多,商業銀行應加強內部業務指導和法律風險提示,降低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敞口,促使該業務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李國光、奚曉明、金劍鋒、曹士兵.《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理解與適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4頁。
作者簡介:何立新,法學學士,企業法律顧問,現供職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吉林市分行法律與合規部,從事法律事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