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摘要】本文以滬深兩市91家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近三年數據為樣本,實證檢驗企業內部控制效率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關系,結論證實,內部控制越有效,企業績效越好。
【關鍵詞】信息技術業 企業績效 內部控制效率
一、問題的提出
內部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自我調節和制約的內在機制,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對于內部控制效率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理論研究不足,實證研究不充分,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量化方法不夠統一,導致實證研究結果缺乏可信性和可比性。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理論上,企業致力于完成企業內部控制五大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少企業財務舞弊,提高高管決策的效率和效果,從而使得經營者的能力受重視,提高企業形象和價值,降低權益成本。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內部控制效率與企業的績效正相關。
(二)樣本數據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迪博數據庫和國泰安信息技術公司CSMAR數據庫為基礎,選取滬深兩市全部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三個會計年度的相關數據為初始樣本,剔除內部控制量化數據不足的樣本和ST公司,最終統計出91家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三年的數據樣本。樣本的統計與回歸分析用Excel和SPSS19.0軟件完成。
(三)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研究企業財務績效多選用托賓Q值、凈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總資產周轉率(ATR)和每股收益(EPS)指標。本文選取ROE指標為企業績效的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2.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即內部控制指數ICI。我國內部控制指數研究沒有形成統一的構建指數的方法,采用的指標體系的差異在于內部控制五要素的細分指標,權重確認也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因此,本文解釋變量選取現階段較權威的是迪博數據庫中的內部控制指數完成實證研究。
3.控制變量。考慮到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為了準確反映出內部控制效率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結合已有的研究結論和信息技術業的行業特點,本文選取企業規模、成長性和負債比率作為控制變量。公司規模(SIZE)=公司總資產取自然對數;負債比率(LEV)=期末總負債/期末總資產;成長能力(GROWTH)=營業總收入增長率
(四)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分析和變量定義,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ROE=β0+β1ICI+β2SIZE+β3LEV+β4GROWTH+β。其中,β0是常數項,βi是各解釋變量的待估系數(i=1,2,3,4),β表示隨機誤差項,其他各變量定義見表1。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運用統計軟件得出變量的相應描述統計,其中,ROE的最大值是86%,最小值是-12%,均值9%,說明上市公司的ROE差異較大,獲利能力普遍不高。同時,樣本中的內部控制指數ICI最小值為419.29,最大值為966.67,差異大,平均水平不高,說明信息技術業內部控制效率整體水平有待提升。
(二)相關性分析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內部控制指數指標ICI與企業績效指標ROE在0.0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而且Sig.值小于0.05,說明內部控制有效對企業的財務績效有較大影響。此外,控制變量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一般講,相關系數超過0.8的變量在分析時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檢驗中相關系數最大的為0.599,小于0.8,故模型中被解釋變量與各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可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三)回歸分析
在公司特征與公司績效方面,公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SIZE)與ROE指標的回歸系數為負,與ROE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說明對于信息技術行業來說,公司規模與企業績效的相關關系顯著。而公司的資產負債率(LEV)與ROE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與EPS顯著為負,說明信息技術業適度負債比率能夠提高凈資產收益率。
在控制了上述變量之后,回歸分析對內部控制效率與企業績效相關關系的結果分析如下:以內部控制指數作為唯一解釋變量,而將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相關特征作為控制變量進行研究時,考察ICI對ROE的影響發現:回歸方程I的R2調整后的值為0.175,說明內部控制效率對于公司盈利能力的解釋能力較強。內部控制指數的顯著性水平為0.005,小于1%,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的檢驗,說明ICI的系數與0有顯著差異。且方程系數為0.001,說明ICI與ROE正相關,假設成立,說明我們對于公司規模、成長性和負債比率等公司特征變量的控制是有效的,內部控制效率的提高可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四、結論和局限
本文考察了內部控制指數與公司股票的收益率、盈利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的關系,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檢驗的結果表明內部控制效率與上市公司的績效代理指標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局限表現在:迪博數據庫中的內部控制指數不能夠客觀反應內部控制效率,還存在主觀因素;其次,樣本實證檢驗的結果只能拓展到整個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至于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是否也存在這種相關關系,還需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鄭石橋.內部控制基本因素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8(08):126-129.
[2]章鐵生,林鐘高,秦娜.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財務舞弊的發生[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1(1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