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經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當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 提高 農村 經濟管理 水平
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發展與管理中卻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制約著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強化農村經濟管理成為當下農村經濟發展中一個最為重要的議題。本文將具體談談新形勢下如何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
一、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農業資金投入偏低
想要發展農村經濟,政府給予的扶持與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直以來政府的農業支出都非常有限。1986年農業支出占到中央財政支出的13.4%,1998年這項數據為10.7%,到了2007年則為7.9%。這些數據中能夠充分顯現出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的內部原因。雖說近幾年來中央政府意識到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在財政支出上也在增加,然而,政府對于農業資金的投入仍然遠遠趕不上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
雖說國家強農惠農的政策扶持一直在農村加強,然而,城鄉居民收入之間的明顯差距仍然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與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都會由于薪資原因被吸引到城市謀求生存,這會很大程度造成農村地區優質人才的流失,使得農村作業更難有效得到組織。縮短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很有必要的,這對于發展農村經濟將會是很大的推動。
(三)農民文化水平偏低
農村地區由于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加之各種資源的匱乏,這使得絕大部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形成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為低下的狀況。隨著科技時代的逐步深化,在發展與建設經濟時必須借助知識文化為輔助,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當下經濟建設的趨勢。然而,農村地區由于農民普遍的文化水平較低,使得這一點很難實現,這也是農村經濟管理效率不高的一大形成原因。
(四)農村生態環境惡化
生態環境是農村地區發展與建設經濟的基石,然而,近年來農村地區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卻越來越嚴重。許多農民都意識不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往往只是看到一個項目的眼前利益,忽略了以環境為犧牲后續會產生的代價。這會造成農村經濟建設的惡性循環,也給經濟管理構成很大阻礙。
(五)農業生產分散程度高
目前,我國農村多以家庭土地承包、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這給發展規模生產,大面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農機化作業帶來了障礙。同時,分散化的種植以農民主觀判斷為主,很可能導致銷不對路,各家種植種類紛雜繁多,專業化程度較低,非常不利于集體銷售甚至出口,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
二、新形勢下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途徑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各級政府應當建立農業投入長效機制,加大對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中低產田的投入力度,保障投入能夠長期有效。同時,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府、財政部門對“三農”的投入比例,進一步穩定、強化和完善農業生產扶持政策等。通過加強資金投入力度,適應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目標就是促進農民增收,同時,逐漸縮短城鄉間的收入差距。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以從如下方面采取相關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扶持,要盡可能的保障務工農民的各項基本權益,并且能夠給予農民更多的補貼。另一方面,應當盡快實現農業產業化,這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最直接途徑。
(三)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強化農村經濟管理的一個關鍵點。應當盡快加強對于農村的教育體系的發展與建設,要不斷提升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與認知程度,讓農民能夠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此外,要完善農村地區的基本教育體系,要讓適齡兒童都能夠正規的受到教育,同時,要加強對于成年務工人員的文化教育與技能培訓。這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這也是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有效管理的措施。
(四)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直觀體現,這也能夠讓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管理朝著良性的方向不斷建設。許多農戶都意識不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短期利益往往會以生態環境的犧牲為代價,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要深化農民的環保理念,在農業生產中做好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且能夠盡可能高效的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建設。
(五)深化保障機制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經濟
進一步強化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盡量擴大耕地面積,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利用科技成果,強化科技保障,在良種培育、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重大病蟲害防治等環節實現新突破,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努力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機制、新辦法。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應做到科技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形成多元化、廣覆蓋的農技推廣體系。
三、結語
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經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就當下的農村經濟管理來看,仍然存在著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意識到農村地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在給予農村經濟發展更多政策性扶持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于農民的思想意識引導與知識文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琪.農村財務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徑[J].調研世界.2006(05).
[2]王靜.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機制探索[J].新農業.2006(05).
作者簡介:陳正娟(1977-),女,漢族,江蘇鹽城人,任職于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新都街道經濟服務中心,研究方向:經濟與社區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