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彩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是我們一貫的教育目標,同時,也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為學習語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興趣;主體 當前,不少中小學生存在著不健康的心理,比如:對語文課產生逆反心理。他們上課老是走神,作業胡編亂造。這樣既扼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喪失了學生潛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導下,可以提高獲得豐富知識的效率;興趣是邁向學習樂園的軌道,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指引你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穿梭。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因此,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為重要。要想做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激勵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氛圍之中,使他們對語文會學、善學、樂于學,從而達到學而忘我的境界。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對此,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文學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擁有一桶水,才能夠給予學生一杯水。其實,就現代教育發展趨向來看,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博學多才,個個領域的知識都要積累,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研究的過程,必須做到問、學、教三者兼顧。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學生往往會要求的更多,希望他知識面廣,問便有所答。時代的進步,更要求老師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知,以武裝自己,來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二、親近學生,與學生做朋友
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然后開始對癥下藥。要想充分的了解學生在于樂于做他們的朋友,和他們打成一片,并貫穿到學生學習的各個角度,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尤其是對一些“特困生”“性情孤僻的學生”,要主動地接近他,關心他,鼓勵他。這樣,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愛,便會主動地接受教育。否則,教師的冷眼與斥責可能埋沒人才。教育面對千百學生,不變的是老師的愛,在愛的旋律下,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每個人的本性都是積極的、向上的,因此,要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就必須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愛在其中便顯得更為重要。愛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溫暖,更多的熱情,對于差生更應如此。愛是將教學中的“我”與“你”的關系,轉變為“我們”的關系。愛能使學生相信教師,將自己的心事吐露出來,師生便能共同分擔快樂與憂愁。教育是充滿陽光的事業,所以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姐妹兄弟般的親密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也是自己的親人,這樣他便會親近你,依賴你,跟你無話不說、無事不談。經多方面觀察,我發現學生的“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喜歡某個老師,那么,他們便會認真的聽這位老師的課,肯下大大功夫研究這門課,因而成績逐步上升。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從而導致成績下降。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學生,與學生面對面進行心靈的溝通,無時無刻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盡一切所能去幫助他們。使學生認為你不僅是他的老師,更是他們親密的朋友。這樣,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中,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進行語文學習。
四、培養自信,激發學習興趣
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首先應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這門課。在教學中,應拋開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教學中的游戲,教師講的動聽故事,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等,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踴躍的展現自己,并從中發現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再加以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同學語文成績不理想,但寫字特別漂亮,針對這位同學的情況,我讓他代表我們班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寫字比賽,這位同學取得了全校的第三名,在此基礎上,我再給他談到學習語文的優勢,從此他對語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語文成績也逐步上升了。教師在教學中千萬不要因為一次聽寫、一次檢測的失敗就批評甚至懲罰學生,這樣只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得其反。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教師要善于運用好表揚的武器,不斷鼓勵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學習效率與日俱增。
五、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每個班級中,往往有幾個不聽話,調皮搗蛋的學生。放學鈴聲一響,就如同剛剛獲得自由的小鳥,背著書包飛奔而去,把學習和作業拋到了九霄云外。針對這些學生,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的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做到不驕不躁、認真、細心。我們班有個優秀生,他的學習習慣特別好,值得大家學習:這位同學每天在睡覺前必須回想一遍當天所學的所有內容,然后看二十分鐘的課外書,否則就睡不著覺。這就應對了人們經常說的那句話:習慣成自然。當然,最后的自然也就變成了愛好、興趣。 總之,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它是在多種學習實踐活動中逐漸養成的。特別是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習興趣的程度。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爭取把每堂課上生動、上活潑、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內心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積極而持久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