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1年以來,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蓬勃興起,為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提供了新的投融資渠道和便利,成為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風險問題,引起了監管層、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本文認為,網貸平臺運營模式是決定其能否健康發展的基礎,但現有文獻大多僅對平臺模式進行簡單分類概述,缺少系統全面的分析研究。對此本文從業務運作、借款保障、交易促成、資金托管等維度,對我國P2P網貸平臺運營模式進行了系統分類整理,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了比較分析和風險評估,力求得出最優的平臺運營模式,最后對加強我國P2P網貸平臺監管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網絡借貸 運營模式 風險 監管
一、P2P網絡借貸綜述
(一)P2P網絡借貸定義
P2P網絡借貸指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信息,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發放貸款,平臺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資信評估、投資咨詢、法律手續辦理等中介服務。
(二)網貸平臺發展歷程及特征
2005年,全球第一家P2P網貸平臺ZOPA創立于英國,截至2013年10月,已累計撮合貸款3.9億英鎊,擁有10萬名活躍用戶。全球最大的P2P網貸平臺LendingClub于2007年創立于美國,截止2013年10月,累計撮合貸款26.4億美元,占據了美國P2P網貸市場79%的份額。2007年,我國第一家P2P網貸平臺拍拍貸上線運營,之后發展相對緩慢,2011年以來呈爆發式增長,目前平臺總數已超過2000家,其中活躍的超過350家,累計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風險投資也普遍看好我國網絡借貸行業,人人貸、拍拍貸、易貸網、積木盒子等網貸平臺先后獲得大額風投融資(見表1),資金主要用于在線風控和征信體系建設,網貸平臺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我國網貸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外部監管缺失、風控能力薄弱、信用體系落后、道德風險隱患等弊端逐步暴露,據統計,截至2014年5月,已有135家網貸平臺因經營不善、詐騙、“跑路”等原因停止運營(見表2),套牢投資人資金超過20億元,規范網貸平臺經營模式和行為,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二、我國P2P網貸平臺運營模式分析
(一)從業務運作方式看,可分為純線上、線上線下結合和純線下三種模式
在純線上模式中,獲客渠道、審核風控、促成交易、放款催收全部流程都在互聯網上完成,目前我國堅持純線上模式的P2P網貸平臺數量較少,典型代表為拍拍貸,其操作流程是借款人將身份、教育、工作、財產、收入等證明信息上傳至平臺,平臺根據自身的信用評價體系對借款人進行審查并評級,將通過審核的借款信息在平臺發布,投資人自由選擇進行投標,借款人根據合同約定償還貸款本息。
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一般將用戶開發、借貸交易環節放在線上,將信息審查和部分貸后管理環節放在線下,目前我國大部分P2P網貸平臺運用該種模式。以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為例,借款人在平臺完成注冊認證后,需到陸金所門店提交資料申請貸款擔保,擔保公司進行審核,必要時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審查的借款信息在網站平臺上發布。
純線下模式與傳統的民間借貸非常類似,網絡傳播手段主要為線下服務,投資人可以當面了解借款人的詳細信息,大多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擔保,風險相對較小,利率相對較低,服務范圍一般限于同城。如融易寶推出的車融貸產品,服務范圍限北京市,借款人以自有車倆作為抵押物,到平臺實體經營網點提交貸款申請資料,辦理抵押登記后獲得貸款資金。
(二)從借款保障方式看,可分為無擔保、第三方擔保、風險準備金和債權回購四種模式
無擔保模式保留了P2P網貸平臺的最初面貌,貸款逾期和壞賬風險完全由投資人自身承擔,平臺只提供中介服務,不實質參與借貸關系,不承諾放貸人的資金保障,也不設立專門的風險準備金以彌補貸款人可能的損失,一些知名度不高、規模較小的網貸平臺采用此種模式。
第三方擔保模式是指P2P網貸平臺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具有擔保資質的小額貸款公司或擔保公司)合作,擔保機構對借款申請進行審核并提供擔保,若借款人未能履行還款責任,擔保機構將對未償還的本金和利息進行全額賠償,風險由網貸平臺轉嫁到擔保機構。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網貸平臺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具有關聯關系,如陸金所個人借貸均由平安融資擔保(天津)有限公司提供擔保。
在風險準備金模式中,網貸平臺按借款金額的一定比例抽取資金作為風險準備金,該資金由借款人繳納。如人人貸的信用認證標產品,根據借款人信用等級,按0到5%的比例抽取風險準備金,若借款逾期超過30天,平臺從準備金賬戶中提取資金償付投資人剩余應收本金,賠付金額以準備金賬戶總額為上限,借款收回后重新放入準備金中。
債權回購模式相當于平臺自身擔保,目前采用此模式的平臺較少,銀監會已要求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如速幫貸推出的逾期債權回購計劃,當借款人逾期超過一個月時,平臺將自動向投資人一次性強制回購剩余本金,回購資金為平臺自有資金。
(三)從交易促成方式看,分為純平臺和債權轉讓兩種模式
在純平臺模式中,投資人在平臺上自由選擇貸款對象,平臺不介入交易,只負責審核、展示及招標,純平臺模式是當前我國P2P網貸平臺的主流模式。
債權轉讓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宜信貸,由公司高管以個人名義放款給借款人,并簽署借款協議,平臺再將債權進行拆分,打包成為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一筆大額債權經過金額和期限拆分后,銷售難度大大降低,該模式可以主動批量化開展業務,實現快速擴張。
(四)從資金托管方式看,分為第三方托管、平臺自管和銀行托管三種模式
第三方托管模式是指網貸平臺與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借款人與投資人在第三方機構開立賬戶,機構根據平臺指令在借款人和投資人賬戶之間劃撥資金,形成封閉的支付環境,平臺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隔離,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資金挪用風險,目前運作規范、規模較大的平臺均引入了第三方支付機構托管。
平臺自管模式是網貸平臺不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投資人將資金轉入平臺的銀行賬戶,平臺再將資金支付給借款人,由于資金轉入與轉出存在一定時間差,平臺賬戶將沉淀一定量資金,資金安全主要依靠平臺自律,挪用風險較大。
銀行托管是網貸平臺與銀行合作,由銀行對借貸資金和風險準備金進行監管的一種新興模式。2014年4月,紅嶺創投與平安銀行簽署全面金融戰略服務合作協議,雙方在平臺資金賬戶監管、全渠道基礎支付服務、理財增值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這是全國首家由銀行參與資金賬戶監管的網貸平臺。
三、我國網貸平臺運營模式選擇建議
網貸平臺在運營過程中是按照上述四類維度進行搭配組合,對此本文結合實際,對各類模式組合后的風險狀況進行了評估分析(見表3),據此得出最優的平臺運營模式。
2、假定純線下模式均采用抵押擔保。
(一)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更適合我國現狀
對純線上模式來說,其優勢在于成本相對較低,劣勢在于目前網貸平臺沒有權限從人行獲取借款人信用記錄,平臺自身的信用評級體系還遠不夠成熟完善,國內也缺少提供第三方征信服務的機構,難以對借款人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做出準確評估,風控能力相對不足,建議僅對2~3萬元以下小額借貸審慎采用該模式。對純線下模式來說,其受營業網點輻射范圍的掣肘較大,且運營成本較高,發展速度和區域受限。相比而言,線上線下結合模式能夠實現成本與風險的協調統一,更加適合我國國情,也被大部分網貸平臺所采用。今后隨著征信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信用數據積累分析能力不斷增強,網貸平臺可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向純線上模式的過度。
(二)第三方擔保和風險準備金有助于轉移緩釋風險
銀監會已明確提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預計債權回購模式將逐步淡出;第三方擔保和風險準備金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和緩釋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且從實踐經驗來看,多數倒閉平臺沒有第三方擔保和風險準備金賬戶,因此有實力的平臺應盡量選擇這兩類模式;無擔保模式由于風險較高,應持審慎態度,建議設置借貸金額上限,確保風險可控。
(三)債權轉讓模式潛在風險隱患較大
債權轉讓模式一是割裂了借款人與投資人之間的聯系,其性質接近于吸儲和放貸的銀行機構,合法性存在爭議,也難以繞開資金池的嫌疑。二是由于信息披露不透明,公眾無法得知平臺真實借出和借入金額,若借出金額小于借入金額,說明平臺轉讓了并不存在的債權,存在非法集資問題。為防范風險,建議采用主流的純平臺模式,債權轉讓模式要在監管許可和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審慎運用。
(四)銀行托管資金安全性較高
據統計,目前我國所有倒閉平臺沒有一家采用第三方支付托管和銀行托管,平臺掌控資金極易產生道德風險,自管模式應予以取締。相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機構的專業性更強,能夠有效識別和預防風險,但對一些小平臺而言,由于資金沉淀量小且進出頻繁,可能存在銀行合作意愿不強的情況,因此建議網貸平臺至少要實行第三方托管,有條件的要實行銀行托管。
四、加強網貸平臺監管的幾點建議
當前我國P2P網貸平臺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監管立法尚未出臺,基本無準入門檻和行業標準,行業發展亂象叢生;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公眾無法了解成交量、借貸利率、違約率等關鍵指標,投資者風險提示不到位;三是風控能力不足,缺少專業管理人才和核心技術,信用風險和信息科技風險較為突出;四是貸后管理不到位,借貸資金易挪用甚至流入國家限控行業;五是網貸平臺無法對接央行征信體系,難以避免多頭借款問題,對違約行為缺少懲治手段。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監管立法,確保網貸平臺規范發展
年初國務院明確P2P網絡借貸由銀監會進行監管,近期銀監會多次召集平臺機構進行調研,預計年內將出臺具體管理辦法,對平臺的注冊資本、從業人員、業務范圍、經營模式、信息披露、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內容做出明確的規定,加速行業洗牌,促進優勝劣汰,為網絡借貸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鑒于網貸平臺只是信息和服務中介,不行使信用中介職能,本身不承擔違約責任,建議在準入層面實行備案管理。
(二)加強信息披露,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網貸平臺的信息系統接口要對監管部門開放,便于檢查監督;平臺要定期公開經審計的核心業務指標,向監管部門報送業務報表,第三方擔保機構也要定期公開與網貸平臺業務合作情況,確保信息公開透明;要做好投資者風險提示,避免出現夸大收益回避風險的問題,如當前不少網貸平臺承諾“100%本金保障計劃”,要避免出現此類宣傳用語。
(三)加強內控管理,有效預防控制風險
網貸平臺重要崗位人員要具備相應的金融、法律、會計從業經驗,為有效防控風險、實現穩健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要重視貸后管理,認真履行反洗錢義務,要求借款人定期報送資金使用情況報告,防止資金挪用或違法違規使用;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提高應對外部惡意攻擊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確保系統平穩運行,防止借款人和投資人信息泄露;加大外部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整糾風險性、苗頭性問題,建立強制退出機制,對從事違法違規活動、出現較大風險的網貸平臺,取消其經營資質并向社會公布。
(四)完善征信體系,優化社會信用環境
建議完善征信層面的法律法規,明確網貸平臺、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獲取企業和個人征信報告需遵循的程序和原則,實現信用數據共通,全面掌握借款人各渠道融資情況和信用狀況;建立網絡借貸違約行為黑名單制度,記入人行征信記錄,加大違約懲處力度,創建良好的信用環境。
參考文獻
[1]陸金所.人人貸、宜信、拍拍貸等網貸平臺網站.
[2]網貸之家門戶網站.
[3]陳芳,羅琎,李丹.《p2p網絡信貸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時代金融》,2013年第12期.
[4]趙樂峰,杜凱.《規范發展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思考》.《金融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3期.
作者簡介:宿海濤(1981-),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任職于中國銀監會日照監管分局,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