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萬杰
新課改的實施和生本理念的課堂教學,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強國夢的基石。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得失,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談幾點感受。
第一、要培養學生讀的能力。讀通、讀好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它的功勞是多方面的。其一、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學內部言語的機制還不發達,需要通過讀把文字和它的含義聯系起來。讀通才能更好、更準確的理解文章;讀好本身就是對課文內容極好的解釋。葉圣陶先生說:“要考察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否,聽他宣讀是最方便的方法?!逼涠?、讀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人所共知,讀書朗朗上口,熟讀成誦,運用時就能脫口而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闭f的就是讀與表達的關系。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小學生記憶力強的優勢,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把課文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從而積累充足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三、讀有益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讀在一定程度上能較全面的體現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讀的正確,反映學生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好。讀的流利,反映多種能力反應快。讀的有感情,反映思維理解深、想象力強。總之,讀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有助于智力的發展。
第二、要培養學生善于求異的能力。不善于質疑,就沒有創新。小學生天生好奇,凡事喜歡問個究竟,對此,教師應當給予適當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去懷疑、去創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于引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讓學生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去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知識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而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根據兒童的心里特點,上課有興趣,才能使兒童精神飽滿,積極參與,學得好、學得快、記得牢。課堂上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朗讀,做游戲,演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這樣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加強了口語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再有及時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從參與中體驗到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讓他們在積極的參與中,使他們的語文能力更快、更好的提升。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的教學活動中。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培養學生讀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及積極地參與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