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霞
【摘要】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尤為重要。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而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同學們會事倍功半。也就是說,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技巧。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習技巧
![]()
一、生物學基本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生物是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從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單細胞的細菌,以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氫、氧、氮、硫、磷、鈣、鐵、銅等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并且這幾十種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是可以找到的。這些化學元素,不論是在自然界中還是在生命體中,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因此,從自然界物質構成物體來說,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細胞,細胞聚合又組成了生命體,細胞是由物質組成的,因此,生命體也是由物質組成的,這就是生命的物質性。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學習時主要從分子層次、細胞層次、組織層次、器官層次、系統層次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基本特征。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也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組織、器官,還是個體,甚至包括種群和群落,各個層次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例如,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或生命體,這種組合并不是簡單累加,而是有機結合,是一個整體,所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都只有在生命體中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離開整體,它們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還有,我們常說的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遺傳和變異、需氧型和厭氧型等都是對立統一的生命現象。
5、生物進化的觀點。進化論認為,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再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進而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后演變為原始生命的變化過程;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
6、生態學觀點。生態學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環境問題,人類與環境的矛盾,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永無止境。人類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逐步更新人口觀念,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資源,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走生存與發展之路。
二、學習技巧
1、、快速高效地記憶。在生物學的學習中,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客觀規律是需要記憶的,有效記住知識是學好生物學的關鍵。記憶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異,不管怎樣,要將所學知識記住,除了有很好的記憶方法之外,還需要遵守記憶規律,及時復習。否則,一段時間之后,所學知識仍會大部分遺忘掉。不斷重現知識、復習知識,這也是記憶的主要方法,當然其間我們也要掌握一些技巧。
2、自我歸納總結生物知識。自我歸納在生物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我歸納不是把別人已歸納好的知識點簡單的抄下來記憶,而是自己將知識點串起來,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生物知識整體,把書本知識內化生成“自己的知識系統”,這也是學習中最困難、花時間最多的一個階段。
3、有選擇的做題訓練。生物同其他理科一樣,不經訓練是考不出好成績來的。做題不在多,而在于全面覆蓋知識點。另外,生物學有自己的慣用語言,這就要求大家規范自己的語言。只有使用規范的生物語言,才能減少考試中非知識因素失分。還有,生物學科前沿的知識點一般只有在最新的試卷中出現,做適量的習題練習是開拓思維和見識的重要途徑。
4、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一般都認為只要做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堂外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一定能把生物學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要想真正地學好生物還應該在課堂前做一定的準備,而課前準備包括課前工具檢查和課前課本預習。課前工具檢查就是把上課時要用的工具檢查一下。作為課堂學習的基礎,課前課本預習可以利于課堂的學習:它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還能提高做筆記的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把握好課堂時間。課堂上老師會盡量把重點突出,把知識點都傳授給學生。所以,在課堂上應該保持精力充足,試著調用不同感官去學習――“眼到、耳到、腦到、手到”,這樣記住的知識就不容易被忘卻。老師講授的新課一般都是分板塊的,但各知識點之間也必然有著內在的本質聯系。眾所周知,生物知識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所以學習時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整理在一起,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便于理解和記憶。中學生物的學習具有它獨有的特點,在課堂上應注意老師怎么運用基本觀點去分析學習內容。上課不僅要用耳朵聽教師傳授知識,還要自己動腦思考,并且還要動手將老師講的重點知識做成筆記,以便后來的復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加者和實踐者,應積極主動地將耳聽、腦想、手動三者有機結合,才會更好更快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6、課后的記憶方法。有了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上的認真聽講,還需要的就是課后對知識點的鞏固記憶。以下幾個就是基本的記憶方法:1)簡化記憶法。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找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將要學的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或詞來幫助記憶。2)聯想記憶法。中學生物具有很多有聯系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記住一部分知識,然后通過聯系再將另外的知識也記住。也就是根據所學知識,利用聯想法巧妙地來記住知識。3)對比記憶法。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類似的名詞,這些都是我們難以分辨。因此,將這些相近的名詞寫下來,然后從不同方面對這些名詞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可以幫助我們把握這些概念的實質,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4)綱要記憶法。在學習生物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容易掌握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找出這些知識的中心內容或核心詞語,作出知識的一個綱要,通過這個綱要來掌握知識就容易得多。5)衍射記憶法。找出中心知識點,通過思維的發散,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對相關知識進行橫向拓寬和縱向加深,這樣就有利于各個章節知識的總結。
7、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好的思維方式能讓學生在平時的訓練和作業中輕而易舉取得好的成效,還能讓學生在重要的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且對以后的學習也有所幫助。所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必要的。
總之,開闊靈活的生物學思路、牢固的基礎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知識積累,是學好生物課,考出好成績的根本。勤奮、付出,是每一個求學的人都必須做到的,沒有其它技巧和途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教育部.初中生物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黃水濤.探究型生物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通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