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輝 宋愛君 趙瑩 劉璐 沈莉
【摘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今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該文分析了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對化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初探,以期對我國高校化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創新型 人才培養 化學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404031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60-02
隨著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家越來越需要大量高層次、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我國現有的教育理論已很難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速度,變革勢在必行。“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同時,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觀念更新等先進的教育思想被引入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使得我們更加重視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而這無疑也成為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理論
1.1創新型人才
創新型人才具有獨立的人格特性,能夠適應社會的競爭,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并且懂得運用收集獲取的知識及信息以及一定的方法來創造出新的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實踐。在此過程中,創新型人才也必須擁有對事物的思維能力,會綜合的分析、評價一個事物,并對此形成獨到的見解和全新的認識。
1.2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
1.3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現代大學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導下,以獲取 知識為基礎,以開發智能為手段,以發展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大學人才培養范型。
2.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是以創新為目的的。結合創新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概念,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探:
2.1 注重“通識教育”,強調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相整合
這種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就是基于學科建設平臺的,它強調應該培養“具有寬厚基礎知識、基本人文素養、強烈創新意識,能夠為民族和國家的強盛起引領作用的高素質人才”。比如說,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的培養計劃,它的主要方式就是進行通識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它的指導思想就是在本科階段讓學生具有更堅實的學科基礎,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研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內課外相結合,并且使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相結合,實現教育過程的整合。這種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專業創新性思維能力,是提升從業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多提供出一些化學領域較為前沿的技術讓學生討論,讓他們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第二,開展創新性設計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研發能力;第三,鼓勵學生參加到學校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讓學生主動尋找本專業的科研前沿動態和技術發展現狀盡早地適應社會需要!
2.2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良好專業素質
過硬的實驗技能和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化學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化學行業基本專業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減少實驗失誤最根本的保證!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其一,是實驗前期準備工作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組織學生在實驗前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完成實驗準備工作;其二,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實驗的習慣,讓學生提前作好預習報告,教師應認真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對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有較為詳細的了解,演示和講授實驗時,應提出關鍵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其三,是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參與其中,對于學生不清楚的問題給予解答,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實驗中的關鍵操作;其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學生抄襲實驗結果。
2.3合作培養平臺的構建
新經濟環境下大學生面臨著就業挑戰,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 能有效應對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及就業環境的變化。因此,我國某些高校將創新型化學人才培養與創業教育相結合來培養創新人才,比如說高校化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的落腳點應是學校和企業聯合搭建的合作平臺,所以這種培養模式運行的基礎和保證在于構建可靠和穩定的合作平臺,然而這也是我們工作的難點所在!在學校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與多家企業建立長久牢固的合作關系,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玻璃化工企業,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為學校化學專業學生增加了信心,構建了濃郁的專業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2.4樹立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發展理念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高等院校必須從自身觀念、辦學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等客觀實際出發,從區域視角,樹立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為區域社會經濟服務的發展理念。其一,樹立起高等院校化學專業的教育服務區域經濟是長久事業的觀念;其二,樹立起高等院校化學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的方向,以及與辦學方向相一致的觀念。其三,樹立起高等院校化學專業服務區域經濟,以及與區域社會經濟結構相一致的觀念。這個理念的樹立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市場的開拓。
2.5構建與市場相一致的化學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基于市場產業發展的需要,設立相應的理論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骨干課和專業方向課等四個方面;其一,針對產業發展需要,增加公共基礎課的學時和課程內容;其二,整合學科基礎課和專業骨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凸顯學科的交叉性和滲透性,如生物和化學交叉后的生化課程體系,化學與材料交叉后的材料化學課程體系等,可服務于市場材料和生物制藥造領域;其三,根據產業需要增設專業方向課程,如針對玻璃制造業,我們可以開設化學鍍膜等課程體系。
3.結語
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結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些基本理論,在教育整合,實踐能力,學科平臺,課程構建和區域服務幾個方面對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初探,對高等學校的教育和學生的就業將有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袁金偉等.化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3).
[2]周雄.創新性化學人才培養中的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與思考[J].科學之友,2010, (3).
[3]方曉明等.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思想教育[J]. 高等農業教育, 2014(1).
[4]徐成.創新型化學人才培養與實驗室建設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
[5]劉智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學研究,2010(33).
[6]馮利邦等.材料物理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3).
作者簡介:
王月輝(1980.7-),女,講師,碩士,從事化學教育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