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3年,我國教育部正式頒發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其中明確了新的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課程觀,這些新型理念已經逐漸發展成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主流的價值觀念。在當前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還有部分高中的教學目標存在教學方法不當、流于形式、教學節奏混亂以及多媒體課件過多等問題,這對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必須要根據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來進行具體的認識,并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創新進行具體的探討,以此來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78-02
當前我國的部分高中對實驗教材的編寫以及課程的方案設計過于注重,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與教師進行充分的重視,這導致了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太好。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對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有具體的把握,以此來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以此來對學生創新的能力進行培養。
一、高中語文教師要領會新課標的精神
高中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在我國各地陸續開展,大部分高中的語文教師已經對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適應,但是依然存在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對升學率過分追求以及急功近利等現象。當前,有部分身處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改革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沒有對新課改要求進行具體的研讀,盲目、隨意地進行想象中的新課改教學。而這種改變教學現狀的行動一旦沒有成功,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就不能從語文教學新課改的迷茫中走出來,同時產生了一定的畏難心理,使得高中語文新課改無法順利的進行。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對這種盲目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變,讓學生不僅滿足于書中或是生活中所遇到的經驗與知識,必須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思維與探索。
二、高中語文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與課堂環境
當前,高中語文的主要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教師為核心,以課堂為重點、以教材為基礎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無法對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整合,對課堂教學過于重視,沒有將課堂教學向課堂之外的社會進行擴展,對語文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信息以及日常的生活之間的聯系沒有重視。此外,學校的教學重點還是現實的高考以及學生的分數,對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創新的精神不夠重視。
在高中新課改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習慣以及人格的健康養成。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要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權威地位,要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以及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質疑精神進行重點培養。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傳授者地位,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成為一名有效的引導者。語文教師必須要能夠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收獲作為對教學質量評定的標準。
三、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模式,使教學方法得到創新
(一)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在教科書之內,要將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引入課堂中,將能力培養和思想引導進行有效結合,對網絡、多媒體等現代的教學技術和方法進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將語文的課堂教學與當前復雜的世界進行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創新,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的懷疑性思維能力
語文教師要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一種懷疑的思維能力。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不足進行懷疑,在實踐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創新思維進行有效激發,讓學生能夠適應自身對知識進行探索的這種模式,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
(三)構建情景式語文課堂教學
每個學科的課堂教學都要有教具,語文也是一樣。隨著當前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語文的課堂教學也對這種技術進行全面的普及和利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利用具體、生動的環境或是道具,讓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的時候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特殊感覺,以此來形成進入書本中的想法。可以對多媒體視頻、圖片進行有效的利用,或是選擇實物道具,同時,要配備對應的音樂或對白,使作者的創作情景得到重現,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從而產生一定的聯想,對作者寫作時的心情有所體會。例如:學生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關于荷塘月色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能夠進入到作者的寫作意境之中,感受作者寫作時候的心情。
(四)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閱讀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讀和寫,閱讀能力得到提高,語文的學習水平也會相應的提高。進行語文閱讀,能夠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逐漸豐富。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指導,要選擇文學代表性較強,同時能夠對創新思維進行培養的書籍。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進行創新性的閱讀,以此來使閱讀的質量得到提高。
例如說:教師在課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名著的閱讀,閱讀課外名篇,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類的小說,這種小說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讓學生先自己進行閱讀,然后隨時記錄閱讀筆記,讓后將無法理解的方面進行整體,教師可以單獨安排一堂課,來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惑進行解答,以此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國在2003年,由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已經逐步在我國各個城市進行開展,新的教材觀、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已經成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主流的價值觀念。但是,我國大多數高中長久以來都對實驗教材的編寫以及課程方案的設計過于注重,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沒有對教師與學生有足夠的重視。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能夠真正的把握住新課改的要求與精神,以此來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光巖.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探究[J].才智,2013(08).
[2]萬敏濤.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1(05).
[3]王晶晶.芻議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J].現代交際,2013(02).
[4]劉紅霞.淺談高中語文新課改下的教學方法[J].中小學電教(下),2012(06).
[5]朱江云.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探索與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2(12).
作者簡介:
王娟(1979-),女,漢族,廣西桂林人,廣西師大文學學士學位,柳州市鐵二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