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交職院)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以及學院優異的教學條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展開探索,構建了一套科學、創新、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太極拳教學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太極拳 教學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85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92-01
1.概述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這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出的總要求。如何抓好“素質教育”,尤其是高校的體育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也是我們極為關切和研究的問題。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教師不斷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以抓好“素質教育”為中心,探索出了一套科學、創新、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太極拳教學新路子,并始終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傳導太極育人的思想,有效的促進和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以武促德,以禮立教”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當今社會,發展迅猛,日新月異,這與高校培養和造就了眾多英才分不開。然而,也有一些與社會發展不和諧的沉渣泛起,有些畢業學生,甚至有的在校學生,不注重自身的修養,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社會道德淡化,自我意識膨脹,集體觀念不強,思想懶惰,貪圖享樂等。怎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交職院體育部教師通過認真研究,一致認為:太極拳與武術同宗,講究“習武先學德”,“崇德尚武”,“未學武,先做人”的為人之道,要以教太極拳為載體,抓綜合素質。目標確定后,交職院體育部教師開始了“以武促德,以禮立教”的教學之路,通過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高,走出了一條有利益社會和諧之路。
2.1 加強紀律觀念
以前,每逢上體育課,學生們總是三三兩兩,稀稀拉拉,懶懶散散,認為體育課就是鬧鬧玩玩,可上可不上。針對這些情況,交職院體育部教師從制度上加強了管理,在考核上加強了力度,教學內容上也增添了新內容,以大量太極名家、武術名家的典型故事,宣講名人勤學苦練,為人剛正,尊師重友,助人為樂等優良傳統,克服了枯燥、乏味的紀律說教,讓學生通過學習太極拳,了解名人名家的品行德操,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使學生從不愿學到愿意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讓學習和遵守紀律形成一種自覺行為。學生的出學率,課堂紀律、課堂表現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
2.2 改善社會禮儀
學校是一個講文明、講禮貌、樹新風的場所,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的窗口,也是輸送文明禮貌與和諧的大工廠。在傳授太極拳技術、技能的同時,交職院體育部教師認真講解其一招一式的要領和含義,如:上太極拳課時,師生均行“抱拳禮”,但為什么要行抱拳禮,這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明白的,通過講解,使學生知道了:右手為拳,是“五湖四海皆兄弟”,意表團結、友愛、和諧;左手為掌,意表謙遜、禮讓、崇德,尊重。右手握拳在下,左手為掌蓋于右拳之上,表示文武兼修,以德統武。通過對這種淺顯、簡單招式的講解,傳導深刻的含義,讓學生在學習太極拳時,一同收獲文明、禮讓、崇德等優良傳統,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養成克己、敬人、寬容等良好社會禮儀習慣。
3.自學、互教、互評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對云南高校太極拳教學的調研中發現,大部分高校太極拳教學還是老方法,老師在前面教,學生在后面跟著學,這種被動式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改變這種舊的教學模式,體育部教師對教學形式進行了嘗試性調整:通過“太極圖解知識”的理論教學,讓學生學會看圖識圖,掌握識圖自學的方法和步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太極拳的基本動作、組合,及套路百分之九十的內容教會學生,留下百分之十的內容,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參自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后再讓學生互教、互學、互評,最后老師再進行糾正評定。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自覺性,使學生逐步具備會學、會做、會講、會教的綜合能力。
4.開展雙語教學,搭建語言交流平臺,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云南交職院現有進十個國家的30多名留學生,他們很多人對中國武術、太極拳有濃厚興趣,以前苦于語言障礙,不便交流和學習,開設了雙語教學太極拳后,為他們掃清了語言障礙,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用雙語教太極拳受到了外國留學生的歡迎,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教本國學生時,卻遭遇了尷尬。很多學生羞于開口說英語,生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中文教,不時夾雜一些英語,讓學生逐步習慣于聽,慢慢發展到語言對話。多年來,交職院體育部教師在太極拳的教學實踐中,盡量堅持雙語教學,將英語口語融入到教學中,使漢語、英語自然的結合,打開了怕開口,難開口的局面,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外語交流的環境,激發了學生英語聽說的興趣,鞏固了學生的英語基礎,使學生在英語課之外,也能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
5.改革考核方式,增強和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以往考試時,老師與學生一對一的進行,這樣既耽誤時間,學生考試時也很緊張,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原來會的,考試時卻怯場了,原來學得好的,考試時卻發揮不出來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的老師在考核方面進行了嘗試性改革:由老師將3或4名學生編成一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每組同學以組為單位,自行復習考核內容??荚嚂r各組按順序依次考核,老師們根據該小組完成動作的情況,給出該小組最差一名同學的得分,并以這名學生的成績,作為該小組每位成員的最后得分。此種改革的優點是:學生們在課上課后均方便交流,能以好帶差、互相鼓勵和督促,考試時也不會怯場,同時還能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對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有積極作用。
6.成果、結束語
6.1 促進了太極拳育人理念在大學校園的傳播,營造了學生身心和諧、品格和諧、社會道德和諧的“三和諧”良好氛圍。
6.2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在云南高校具有影響力的教學團隊。教學模式在“云南省高校體育課教學交流會”上受到同行的贊譽,得到推廣。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總方針和總綱領,抓好素質教育,要從基礎抓起,因此,學校在教學生學文化、學知識,學本領的同時,更應該教學生安身立本,學會做人,學會努力和奮斗。
參考文獻:
[1]趙連保.論太極拳的道德觀.河南大學.2006.
[2]徐宜芬.淺談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1999.
[3]蘇秦,等.雙語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2.
作者簡介:
高藝(1981-),男,云南昆明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