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發展學生的策略意識、思維水平與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 江澤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就學校教育而言,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的改革,減負增效勢在必行,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使這40分鐘高質量高效率!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應答的問題. 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怎樣去做,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呢?本文將從數學教學的角度,淺談這個問題.
一、教學實踐中挖掘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策略時,如果相關的經驗不夠豐富,那就需要講一些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同時體驗豐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年級(上冊)的“整理”策略,就是這樣教學的:例1利用歸一問題講整理,先把小明和小華買練習本的本數與用去的錢數填在表格里,示范了整理條件、問題的方法,以及通過整理形成的解題思路. 接著讓學生解答小軍42元買了多少本,模仿著在表格里整理信息,體會整理對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用. 然后用連線形式表現小明、小華、小軍各人買的本數與用去錢數的對應關系,凸顯了整理是溝通數量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深刻地感受整理的方法和意義.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人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因為“疑問”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實現創新. 因此,“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學習的關鍵. 而小學教學中的算理、法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 因此教師要巧妙追問,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抓住兒童的“好動”天性和“自我表現”的心理, 盡量做到操作多讓他們自己動手,學習目標多讓他們自己發現,課本多讓他們自己閱讀,疑難多讓他們自己討論,問題多讓他們自己解答,錯誤多讓他們自己糾正,效果多讓他們自己評價. 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時,方法很多,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得出下列方法:被除數 = 商 × 除數 + 余數、除數 = (被除數 - 余數) ÷ 商、商 = (被除數 - 余數) ÷ 除數、余數 = 被除數 - 商 × 除數、被除數 - 余數 = 商 × 除數,這樣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教師要盡可能創設情境,給學生體驗自主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取知識的成功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經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探索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像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相遇問題中,“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同時行走的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學生難于接受,于是用微機顯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10分鐘相遇的畫面,然后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并把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10分鐘,有10個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師無須更多的語言,只要借助計算機,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 而這種傳遞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于思維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四、引導創新,培養思維能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教學文字題伊始,教師一言不發,在黑板上板書:“高高的大樹上停著幾只會唱歌的小鳥. ”學生睜大眼睛,感到很奇怪.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縮句. 此時,學生忍不住問老師:“這節課不是語文課呀!”老師還是一言不發,等學生縮句后,教師又在這句話下面寫上“63加上54的和除以它們的差,商是多少?”再要求學生縮句,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搶著回答. 如此引導,不僅抓住了解答文字題的關鍵,而且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很好.
五、在課堂教學時,要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措施和途徑. 設計課堂練習必須做到:1.練在關鍵處,做到重點知識反復練,難點之處突出練. 2.練得要精. 一堂課講和練不能分開,要有機結合,哪些先講后練,哪些先練后講,哪些知識邊講邊練,這要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內容而定. 3.練后要講評. 通過講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已有知識的進一步理解,熟練技能. 比如在講評用字母表示數的作業時,我要求學生在黑板上做一遍,然后再評講,目的是使學生熟練解法,從而達到課堂訓練的優化目的. 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在課外,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運用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做學生的朋友,融合師生情感,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