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摘要】音樂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重要資源,在音樂教育改革中音樂教材內容的改革也成為當前一大熱點。本文對音樂教材內容展開了研究,提出了動態生成音樂教材的觀點,在簡介音樂教材內容動態生成含義的基礎上,提供了以豐富音樂教材內容、分析學生特征、運用教學規律等措施為手段,開發與創新音樂教材動態內容的要點,希望對于豐富音樂教材內容有所幫助,對于實現音樂教學整體目標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材;教材內容;動態生成;學生特征;教學規律
前言:音樂教材內容直接關系著音樂教師的教學績效,而且對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音樂教育工作者中有這樣的共識——音樂教育應該是一個連續、有機、開放的知識體系,因此,音樂教材內容也要做到動態化,也只有持續地動態地變化才能適應音樂教育和學生實際的需求,以達到有力支持音樂教育的目的。當前動態生成音樂教材的采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動態生成音樂教材內容具有為學生音樂發展提供學習資源的作用。其教材倡導師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互動和共同創造,在豐富音樂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特征的前提下,以尊重教學規律為基礎,倡導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動態生成音樂教材內容能夠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的改革,實現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審美能力、培育創新能力的綜合目標。
一.動態生成音樂教材內容的基本含義
①音樂教材是音樂課程資源的基礎,是進行音樂教學的重要載體,是音樂教學中師生教與學的重要媒介,因此,音樂教材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不言而喻。音樂教材內容具有體現教學目標和教學價值體系的基本要素,特別是對教育思想有著集中的體現和展示,只有符合時代特征和教育規律的音樂教材內容,才能適于學生學習音樂和便于教師教授音樂。
②音樂教材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音樂教材是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教學活動而有針對性地、具有代表性地選擇的范例和素材,是音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用的教學資料,具有經典性,能夠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音樂能力的全面提升,對于學生形成對音樂的基本認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學生、社會和教育的差異,單純使用音樂教材已經不能滿足音樂教育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告別某些傳統的知識元素,要拓展音樂教材內容,整合音樂教材的資源,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對音樂教材進行內容上的創新、豐富,以動態、發展的目光來調成音樂教材內容和體系,這是發揮音樂教材的作用,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高的基本途徑。
③音樂教材內容的動態特征,并不會對抹殺它在學習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對固定的特點,這是確保音樂教材穩定、上下層知識連貫和系統等需要而決定的,同時音樂教材內容又存在動態的基本特征。當前,音樂教育提出系統性、權變性教育教學,從教學的過程和細節上都倡導對傳統的改變和創新。因此,很多教師提出在音樂教材內容的變革上,當前音樂教材內容已經在教學活動之中形成系統。必須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主觀體驗和感悟,主動構建音樂教材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教材內容更具有實際意義和教育價值;也只有體現出音樂教材內容的動態特征,音樂教材內容才能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二.音樂教材內容的開放性 ①當前音樂教材內容提倡持續性、生態性和動態性,這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在采用不同學習音樂方式的基礎上,共同獲得自身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這會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主觀上和客觀上豐富對音樂教材內容的體驗,使整個音樂教學的意義在實際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應該看到這種作用是相互的,開放性的音樂教材內容會提高學生的興趣,而學生的興趣又轉化為音樂教材內容的創新方向,這種開放式的往復過程會使音樂教材內容不斷創新,真正形成一個連續、有機、開放的教學體系。
②好的音樂教材注重內容的現代化和開放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注重知識、技能、能力和觀念態度的更新,立足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倡主動的、建構的、體驗的、發現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好的音樂教材強調通過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強調讓學生感悟音樂、喜愛音樂,通過不斷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③好的音樂教材版塊豐富,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在編寫體例上,采用單元的形式,各個單元有明確的主題,各個主題之間有一定的聯系;課時也可由教師自由組合,努力從視覺上吸引學生,從內容上服務于學生。好的音樂教材提倡在低年級從生活經驗人手進行音樂體驗,進而實現從生活經驗到音樂經驗的轉變和提升的目標。倡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興趣、能力與需要,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動態生成音樂教材內容的方法
(一)豐富音樂教材內容
音樂教學的教學過程,教師要明確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分析音樂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發展特征和基礎,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作品中所蘊涵的音樂美,精心創設藝術化的教學氖圍,用教師對音樂教材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學生共同探索音樂美的內涵,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理解事物意義,促使學生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分析學生的特征 課程改革引導教師和學生改變音樂課程教學過于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學習音樂,體會音樂要素對于音樂情感的表達所起到的關鍵作用,以此實現音樂教學目標。 (三)運用音樂教學規律 一方面,科學合理地設定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設定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設定一節課能達到的目標,而非一學段、一學期所要達到的目標,目標的設定要精準、具有實效性。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對音樂的體驗。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活動都應是圍繞音樂、以音樂體驗為首要任務來展開的。選擇適當的手段和方法生成音樂教材內容,讓學生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開闊視野,加速對音樂的體驗。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欣賞(鑒賞)音樂的習慣、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是極有幫助的,也從根本上加速了音樂教材內容的動態生成。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材內容是教師從事教學的重要根據,在當前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學生特征日趨復雜的背景下,應該通過動態生成的方式實現音樂教材內容進一步變革的目標,以適應當前的音樂教育。動態生成音樂教材內容應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調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發揮重要的作用。
黑龍江省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
課題名稱:后現代課程理論視角下動態生成化音樂課堂模型的研究
課題編號:12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