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享
【摘要】通貨膨脹是一種會對經濟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金融現象,通貨膨脹的出現,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甚至造成社會的秩序混亂,同時會給國家的經濟造成一些破壞。本文結合通貨膨脹的內涵,對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以及抑制通貨膨脹的策略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
【關鍵詞】通貨膨脹 影響 成因 治理措施
一、通貨膨脹的內涵和影響
(一)通貨膨脹的內涵
通貨膨脹是指在一段時期內,物價不斷的呈現出上升趨勢。它不同于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是在特定時期、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出現的貨幣面值下降,貨幣貶值是對經濟實體來說就是面值下降。通貨膨脹關系到貨幣在本國范圍內的價值,而貨幣貶值直接影響到國際市場價值。這兩個概念在經濟學上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這一觀念不被所有學者認可。有學者認為“通貨膨脹”會讓人聯想到貨幣本身價值上升,建議改名“物價膨脹”,現在還沒有得到權威認可。
確定通貨膨脹的常用三個指數來衡量:消費者的價格指數、生產者的價格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價格指數。簡而言之,一旦政府發行過多貨幣,物價就會隨之上升。
(二)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貨幣在市場流動中出現的問題:由于發行的貨幣高于市場需求,導致市場中供不應求,所以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對中國的影響。通貨膨脹讓中國收入分配失衡,它直接沖擊低收入群體的正常生活。土地、存款和收入等在通貨膨脹中嚴重受損,這樣低收入居民難以維持正常消費,致使貧富差距增大。普通居民在通貨膨脹后感覺生活壓力加大。通貨膨脹使收入方面的進一步失衡,貧者更貧,富者更富。對于打工者來說,收入受損;對于拿利潤的人們來說,盈利更多;對于投資者來說,他們更不確定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會發展成什么樣,他們無法預料市場趨勢,因此減少對資金的投入。對于市場的不確定性,政府若不能控制局面,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更加扭曲;通貨膨脹嚴重阻礙勞動力的提升,由此降低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一些企業利用“渾水摸魚”的價格戰略在市場中獲利,他們直接提升物價,不去想開發新產品、新技能。對于本來技術含量就低的中國來說,在國際上靠走量來獲利。通貨膨脹導致我國地位下降,甚至會讓中國長期處在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標難以實現。
二、通貨膨脹的成因
通貨膨脹是在經濟市場上客觀存在的現象。在理論方面對其成因進行深入探討,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資金方面的通貨膨脹
資金方面的通貨膨脹就是鈔票印刷量過多抑或在市場中流通太多。出現貨幣現有價值低于實際價值,這樣就造成了物價上升的趨勢。經濟專家通過對通貨膨脹的研究總結出:通常情況下,如果貨幣的供應量急劇增加時,人們的總需求對貨幣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相反,它的超額供應會使物價急劇上升,造成通貨膨脹的不良后果。
(二)需求的拉動
需求拉動是通貨膨脹重要原因之一,需求拉動就是人們的總需求(日常消費+風險投股+生活支出+額外支出)大于生產商的總供給,這也會造成物價上漲的后果。即是“過量貨幣追求稀有的物品”。根據照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的話來說就是,一旦出現人們的總需求超過總供應的現象,物價上升趨勢的出現也就很正常了。因此,無論什么原因,只要總需求上升必定會出現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現象。
(三)成本的推進
成本的推進也是通貨膨脹現象的一種。它是在人們總需求沒有變動的狀態下,生產商的成本出現增長,這是供給方造成的通貨膨脹。由生產成本上升或者供給不足造成的通貨膨脹也叫供給型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生產商制造成本的提升導致的物價上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人均收入成倍增加、商業利潤成倍增長及進口產品價格上升。
(四)結構型的通貨膨脹
結構型的通貨膨脹是指經濟結構出現變動引起的通貨膨脹,通常情況下這是因為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勞動力提速,這樣,員工的工資自然就會翻倍增長。但是,對于經濟不發達、技術不先進的地方,勞動力也不可能提升,在競爭十足的經濟市場中就會落后。對落后的人們來說,物價上漲,這就形成了所謂的通貨膨脹。在現實生活中,通貨膨脹不僅僅是有著幾種原因形成的,更不可能是一種原因導致的。因為供求關系失衡,所以出現這種極端后果。如果通貨膨脹是因為需求不足,也就是供不應求導致的通貨膨脹,那物價上升也就是因此發生,進而造成工資上升的情況,最終導致生產商制造成本提升。這樣就形成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種存在于市場的自然屬性,它還可以調整貨幣流動的方向,利潤變動的趨勢及投股的方式。通貨膨脹還可以反映利潤分配的均勻度,通貨膨脹現象的嚴重度越高,說明利潤分配越不均勻;反之,通貨膨脹現象越輕,利潤分配越均勻。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各個行業、各個地區發展程度不同,技術水平不等,收入相差甚遠,但價格統一,那通貨膨脹就極容易發生。
三、通貨膨脹的治理措施
通貨膨脹一方面會影響經濟發展,出現經濟蕭條的現象;另一方面,它會影響人均收入的分配失衡,致使收入分配失當。通貨膨脹又名通貨膨脹稅,它像一個隱形殺手,不動聲色的對居民的財產造成損失。通貨膨脹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經濟革命,甚至制度混亂或社會變動。所以,對那些炒股人士來說,他們的股市損失就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就會減少富人的資產,這樣就能減少一些通貨膨脹的發生。通貨膨脹是性質極為惡劣的一種不公道,是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危機。在明確了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治理。
(一)聚集貨幣價值和資金匯率
讓貨幣價值和資金匯率去貼近市場上的價格,尤其是貨幣價格,一定要把其改成負利率?,F在,為了遏制投資的力度,國家采用提升準備金率的策略??蛇@不僅不能從整體上調整產業結構的失衡時間,還會促使產業結構更加不平衡。試想,如果競爭方沒有資金的支撐,只會造成供給的不足,促進通貨膨脹。所以,必須改變策略。即使利率的變動增大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利差,我們也要相信有可能會熱錢流進。我們國家不是發達國家,更不用說金融市場開放,熱錢流入一般發生在壟斷企業或違法機構。
(二)全面縮減國家政府部門的工程
主要措施有:控制公務員額外消費、禁止政府部門的浪費和限制他們的工資。政府部門對那些不必要工程過度投資,不僅擴大對現有礦產和資源的消耗量而且不會給社會經濟帶來任何益處。因此,必須控制政府部門的工程費用。
(三)加強供給管理
以上措施,雖然遏制了建筑行業的發展,但仍然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仍有可能讓大量工人失業,導致經濟蕭條。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對供給的管理。供給管理的核心策略是通過供給避免通貨膨脹的發生。可以通過提高供給來控制市場,還可以運用供給開放的策略。提高供給控制市場就是工資管制,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顯然不適用于我國。我們只能采用供給管理政策,即市場開放。西方國家已經用這種策略整治過經濟蕭條的問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過渡到八十年代的時候,他們的石油危機陷入滯脹,那時,西方國家的政府正是運用了這一措施。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上述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也應該使用這一措施,來克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嚴重影響。還有,我們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可以讓壟斷行業為在市場大顯身手,例如:土地(專指農村土地)私有化,國有壟斷行業的開放。以上的權力改革和市場開放,能轉化各行企業的創業觀點,這樣不僅能帶動新行業的拓展,還能找出新的支柱產業。由此一來,彌補上面措施對房地長等行業衰弱對國家造成的不利影響。
四、結語
在通貨膨脹出現的情況下,我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更應該注重物價上漲的問題,把普通消費者帶出經濟危險。我們要保持物價穩定,遏制通貨膨脹的發生,加強市場的控制力度,力求穩中求進。此外,要開創新興產業。這樣,不僅能維護現在不可持續發展的礦產資源,還能為長遠的正常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其友,陳銀忠.人民幣匯率升值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基于遞歸SVAR模型的經驗分析[J].經濟學家,2011(08).
[2]劉喜和.我國通貨膨脹的短期動態特征與驅動因素比較[J].經濟學動態,2011(06).
[3]許云,陳炳才.應對通貨膨脹 實行從緊貨幣政策[J].經濟學動態,2011(05).
[4]李春波,壯碩.卓胡來.試論人民幣匯率升值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分析和研究[J].經濟學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