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范玉
【摘要】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最永恒的主題,能源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引發人類社會的進步。本文通過深入闡述能源技術變革在歷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對中國能源技術發展的政策建議,中國應致力于能源使用結構的優化,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技術的信息化。
【關鍵詞】能源 工業革命 結構 信息化
一、問題提出
縱觀人類歷史上出現的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極大解放了生產力,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大變革大發展。而在歷次工業革命中,能源技術的革新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決定了技術革命的方向,有學者稱工業革命就是能源革命。現在我們正處于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而我們的能源使用正在往低碳、綠色的方向發展,我們陸續開發出核能、太陽能、沼氣能、風能等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能源技術的革新正激烈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有力的能源保障。近年來國家重視對能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包括提升傳統能源技術和開發新能源的利用技術等,使能源效率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綜合能源利用效率要低10個百分點,這和我們飛速推進的改革開放事業是不匹配的。另外,我國能源資源的人均占有量相當匱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1%。這些問題將長期制約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如何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通過提升能源技術,改變中國人均能源占有率低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雙低”現狀,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歷次工業革命中能源技術演進邏輯和中國能源技術變革現狀的基礎上,對中國能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二、三次工業革命中的能源技術演進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能源技術
Macleod(1988)指出在十八世紀英國各種資本品獲得專利中,動力資源方面的專利占比最大,占所有資本品專利的12%。而第一次動力資源方面的核心發明就是蒸汽機。對此,蘭德斯寫道:“若沒有比人類和動物所能提供的能量更大的、不受無常自然影響的動力來源,那么,集中于大規模生產單位的機械工業的發展將是不可能的”。煤和蒸汽沒有創造工業革命,但它們卻使工業革命的非凡發展和擴散成為可能。今天的蒸汽技術主要體現在蒸汽輪機上,在現代動力系統中廣泛應用,比如火力發電廠連接發電機將煤炭等燃料能轉換為蒸汽能,然后轉化為電能;又比如常規航母連接螺旋槳將燃料能轉化為蒸汽能,再轉化成了動能。目前世界上80%的電是由渦輪蒸汽機產生的。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能源技術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末期,鐵路修建及各行各業生產的日益機械化,引起了對機器和車輛潤滑油的需要日益增長。在不斷的冒險嘗試和積極創新下,又有另一個能源為經濟、交通和通訊等服務,它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面,比蒸汽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是電力。早期重要的電力發明有電報、電話、發電機和電動機、電燈、無線電、電力網等,現在這些發明應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另一個大規模使用的重要能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目前燃料油和汽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對現代運輸、化工、制造業等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天88%開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他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石油進入人類技術社會,引起了許多新發明的出現,這些發明極大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改變了整個社會發展進程。
(三)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能源技術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展以計算機的大規模利用為核心。這次革命的核心技術比前兩次更加深入地滲透到各行各業,并且新的成果仍不斷在現代社會的大海中蕩起層層波瀾。客觀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應用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燃料。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始得到應用,但是范圍較窄,對技術革命的影響相對較小,且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我們已經進入第三次產業革命,但是使用的能源仍以第二次產業革命的能源為主,能源問題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這是我們當代社會動蕩不安、戰爭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對中國的啟示
掌握能源就等于掌握了工業革命的命脈,相當于掌握水和糧食就相當于掌握了人的生命一樣。我們國家能源豐富,總量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但除以龐大的人口基數后,人均占有量排名一落千丈。我國要進行新產業革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只有在能源使用技術上下苦功,以期揚長避短。對能源技術發展狀況的分析給了中國一些啟示,給了我們制定政策時的參考。
(一)優化化石能源的利用結構
在能源開發和使用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合理的能源結構。我國煤炭使用量偏高,這導致了能源利用率不高和嚴重的環境污染。煤炭自從被人類接受,就沒有離開人類能源的消費名單中。未來,在一定的時期內也將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煤炭應該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而在一些可以被石油天然氣、綠色能源替代的場合,其地位應該弱化。
(二)推動能源技術的信息化
以往的工業革命經驗告訴我們,勇敢地去做一個革命大潮的弄潮兒才有可能站得高,發展得快。當前技術革命的重要風潮就是信息化,任何國家在信息化大潮中都處于不進則退的境地。“主動出擊,積極應對”就成了我們在新產業革命中的奮斗宗旨。我們要鼓勵創新,加強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的融合,讓能源信息化走在世界前列。
(三)大力發展新能源,走在新能源開發前列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提出綠色能源計劃,為提升美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指明了方向。我國也在大力推進電動汽車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研發工作。新能源的開發和推廣正如火如荼。搶占新能源市場,掌握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核心技術就獲得了新工業革命的先機。我國要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新產業革命浪潮中極其重要的事情來抓,以市場為導向,出臺更多扶持細則,持久推動新能源企業和機構研發團隊的開發推廣工作。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盧桑.光陰似箭:從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克里斯·弗里曼,羅克·蘇特.工業創新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華澤澎.能源經濟學[M].石油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郭浩(1989-),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規劃和政府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