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書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以及國民經濟的較快發展,推動了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資金少、經營方式多樣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著融資困難、管理不足、整體競爭力差等缺陷。尤其是融資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文章將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我國中小企業從改革開放開始至本世紀初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受中小企業本身實力和規模的限制,其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在我國嚴格的融資管理制度下,中小企業往往無法進行股票等外源性的融資方式,主要采取自籌等方式。從企業本身而言,抗風險能力較差,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限制著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種種原因導致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著中小企業的發展。目前,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已經逐步被認可,而其面臨的融資困境需要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以共同推動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
(一)中小企業內部的問題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承擔風險和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低下、留存收益較少且自身的財務管理較為混亂,導致企業沒有規范的制度約束,企業員工的素質,較大型企業的水平偏低。而且,中小企業普遍不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造成其整體競爭力不足不能被外界認可,導致中小企業的信譽度較低。但是,越是規模大、資金足的銀行,對企業規模和信譽的要求越嚴格,這樣在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信息鴻溝,導致中小企業不能順利的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
(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很大程度阻礙了企業的長足發展。在我國嚴格的融資制度控制之下,許多中小企業因為沒有達到相應的資產規模、盈利水平、市場競爭力等要求而不能獲得來自股票等外源性資金的支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主要依賴內源性融資,如自籌資金,但這種方式融資規模小,主要受到自身的資金實力的限制,這使得大部分小企業沒有太多的資金儲備。此外,中小企業的融資還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但是銀行貸款難度比較大,成本比較高,加之商業銀行對企業的要求又較為嚴格,造成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
(三)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目前,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支持不足,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貸款服務主要針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大型企業,而忽視了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在立法上,政府雖然制定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但不能夠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尤其是關于信用擔保的制度發展較為遲緩。此外,我國社會中介機構的設立時間較晚,并且很少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開放,也很少有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雖然當下存在很多新成立的服務機構,但是這些服務機構商業目的較強,并且收費較高,使中小企業不能接受高昂的成本。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措施
(一)促進中小企業的自我完善,增強競爭力
首先,要完善中小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企業應當引入先進的管理制度,淘汰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實行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對員工的培訓水平,樹立企業的誠信形象,加強對員工的誠信教育,不斷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其次,樹立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要加強自己經濟實力的發展,重視產品的銷售和品牌建設,打造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以增強自己在銀行貸款中抵押擔保的水平。同時,企業還應該制定出合理的融資計劃,并以企業的生命周期為基礎進行融資策略選擇,提高融資計劃的可操作性。最后,中小企業應當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企業獲得外源融資中有著很好的品牌效應。企業應當采用培訓、媒體宣傳、開展公益事業等方式,樹立企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企業文化。
(二)拓展融資渠道,進行多元的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應該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方式,積極營建為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尤其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要不斷開拓外源融資市場。近幾年,民間融資的方式得到了廣大中小企業的認可,中小企業不僅可以緩解資金鏈的壓力,而且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將這些民間資金進行證券化,轉化為公司的所有者權益。此外,中小企業應當學習西方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開辟“二板市場”。也可以采取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相比發行股票來說,風險更小、成本更低。針對內源性的融資方式,中小企業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不斷完善留存收益的提取方式以及相關資產的計提折舊、應收賬款的管理等。
(三)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
政府應該加大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原有金融體制的壟斷模式,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立足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融資特點,健全融資機構的建設,彌補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鴻溝,解決信息的不對稱。還要不斷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推動融資擔保立法,并依據融資擔保立法對融資擔保市場準入進行審查。同時,不斷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度進行準確、適時、權威的評定,以作為金融機構判別的依據。政府也可以通過債務補助,貸款本金擔保等方式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
四、結論
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待于包括中小企業自身、金融機構以及政府在內的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我們不斷改變陳舊的融資觀念,提高融資水平。同時,積極改革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方面障礙,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李蓉.略論中小企業融資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