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軍 周萌萌
【摘要】近年來,國家開始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政策支持,從而使得貴州省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融資問題已經成為貴州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問題關系到其生存和成長。本文通過分析貴州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透過問題究其原因,給出改善貴州省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州省 中小企業 金融支持 對策
一、引言
中小企業存在穩定經濟的增長、優化經濟的結構、拉動民間的投資、緩解就業的壓力以及方便群眾的生活等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在貴州這種經濟欠發達、社會欠進步的地區尤為重要。但是中小企業因為自身的規模較小和資金不足的原因,從而造成其發展較緩慢,并且面臨的問題重重。特別是融資問題更是制約貴州省中小企業生存和成長的瓶頸,如何解決貴州省中小企業自身融資的難題,不僅關系到貴州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會對貴州經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貴州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融資方式比較狹窄,主要是自有資金
盡管貴州省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但是融資現狀并不很理想。根據2012年貴州省中小企業局官方統計的數據來看,貴州省中小企業主要以自有資金的融資方式的中小企業占72.30%,其次是通過金融機構的借貸融資的中小企業占44.56%,政府財政扶持力度不夠,僅占中小企業融資的11.52%,能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的很少,通過民間融資方式的中小企業占11.42%,此外還有的中小企業利用風到險投資融資方式的占1.52%。
(二)自身信用差,借貸受到歧視
對于中小企業的自身情況來說,存在固定資產較少,以致不足以抵押借貸,并且效益也不穩定,同時貸款回收也較差,極容易導致銀行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因此銀行一般都會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采取非常慎重的態度,條件也比較苛刻,所以貸款很受限制;此外,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例如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等,不僅損害了自身的信用也導致了銀行在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出現了態度不平等的情況。隨著銀行商業化的進一步發展,有部分銀行存在著“重大輕小”的傾向,同時對中小企業的較小額貸款一般不予受理,這就使中小企業失去了融資的主要渠道。
(三)金融機構較少而且不規范,法律、法規保障體系也不健全
在貴州很少有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借貸服務的金融機構,雖然我國目前非常缺少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專門化金融機構,但是因為其資金較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所以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也會限制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一方面不太規范,另一方面就是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的力度也不夠,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貴州中小企業,存在信貸歧視,對急需借貸的中小企業不予支持。此外,貴州還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沒有專門的管理中小企業的服務機構,造成各種中小企業在法律地位和權利上不平等,法律對銀行債權的保護能力較低,這就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各種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借貸的恐懼心理的現狀。
三、貴州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從貴州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中可以看出貴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貴州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因為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都比較小,加之中小企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技術落后,資產結構也不合理,因此抵抗風險能力較低。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信息失真,造成銀行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其次,市場體系尚不健全,金融資本市場尚存許多空白,特別是面向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產權交易市場缺乏。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缺少核心技術和無形資產,淘汰率和經營風險較高,而投資回報率較低,經營環境惡劣,利率管制,資本市場缺陷,國有商業銀行的嚴重制約等,再加上中小企業自身信譽不高,信用觀念淡薄,導致銀行對其謹慎放貸。
四、貴州省中小企業破解融資困難的對策建議
(一)在企業自身方面
1.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加大風險投資。缺少資金,目前不僅僅是貴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的主要問題,更重要的是缺少的融資渠道,這就需要貴州中小企業建立正確的融資觀念,有效地利用好各種融資模式,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企業可以主要通過職工集資、民間融資、票據貼現、典當融資、同業拆借等方式進行融資。
2.注重自身信用體系的完善,提高企業素質。融資難的問題,貴州的中小企業想要徹底擺脫,單靠外部環境與外部條件的改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致力于自身素質的提高。貴州中小企業要努力的提高自身資信等級,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員工的信用意識,樹立企業自身良好信用,要與銀行、政府主動溝通,爭取等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宣揚和提倡企業信用理念,建立長期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3.發展戰略聯盟,規范企業管理。當前財務制度的不健全,已經嚴重地阻礙了金融機構對貴州中小企業資金的投入。發展和加強企業間的戰略聯盟,以群體力量彌補貴州中小企業個體力量的不足,既減少了單個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又讓中小企業在人才、技術、資金、信息方面做到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提高經濟外部性,還可使中小企業在社會分工協作中受益,降低成本,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
1.中小企業的稅收激勵政策。政府運用財政職能干預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有效手段就是財稅政策,財政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行政投入,包括政府是說減稅讓利的優惠政策與各級政府預算安排的科技經費支出,這是一種積極的干預形式。首先,要增加對貴州中小企業創新的投研究的投入,尤其是加強對市場低效和失效領域如培訓教育與基礎研究的投入。二是增加對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的中小企業、對于研究與發展投入的企業、對于“產、研、學”的合作項目實施減免所得稅與營業稅的優惠,對高技術企業應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三是優化貴州省中小企業的稅收環境。
2.加大發展與扶持貴州中小金融機構的力度。發展和扶持貴州中小金融機構是基于以下兩點的考慮:一是貴州需要減少金融業準入管制,在大銀行裁撤分支機構的環境下,可以設立地區性中小銀行,以此來填補大銀行撤出縣域金融領域后留下的空白,發揮中小銀行在貴州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主導作用;二是從貴州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歧視來看,既然解決規模歧視比解決所有制歧視更迫切,也就意味著政府在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次序上,應該優先考慮減少金融市場的準入管制,讓發展更多的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這樣做不僅從源頭上緩解了貴州省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金融市場競爭機制得到增強,也有利于推動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的進行。
3.中小企業發展的信用擔保支持。自1998年,我國開始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以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模式主要呈現以下幾種:一是深圳“中科智”模式(市場導向型模式),它的擔保的對象是主要科技創業型企業,實施“擔保與投資”的運作方式;二是上海模式(財政主導機制),它是由各級財政共同建立的基金,委托給專業機構管理,在運作過程中,政府不僅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而且指導與組織金融活動;三是鎮江模式(國際機構和中國政府合作試點的產物),它的擔保對象僅僅是鎮江市內的中小企業,其擔保的品種重要是季節性和臨時性貸款、一年期內的流動資金貸款、技術改造貼息貸款和封閉貸款等,一般每家企業的擔保規模不超過100萬元。上述三種發展模式各有各的長處,也有各自的缺點。它們每一種模式都是以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情況為背景,并不是其他地區能夠簡單模仿的。
參考文獻
[1]咚光濡.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2]凌智勇.中小企業融資與中小民營銀行[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10-18.
[4]張捷.中小企業的關系型借貸與銀行組織結構[J].經濟研究,2002(6):32-37.
[5]郭斌,劉曼路.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發展[J]:對溫州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2(10):40-46.
基金項目: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我國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研究——以貴州為例”。
作者簡介:彭小軍(1990-),男,漢族,湖北荊州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區域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周萌萌(1989-),女,漢族,山東濱州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統計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