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克
【摘要】體育作為高校的必修課,對于大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體育老師要完善自身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鍛煉作為出發點,開展有效的體育教學。本文從豐富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樹立終身體育理念等方面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209-02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只有把促進學生身心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下是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幾點實踐探索與思考,僅供參考。
一、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為課堂注入新生機
以教材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豐富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過于追求細化和專業,使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缺乏創新意識,導致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難以得到突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以田徑教學內容為例,高校田徑教育與專業院校的教學宗旨和教學目的存在很大的不同,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要和專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區分開來,創新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學需要。首先,要堅持實用性的原則,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指導,簡化訓練難度,側重基礎技能訓練,將訓練強度控制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以內;其次,從教學方法和方式上著手,提高訓練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訓練興趣,比如,改變傳統單調的投、跑、跳訓練模式,將技術訓練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例如,練習投擲運動,可以用籃球沙袋代替鐵餅、鉛球,強化學生對投擲原理和技術動作的理解。再例如,練習耐力跑,我們可以改變傳統跑圈的訓練模式,而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蛇形跑等形式多樣的訓練形式,讓學生一邊享受游戲帶來的歡樂,一邊提高技術水平,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運動不僅要靠后天的努力,還要靠個人的體育天賦,例如,我們在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項目運動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運動天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才能讓學生體驗到籃球這個項目的魅力和樂趣,實現個性化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圍繞學生進行教學,考慮學生的運動愛好、運動技能、運動天賦以及個人思想品德,我們教師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耐心教導學生,用心關心學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量身制定適合學生個體的學練方案,另一方面還要加強比賽規則和基本要領的傳授,讓學生從基礎做起,逐步掌握籃球技巧,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以內進行有效的學練,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傷害,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在循序漸進中穩步上升。另外,我們教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在學練中注意學生心理的變化,強調動作的標準性和規范性,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練方法,在基本動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身體素質和運動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能,通過正規的方式層層突破,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目標。
三、樹立終身體育理念,保證體育的長效性
如何貫穿終身體育運動的理念,是我們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在推行全民體育健身活動中,作為體育教育工作的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高校體育教學必須為實施全民健身打好群眾基礎,努力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并進行針對性培養,引導他們增強體育意識。利用學習興趣來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并從中獲得成功的美好體驗。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和意識。也只有如此,才能把體育教育獨有的長效性充分發揮出來,把終身教育這一理念深深植入體育教學的每個環節,為我們體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高校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快樂、有效地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那么,我們應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思想意識這一角度入手,設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無懼艱難、敢打敢拼的良好習慣,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比如在鉛球教學中,當學生初次試投成績不好時,教師要鼓勵他們不要畏懼失敗,抓住投擲動作的要領,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要用既專業又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良好的課堂氛圍激起他們的興趣,以和藹的態度緩解學生的緊張心態,通過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產生勇氣,增強完成技術動作的信心。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頑強拼搏的精神,尤其是在學習一些高難度動作時。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斗志,還能形成一個奮勇求勝的興奮區,激發所有積極因素,使學生心理始終保持良好狀態。此外,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逃避和畏懼的消極心理,我們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當遇到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的項目時,我們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自我保護教育,鼓勵那些膽小的學生,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另外,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我們還要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見義勇為的精神、服務大眾的意識、艱苦奮斗的品質等等,讓學生具備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質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健康體育鍛煉的方法,明確體育鍛煉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策略需要我們體育教師不斷的研究和創造,努力提高自身職業素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來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過程,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積極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那么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水平一定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威,張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J].中外企業家,2009,(12)
[2]魯葵蓉.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2005,(03)
[3]關濤.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學方法的選用[J].科技信息,2010,(18)
[4]包紅曙.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希望月報(上半月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