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彭超 趙衛
【摘要】目的:評價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的優勢。方法:利用基于PACS/RIS系統的網絡進行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發現優勢。結果:運用基于PACS/RIS系統的網絡進行教學后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結論: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PACS RIS 網絡 醫學影像學 教學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application of PACS/RIS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CS/RIS. Methods The 醫學影像學包括X線、CT 、MRI 、超聲、核醫學及介入醫學在內的多個亞學科,醫學影像學臨床實踐教學的特點就是學習大量影像圖片資料,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對影像圖片資料的閱讀、分析、對比,逐步完成依據影像資料進行疾病的診斷[1]。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比學習大量正常圖像與疾病圖像,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2]。影像學實踐課作為理論課必不可少的補充,其教學模式決定最終教學效果[3]。隨著PACS/RIS及網絡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學教學方式已由傳統的黑板粉筆、掛圖式或PPT單向傳授變成了以現代網絡為中心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的教育方式。
一、教學實施
我們對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學生采用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本課程建設初期教師在臨床閱片的同時,實現教學資料歸檔,以簡化備課過程。將教學圖像歸檔于PACS 系統自帶的收藏夾中,區分歸納分出“典型”、“教學”、“科研”等不同類別,備課時直接拷貝相應系統和章節的圖像做成教學PPT。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簡單復習大課理論之后將教學PPT發布到學生機,學生自主學習和練習,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以及同學的不同觀點進行重點啟發、解惑、引導,形成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導·學·練”模式[4],在“學”的過程中強化“練”,練出讀片基礎,練出讀片感覺,練出讀片技巧。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學習和討論,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不足,促使學生在知識薄弱的環節進行自學,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導·學·練”新模式實現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雙重管理,有效解決了醫學影像學讀片教學的自主學習問題,解決了影像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為什么?”的問題,在實踐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效果評價
我們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隨機進行讀片考試和問卷調查。讀片考試考題選擇臨床的常見多發病,亦是教學的重點疾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兩方面。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50接受調查率為100% ,每份調查問卷均符合填寫要求,調查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充分肯定了這樣的教學方式,認為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高效、自主、靈活,有利于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知識的記憶和理解。92%的學生認為對培養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很有幫助。學生讀片考核平均成績4.8分(滿分5分)。學生自學和討論積極,學習主動性提高。
三、討論
傳統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采用“影像膠片+觀片燈”的方式進行[5]。先由教師選擇醫學影像膠片,然后在觀片燈下進行現場講解。這種教學模式每組學生人數少則分組過多,使得教師教學任務加重,且醫院臨床實際也難以達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學習;每組人數過多時則難以看清膠片上的圖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膠片的反復使用必然會造成損壞、污染、錯放、甚至丟失等現象,由于膠片的成本相對較高以及存放較為困難等原因,使得近年來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已很少使用。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借助于計算機網絡發展而迅速發展,而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 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數字化管理的重要條件,實現對醫學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是一個涉及影像醫學、數字圖像技術、計算機與通訊和圖形圖像后處理等技術的實踐性很強的高新技術系統。PACS系統的出現,為教學圖片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圖像管理及教學[6]。數字圖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明顯提高了影像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
未用PACS/RIS之前,教師在教學中所應用的病例圖像是在長期工作中不斷地積累記錄獲得的。而記錄、收集、整理、獲取圖像資料的過程是繁復漫長的,應用PACS/RIS后,只要在系統中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查詢到所有這方面的信息,大大的節約了時間。例如在系統中輸入“房間隔缺損”、“肺癌”、“強直性脊柱炎”等關鍵詞進行查詢,即可將系統中與之相關的病人資料全部調出。不僅可以比較患者在治療前后病情的動態變化,還可以精確到具體檢查方法的使用,如是C T、MRI、 還是X線檢查等。
醫學影像學是利用各種成像技術顯示人體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變化進行診斷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介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和閱讀少量教學片,信息量不夠,不容易記憶。我教研室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形成一套“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狹隘的課堂空間拓展,把教學和臨床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還鼓勵學生利用相關的醫學網站學習,以拓展知識面。目前,互聯網上已有不少醫學影像網站。國內比較著名的論壇有丁香園、小木蟲、醫學影像技術園地、china radiology,以及我科創辦的云南醫學影像網等,上面有大量專題講座、典型病例或少見病例分析,常常激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發貼人最后會公布病理結果,揭曉謎底。這種模式在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彰顯價值,一方面適合專業人員進行探討提高技術水平[7],另一方面,對于在校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不強求分析和診斷都十分專業和到位,但卻可以拓寬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綜上所述,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顛覆了原有的影像學教學模式。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網絡管理方式,便捷的信息查詢顯示方式,展示大量高質量的影像圖像,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使教學雙方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隨著PACS/RIS系統的普及和應用,必將為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帶來更具沖擊力的變革[8]。
參考文獻:
[1]蔣蕾.關于提高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0) : 1232-1233.
[2]賈景磊,赫章英,紀強,等.醫學影像專業數字仿真教學的實踐與調查分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5) : 469-471.
[3]彭鵬,邱維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網絡教學在醫學影像學實習中的應用[J]. 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 :193-194.
[4]胡俊峰,武斌,唐鶴云,等.基于網絡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1):62-64.
[5]李拔森,朱滌朝,鄧明.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27(2):77-79.
[6]楊小慶,楊 明,劉 斌,等.PACS在構建醫學影像學教學圖片資源庫與電子圖片試題庫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8 ,16(1):169-171.
[7]張帆,張雪林,郭文明,等.論醫學影像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247-249.
[8]李坤成,梁志剛.PACS在臨床及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醫療設備信息,2005,20(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