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晶 馬明琮 朱東敏
摘 要 攝影是光線造型藝術。光線在攝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滿足攝影技術上對照度的基本要求;表現物體的結構和顏色;表現物體的空間位置;再現環境氣氛和時間概念。光的性質根據形態和入射方向、色彩、光波長短等的不同,作品也會隨之有不同的呈現。
關鍵詞 攝影 光線 光源 光位 光的方向
中圖分類號:J4 文獻標識碼:A
光線是完成攝影技術,繼而實現畫面藝術造型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主要圍繞光線方向和光位來談談對攝影的作用和影響。什么是光線方向呢,顧名思義,光線方向,主要是相對攝影鏡頭而言也可以說是根據觀察者視角而言,指光源位置與拍攝方向之間所形成的光線照射角度。而光位是構成被拍攝對象一定造型效果的光線角度(包括水平角和垂直角)。光位是在確定的拍攝方向條件下,圍繞著被拍攝對象作不同位置的照明變化的,光位細微的變化都會對攝影造型效果產生細膩的變化。歸納起來,光線在攝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攝影技術上對照度的基本要求
光是攝影畫面影像的獲得的先決條件,也是使膠片或磁帶獲得準確曝光的需要。無論是技術或者藝術的創作過程,離開了光線就無法完成。滿足攝影技術上對光線照度的需求,是攝影藝術創作的一個基本的要求,是基礎,是光線的最基本的任務。
2表現物體的結構和顏色
在大自然中,人們能夠看到物體的外部形狀、結構、顏色和質感,是因為物體對光線的反射所致。物體表面的結構不同,對光線的吸收、投射和反射各不同。透明體或半透明體透光多;淺色的物體反射光多,深色物體的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體反射的光,光質硬,具有明顯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體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強,光質軟,集油漫反射的性質;半粗糙面的物體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雙重性質。
3表現物體的空間位置
自然界的物體具有長、寬、高三維空間,然而,攝影是在二維空間的畫面上表現物體的。因此,要表現出物體的深度,就必須利用光線的明暗關系,才能通過平面的攝影作品表現出物體的立體形態和空間透視效果。
4再現環境氣氛和時間概念
真實而濃郁的環境氣氛,能夠烘托出人物,表達生活氣息,同時環境氣氛能夠吻合觀眾心理和表達畫面人物的性格、職業、愛好。環境氣氛的表現和特定的光線照明效果的運用,好可以給觀眾強烈的時間概念。如在同一場景內,利用日光在不同的時間狀態下拍攝(早、中、晚等),增加畫面視覺語言的說服力。
如果把攝影師的照相機比做“畫筆”,那么光線就是他的“油彩”。攝影師用光來涂抹照片,就像畫家挑選他的油彩一樣,要仔細地選擇所要用的光。那我們在攝影用光中應該注意哪些呢,下面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1)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2)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3)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云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云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4)在反射中漫射光線。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墻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線被反射后仍然會很窄。鏡子是一種極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線幾乎與入射光線一樣窄。
(5)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這條規則指出,被攝主體的光照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聽起來有些復雜,其實很簡單,舉例說明:如果你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換言之,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我們應牢記,如果你準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同樣還要注意的是,經過反射的光線其行進的距離也會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樣。
(6)可以利用光線衰減改變攝影主體和背景間的關系。如果燈光距離拍攝主體近,主體和背景間的光照度查別會比較明顯;如果燈光距離主體較遠,則背景也會相應地變亮。該原則同樣適用于側光:側光源離被攝主體近時,整個畫面的光線衰減將比光源離主體遠時更明顯。
(7)正面光會減弱主體的紋理,而側光、頂光和底光則可以強化主體紋理。人像攝影師通常會將光源保持在鏡頭的軸線附近來弱化被攝主體面部的皺紋,而風景攝影師更喜歡用側光強調巖石、沙石和葉子的紋理。一般來說,光線方向和被攝主體角度越大,主體的紋理就越明顯。
(8)陰影創造立體感。陰影是攝影師描述物體三維性的手段,它能使物體在照片中呈現出空間感,而不僅僅是物體在平面上的投影。 同樣,側光、頂光和底光能夠在物體上投射出深而長的影子,從而制造出立體感。因此,靜物、商業產品和風光攝影師喜歡使用有角度的光線。
綜上所述,我們在拍攝中要適當地運用光,才能把作品很好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