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成
摘 要 設疑是激活課堂教學機制的法寶,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語文教學中設疑一是在導語中設疑,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二是從題目入手設疑,推測行文思路;三是在朗讀中設疑。在解疑中朗讀;四是在重點難點處設疑;在無疑處設疑,令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出語言文字的微言大觀;在每節課的結尾處巧妙設疑,言已盡而意無窮。當然為了保證教學效果,設疑還必須遵循一些原則,總之設疑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新型人才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設疑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設疑提問。教師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思維能力時,首先要使他們有所疑,然后再啟發引導他們通過合作探討,去解疑,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目的。明代人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了,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前蘇聯心理學家贊科夫亦云:“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無疑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引自《和教師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設疑教學法,教會學生設疑,這無疑會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誘惑力,造成一種急切期待解決的心理狀態,激其探求知識的興趣,這無疑會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設疑呢?
首先,在導語中設疑。在導語中設疑,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從題目入手設疑。從題目入手設疑,推測行文思路,使學生在分析題目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寫作思路與原作形成對比,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第三,在朗讀中設疑,在解疑中朗讀。因為朗讀可以使學生在設疑解疑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語體和風格。增強學生對文章風格神韻的感受能力和借鑒能力。
第四,在重點難點處設疑。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設疑,可以使學生快速突破中心。若按傳統教學法,去平輔直敘分析處理教材,學生多易心理疲勞。此時不妨另辟蹊徑,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設疑,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學生覺得更有“味道”,效果更好。
第五,在無疑處設疑。有些語言文字,看似平平,而實際意味深厚。若在此設疑,令學生咬文嚼字,既能品味出語言文字的微言大觀,又能欣賞到作者的匠心獨運,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激發他們求疑解惑的興趣。
第六,在每節課的結尾處設疑。在每節課的結尾處巧妙設疑,言已盡而意無窮。旨在起升華之效,以期達到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教誨,給人以享受之目的。若在此設疑,不但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得以鞏固和延伸,多項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而且道德品質的教育也在不斷的設疑、解疑過程中滲入其中。
為了保證教學效果,設疑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其一,設疑教學要以教學大綱為主要依據,以課本為主要材料,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目的,以培養學生會學為重點,采用環環相扣的設疑方法,精減教學環節,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單位時間內比較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
其二,要站在學生的位置來考慮設疑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力爭使設疑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其三,教師要有目的地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那種漫無目的提問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會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針對重難點進行設疑,“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說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感到有趣,于是專心閱讀文本,積極開動腦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教學效果明顯。
其四,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或提出異議,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老師所忽略,其實這一點更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主動學習的能力。因為這樣一來,把學生置身在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空間中,其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疑問也在學生平等的交流中找到答案。如我在教《曹劌論戰》一文時,不少同學都認為魯莊公魯莽無知,這時一個同學提出異議:“老師,難道不能說魯莊公是一個能‘察納雅言的明君么?”這時我首先對這個同學加以鼓勵,接著便引導其他同學進行思考、交流,得出了一個較新的觀點,既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其五,設疑提問要和其他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設疑提問法盡管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堂課老是提問,既顯得單調,又會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從而影響其教學效果。我曾經聽過我校一位老師的公開課,他一節課連續問了幾十個問題,連我都感到乏味,更不用說學生了,更何況由于問題設計太多太濫,結果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在評議這節課時我將我的看法提了出來,并提出了建議:這節課問題的設計上應將那些可有可無的問題去掉,以節省時間讓學生讀讀課文,在朗讀中品位這篇美文的優美語言,課堂效果肯定會好一些,與會同仁都表示贊同。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設疑教學法,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又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新型人才是有著積極作用的。?當然設疑教學是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雛形,它還需要一個不斷成長和成熟過程。也只有在不斷地成長和成熟過程中得到修正和完善,才能日益發揮其巨大的潛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