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進
摘 要 船舶優先權和船舶留置權都是以船舶為標的的擔保物權,國內外學者對二者競合時的受償順序意見不一,如何平衡二者利益值得思考。淺析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競合之受償順序
關鍵詞 船舶優先權 船舶留置權 受償順序 平衡利益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1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的概念
船舶優先權,是指以船舶為客體的優先權,是海商法所特有的法律制度。我國《海商法》第21條規定:“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舶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可見,船舶優先權是一種對船舶優先受償的權利,且這一權利僅為法定的海事請求權人所享有。
在各個國家及地區的法律中,都有留置權的概念,但具體內容上存在較大差異。 按一般理解,船舶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約占有債務人的船舶,當債務人不按約履行債務時,債權人繼續保持對船舶的占有并從船舶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
2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競合產生沖突的原因
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都是擔保物權一種,依照民法理論,二者都有物權上的優先效力。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都是做為船舶的擔保物權的一種,其效力問題就表現為物權相互之間的優先問題。同時,船舶優先權是一種法定物權,而船舶留置權確是一種意定物權。法定物權具有優先于意定物權的效力,因此船舶優先權在法律效力和優先受償力上均優先于船舶留置權。船舶優先權和船舶留置權都是以船舶為標的的擔保物權,船舶優先權不以占有為條件,而船舶留置權確是以占有該船舶作為受償前提,故兩者也許會在同一船舶上發生競合。與此同時,由于船舶優先權有非公示性,不像其他物權或者轉移占有、或者進行登記,讓人知曉,這就讓權利人在設定船舶留置權時很難了解船舶上所附著的船舶優先權,只有在船舶留置權人實現留置權時,船舶優先權才會被船舶留置權人知曉,且往往會超過留置權的受償順序,得到優先受償。這就是二者沖突的由來。
3關于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受償順序各國規定
各國和地區及國際公約對于船舶留置權和船舶優先權的受償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規定:
(1)認為船舶優先權先于船舶留置權受償
如1967年《統一關于船舶優先權和抵押權某些規定的國際公約》規定船舶優先權應當先于船舶留置權受償,公約規定:“下列人對其占有的船舶享有留置權或滯留權:造船人,以擔保船舶建造的請求;或修船人,以擔保此種占有期間進行修理的請求,則此種留置權或滯留權應排列在第4條所列的所有船舶優先權之后,但可排列在已登記的船舶留置權之前”。1993年《船舶優先權和抵押權國際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均可按照其法律給予下述船舶占有人以船舶留置權:造船人,以擔保與造船有關的請求;或修船人,已擔保與修船有關的請求,包括在其占有期間進行的船舶改建”。
(2)認為修船人、造船人的這種權利為船舶優先權,而不是船舶留置權
葡萄牙、美國就是如此規定的。美國專門將船舶修理費列為船舶優先權的一種,與船長必要費用開支優先權處于同一位次,但這一位次確是最低級別的船舶優先權,與大多數船舶優先權項目相比,其效力仍較弱。
(3)認為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之間受償順序,按不同情況不同處理
如英國法規定,若船舶優先權已存在,船舶的修理人(建造人)主張船舶留置權時,則依照二者發生的時間順序決定受償順序。船舶修理(建造)前,如果已有船舶優先權的,就修理(建造)費所發生的船舶留置權必須在船舶優先權的債務清償完畢后才可以行使;除以上情況的所有因修船(造船)產生的船舶留置權,都優先于船舶優先權。
由上述可看出,雖然各國法律的形式可能不同,但船舶留置權的效力一般不及船舶優先權,所以船舶優先權在與船舶留置權競合時優先于船舶留置權成了一般原則,特殊情況也只是個別。而且也將船舶留置權的主體限定為造船人和修船人,或者說只認可建造及修理船舶債權的留置權。
4平衡船舶優先權及船舶留置權利益的措施
(1)可以適當重新定位二者的受償順序
我們在維護船舶優先權的同時也應當兼顧船舶留置權。雖然船舶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大多體現公共利益的價值選擇,是法律實現公平正義的需求,但是,對其所擔保的債權也應當重新劃分其與船舶留置權的基礎債權的順位排列問題。換言之,在受償順序上,可以規定若干項船舶優先權優先于船舶留置權,而其他船舶優先權則應當劣后于船舶留置權。如此一來,可以從船舶優先權制度中找到與船舶留置權的平衡點,來優先實現部分船舶留置權,如此可以減少部分船舶優先權對船舶留置權的不合理侵害,增大船舶留置權的受償可能。
(2)刪減不合理的船舶優先權項目
船舶優先權擔保的海事請求權的刪減,無疑會大大提高留置權人的受償可能性,而很多國家、地區的立法以及國際公約,都體現出了這樣的趨勢。比如,1967年公約就取消了1926年公約中的船長合同優先權。我國目前的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項目中保留了船員報酬、人身傷亡的損害賠償、港口繳費、海難救助費用、財產侵權的損害賠償等,這與當今理論界所倡導的保留范圍基本一致,也符合法治精神與人道主義相一致的原則,應當說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實踐中是否都是合理,則有待時間檢驗,也有待于法制建設與時俱進地推進。
參考文獻
[1] 張磊.淺析我國船舶優先權的法律性質[J],法制與社會,2009(35):10-13.
[2] 沈澄.船舶優先權與船舶留置權的競合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30-34.
[3] 王瑩.淺論船舶優先權[J],現代法學,2010(10):20-23.
[4] 鄭曦.論船舶物權之特殊性[J],現代法學,2009(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