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璐
【摘要】在聲樂藝術中音樂與語言,思想與形象,能使人們深入具體地了解一切客觀事物和細致復雜的內容,并使人們更深入具體地了解一些客觀事物和細致復雜的內容,并使音樂形象所顯示的聲音內容以及與內容相應的全部更加的明確起來。聲樂演唱研究中頭腔共鳴的學習和聲帶振動都是歌唱學習中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之一,聲樂演唱中頭腔共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訓練,無論在發聲練習中還是演唱歌曲中都尤為重要。學習聲樂最開始我們就是要找到正確的共鳴位置,因為在評價一位演唱者是否演唱得正確的時候,首先就是評價他演唱的位置是否正確,否則即使再大的聲音非常刺耳也是不對的。文章通過頭腔共鳴的研究來探討在聲樂演唱技能的學習中有著怎么樣的學習方向上的發展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頭腔共鳴;聲樂;演唱技能
頭腔共鳴是一種聲音走向的發音體,而且他是人體發聲器官的發音體,健康的聲帶是歌唱的基本條件。聲帶不同的生理結構,如長短、寬窄的不同,便產生了高音、中音、低音的不同聲音類型,豐富了歌唱藝術的聲音色彩。人體發聲器官的共鳴部位可分兩類,一類是固定共鳴腔、即胸腔、鼻腔、頭腔;一類是可以調節的共鳴腔,即口咽腔、喉咽腔。所以發掘固定共鳴腔的聲音共鳴,使之與可調節共鳴腔相結合,呈現聲音整體共鳴的最佳狀態,這是歌唱訓練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針對頭腔共鳴的訓練我們應該從三部分去演唱,首先必須了解聲音訓練與漢語言語音的關系。
簡而言之,漢語的字音結構有三部分:聲母、韻母、聲調。其中韻母就是與聲音訓練有密切關系的部分。在聲音訓練中常用的韻母有a、o、e、i、u,另外還有鼻韻母,即歸韻到鼻腔的韻母,常用哼鳴作練習。元音發音部位的科學訓練,不僅能使歌唱者獲得無比美妙的共鳴,還能藝術地表現漢語言的音韻風采。其次,必須對頭腔共鳴部位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為歌曲演唱做好技術準備。最后,針對一些頭腔共鳴的的訓練來逐漸更好地找到頭腔共鳴的位置。頭腔共鳴在歌唱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低音區的時候不是非常明顯,它主要依靠著胸腔的共鳴,所以頭腔共鳴在演唱高音中是非常明顯和重要的。特別是到了高音區,頭腔共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高音的演唱沒有了頭腔的共鳴,就顯得非常有共鳴的色彩。如果沒有了共鳴就失去了歌唱的真正意義所在,那么就是和喊沒有區別了。所以在演唱歌曲時候在中音和高音區都需要運用好頭腔共鳴,否則高音將會像是脫離了道路的音,從而產生了非常難聽的聲音,所以頭腔共鳴在聲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意義。
頭腔共鳴是歌曲演唱中展示高音的主要部位,也是聲音訓練中難度最大的共鳴部位。好的頭腔共鳴具有高亢明亮、金屬般輝煌的色彩,且極具穿透力,是高音類歌唱者矢志追求的目標。頭腔共鳴的訓練。可先從閉口元音開始,當閉口元音在三個聲區的流動比較順暢后,在漸漸的轉向半開口、開口元音的訓練。無論是訓練閉口元音階段,還是進入半開口、開口元音階段。遵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訓練原則。尤其是在中聲區尚未穩定的時候的高音,必將破壞發生機的平衡,帶來咽喉部位的疾病。頭腔共鳴的訓練,必須要有氣息的支持與帶動,否則,會造成喉部用力過大,會造成咽喉上的疾病出現。
頭腔部位的共鳴訓練,應著重高聲區的訓練,在半音遞進上高音時,注意咽喉、鼻咽腔聲道是否打開、放松,呼吸是否支托好,這是十分重要的狀態,并且在演唱哼鳴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用力地用脖子去演唱,因為這樣既練不好頭腔共鳴還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習慣。在練習元音時,要在呼吸的支托下舒緩而自然地、嘆氣擬的完成練習,還要注意的就是演唱中一定要注意位置上一定要保持聲音的統一與連貫,并且都是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遵循著聲音上的腔體管道來進行演唱。 “U”的練習就是最好的感受頭像共鳴的發生練習曲,在演唱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位置的不穩定和聲音往后靠的現象發生。所以,演唱中要保持一種喉部放松,不能太緊,以及一種咽喉腔體打開的狀態,只有這樣才達到了練習的目地。
演唱發聲練習曲的時候會常常找不到頭腔共鳴,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頭腔共鳴和鼻腔共鳴的區別和兩者之間的作用何在。如果學生長時間的去演唱鼻腔來當作是頭腔共鳴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所在,應該讓學生去明白頭腔共鳴和鼻腔共鳴各自的不同和聲音上的不同,位置上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非常重點的糾正過來,并帶領學生真正的去明白頭腔的真正意義所在。
頭腔共鳴在高音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演唱高音的過程中頭腔共鳴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高音區不需要胸腔共鳴、鼻腔共鳴,主要的就是頭腔共鳴和氣息的靈活配合得出而來的。美聲唱法中為了使歌唱的聲音穿透力傳得更遠,在管狀的狀態中,使歌唱的聲音能夠盡量放大。所以,頭腔共鳴在聲樂演唱中就是要明白它的位置所在和聲音的位置,在配合氣息頭腔共鳴就靠反復的練習去慢慢的來完善。
頭腔的共鳴在低音區主要就是能夠保持在一種使聲音和氣息通暢的狀態來完成的,因為在低音區主要的是胸腔共鳴和氣息的配合來完成,所以頭腔共鳴這時候就是保持在高位置不能讓低音的位置掉下來。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常常忽視低音區的的演唱,認為它是運用嗓子就可以來完成的,這種是非常不對的,因為,低音區如果沒有頭腔的共鳴就會顯得聲音非常的干燥與刺耳,根本都與高音上沒有完全的統一起來,所以演唱中無論是中高低音都需要我們運用頭腔的共鳴來演唱,這是學習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項學習內容與掌握技巧。
歌唱中頭腔共鳴的學習在聲樂的發展道路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聲樂演唱中,一些著名的歌唱家都是通過共鳴和氣息來逐漸地完善作品的完美性質和完整的性質。每一個樂器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共鳴所在,可見聲樂中多種的共鳴腔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運用價值,所以,我們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去了解共鳴之間的關系所在。關于歌唱聲音腔體的打開,以及聲帶的振動都是歌唱學習中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之一。聲音如果沒有共鳴的存在就會顯得非常的干燥和單薄。歌唱中所謂的打開,指的是歌唱者所應該具有一個發音共鳴的腔體。是利用自己的嗓音條件,盡量尋找到符合自己本身發音腔體大小的歌唱腔體。歌唱的要求是在充分打開自己發音腔體的前提下,振動聲帶進行發聲和練聲的訓練。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努力地去找尋它的聲音位置和共鳴腔體。
頭腔共鳴在聲樂學習中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過演唱基礎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著不同的要求,我們也要針對不同的歌曲來處理共鳴與氣息上的完美配合,所以根據自己的演唱水平要不斷地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會產生一種美妙的聲音,并且能夠進入真正的歌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