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既是人類表達情感思想的一種抒情方式,也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職的音樂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所以我們要從思想意識上重視中職的音樂教學。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流行音樂;融合
流行音樂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通俗易懂,能夠反映當時的一種生活常態,同時又能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失落、快樂、悲傷等多種復雜的情緒,因此很多學生都比較喜歡去追捧流行音樂。但是中職的音樂教學主要是以一些經典的藝術造詣較高的曲目為教學題材,很多曲目已經歷經多年的,學生在歌曲內涵和藝術造詣無法真正的理解,造成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高,也不能發揮出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因此本文試從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融合的角度去探討一下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流行音樂的內涵
流行音樂最早起源于美國,19世紀興起工業革命,大量的人從農村遷入城市,這種懷念故土、思念親人的情緒彌漫了整個國家,因此以抒發這種思鄉情感的布魯斯、搖滾音樂受到大眾的喜愛,后來鄉村音樂的介入,美國的流行音樂開始發展起來。可以說流行音樂是個舶來品,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大眾日常情緒的抒發,以上個世紀李香蘭等為代表到當代的王菲、王力宏等,都代表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流行音樂從嚴格的定義上來講,是商品音樂,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市場是主要的,而藝術性是次要的。因此,它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藝術造詣上相對于傳統的戲曲、古典音樂等會相對差一些。因此,在學校的音樂教材上不會使用當前的大眾流行音樂。
二、流行音樂的特點
(一)通俗易懂,人們更容易接受
流行音樂面對的主要群體是社會大眾,其中包括醫生、學生、工人、教師等等,人員的思想文化和各方面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其創作的歌詞內涵式反映一種大眾心態,比較容易被各類人群接受。同時為了其推廣的流行性,因此曲調的創造也不宜太難,大眾能夠容易哼唱。
(二)流傳具有階段性,藝術性不夠強
流行音樂主要是以當前的社會常態、人們的心理狀態為創作題材,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具有較強時代性的曲目也比較容易被人們忘記,被市場淘汰,因此流行音樂相對于傳統音樂更換的速度會比較快。
(三)具有新奇性,形式繁多
流行音樂的商品性造就其迎合大眾心理的特點,人們對于新奇的東西才會保持新鮮感和追捧性,因此流行音樂一般都會比較快的創造新的曲風、唱法、填詞等,因此流行音樂的演唱形式和內容會具有新奇性,周杰倫最早的RAP的唱法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
三、將流行音樂融入到中職音樂教學的意義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流行音樂的追捧的欲望比較強烈,流行音樂更多地反映了一種青春懵懂、對愛情的向往、未來的憧憬等等,這種情緒正符合中職學生的心態,因此中職學生會從心理對流行音樂比較熱愛。如果將流行音樂融入到中職音樂的課堂當中,從另一個角度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自己喜歡的歌曲,會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會大大提升,這樣也會大大豐富學生生活,提升學生藝術造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流行音樂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老師要慎重選取題材,注重與教學任務的結合
雖然流行音樂能夠吸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當前流行音樂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不好的、沒有任何藝術表現的曲目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因此老師在選擇題材時要考慮歌曲內容的積極性,以及曲調的藝術性具有典型的教學意義。同時,還能被學生接受和喜愛,比如像方文山與周杰倫合作的《千里之外》在流行音樂的基礎上融入了中國風,同時又抒發了一種“送君”的情懷,或者類似劉歡的《我和你》等等。或者像宋祖英和周杰倫合作的《辣妹子》其就是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融合的一個成功例子,既能讓大眾喜歡,又保持了中國原有的民族風情,其實音樂的表現形式沒有嚴格的界限,其創作的空間是無垠的,因此老師在選取歌曲上要比較用心。
(二)通過類比,活用現有教材
現在的中職音樂教材都是以傳統的古典音樂理論和內容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低。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全面否定課本。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可
以通過教師自身的發揮和智慧,引入相關聯的流行音樂進行對比,讓學生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同樣講授到節奏的這一章節的時候,教程里面用的傳統的古
典樂器作為案例,而筆者就開創性地和學生講授美國黑人音樂的節奏布魯斯風格,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一下子能夠被吸引住。在樂器演奏過程中也是如此,我們在講解鋼琴的雙連音的時候,發現學生非常難理解課本中的案例,教師就找到了周杰倫的《雙截棍》作為示范,現場彈奏并讓學生參與討論,很快學生們的熱情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三)注重教學方式的改變
傳統的音樂教學以老師的講授占主導地位,很多學生不能真正地參與進來,在中職的音樂教學中,還應該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的地位,比如一些比較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部分,在課堂上跟同學分享流行音樂或者樂器使用等各方面的心得,或者是老師在選擇題材時也要多傾聽學生意見。
或者,在講完某一部分的樂理知識后,向學生提問:“今天所說的音樂技巧,在流行音樂中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大家可以想一想,具體哪位歌星的歌曲經常出現類似的用法呢?”通過以上方法,我們既完整而有效地繼承了課本的傳統和精華,又通過聯系實際,為教學環節引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結束語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改進,都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因此老師應該在業余時間多多了解當前90后的思想狀態、個人愛好等等,這樣才能有針對地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符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中,老師也要把握好融合的方式和尺度,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會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樂理知識的興趣和時間。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里,老師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梅婷,顧佩婭.基于網絡學習環境的互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
[2]黃天慧,鄭勤華.學習者數字化學習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1,(7).
作者簡介:趙藝琳(1979-),女,河南鄭州人,河南省輕工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