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軍 彭曉東
[摘要] 針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家底”不清、資產配置不合理等問題,本文提出采取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搞好清產核資,構建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等措施來強化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達到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關鍵詞] 高校;國有資產;創新;優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01
[中圖分類號] G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3- 0002- 02
高校國有資產不僅為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后勤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和效益的標準之一。然而高校往往將工作中心放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忽視國有資產的管理。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近年來學術界研究和探討的熱點,即如何創新和優化國有資產管理,并使之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創新和優化,有利于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有利于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的效益型高校。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不僅是高校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新時期高校發展的客觀要求。
1高校國有資產的內涵
高校國有資產屬于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即為高校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包括各種財產、債權或其他權利。其在具體形式上包括國家撥款或投資,以及學校按照國家政策規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也包含接受社會捐贈和其他法律確認為國有的資產,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
2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現狀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實行的是財政撥款的公有辦學體制和投入機制,使人們形成了不重視成本和效益的觀念,“重錢輕物,重用輕管”的思想普遍而明顯,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管理松散,重復購置、隨意處置資產現象相當普遍,資產入賬手續不全,賬外資產數量增加,資產報廢、報損、外調、變價處理等審批手續不健全,國有資產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無償使用,資產管理缺乏有效審計監督。管理制度的滯后,導致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對自身定位不準、職能界定不清、資產控制權混亂,進而影響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與效益。
2.2 資產“家底”不清,賬賬、賬實不符
由于投資意識、效益意識薄弱,導致對資產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的弱化,高校資產“家底”不清,賬賬、賬實不符的現象十分嚴重。一是重購置,輕管理; 二是財產清查走過場,前清后亂; 三是產權不明,國有資產產權權益被嚴重侵犯。一些學校資產賬目登記不及時、不完整,實物資產長期不清點、不核對,一些資產長期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無償占有,賬物無法核對,普遍存在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的現象。一些已經報廢淘汰的資產未按正常程序進行報廢處理,一些已經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能及時辦理竣工結算和驗收,導致資產確認不及時,計量不準確,記錄不完整,管理隨意性較大。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家底不清、賬實不符的情況,使會計賬目失真。
2.3 資產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統一的配置標準,高校之間資產配置存在“貧富不均”的現象。一方面,學校為了教學、科研,常需購置一些大型的高精尖設備、儀器,由于多頭管理,一時難以做到固定資產的集中管理,合理配置,資源共享,調劑余缺,不同部門、課題組同時重復購買相同或類似的設備儀器,卻不對其績效加以評價,資產利用率不高,同時在固定資產購置前缺乏可行性論證,對請購計劃審批不嚴,也是造成高校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3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創新及優化策略
3.1 健全管理制度,實施國有資產的全過程管理
健全管理制度,規范國有資產的管理過程,明確各部門的權責是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的保證。高校要根據各自的特點,制定科學、嚴謹的有利于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使高校國有資產始終處于良性運轉的狀態,實現國有資產的全過程、全方位管理,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實現國有資產從購置、驗收到保管、使用、報廢全過程的監控,使國有資產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 搞好清產核資工作,防止資產流失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將一定時點的實存數與賬面結存數相核對, 以查明賬實是否相符。資產清查工作應對所有行政單位、教學科研單位、其他所有占有使用學校資產的單位進行清查,以保證固定資產的賬、卡、物相符。通過清產核資,全面掌握資產使用效率及資產管理情況,摸清學校的資產狀況,界定資產所有權,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防止資產流失。
3.3 構建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
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構建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 做到本部與各校區聯網,校與各部門聯網,形成國有資產管理網絡平臺, 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管理網絡系統的有效銜接,方便各相關部門及時了解資產使用與變動情況,促進各部門之間協調溝通,提高管理質量,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化、網絡化、共享化、透明化。一方面,各級管理部門之間可隨時隨地掌握國有資產庫存、使用、變動和處置的相關情況, 合理安排資源,調劑使用閑置資產,提高資產利用率;另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實現有效對接,進行資產賬務的核對,減少因資產重復購置和閑置導致的浪費,避免賬實不符、賬賬不符的情況發生。
3.4 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預算管理是資產管理的前提,資產管理是預算管理的延伸。根據工作需要,科學合理地編制資產配置計劃,充分發揮存量資產的作用,避免重復配置,推動建立調劑使用和共享共用機制。既要按照單位工作的規律和要求,保證各項工作任務有充足的資源供給,避免出現結構性失衡,又要按照物盡其用的原則,對單位中長期閑置不用的資產進行調劑,實現優化配置。因此,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是細化部門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的有效手段。
3.5 加強外部監督管理
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履行好職責, 對國有資產的績效作出客觀評價,切實加強對高校國有資產使用、處置的監督,把國有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經常性監督的重點,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防止資產流失。
3.6 提高認識,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全校教職工,特別是各部門領導,應對國有資產管理給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國有資產管理,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首先應加大對資產管理的宣傳力度,使全校教職工和各級領導了解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其次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隊伍的建設,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和交流,培養一批既懂專業又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專業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