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廷輝
摘 要:教師要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始終用高尚的思想道德,多方面、多途徑地塑造青少年的心靈,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全面了解;正確引導;因材施教
一、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首先要求教師具備敏銳而深刻的觀察力。經常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是提高自己觀察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過程,以便找到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其次找學生談話也是了解學生的一種方法,可以補充教師觀察的不足。這樣可以了解被座談學生的思想動態,也可以了解班級其他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第三,教師還要學會和學生交朋友,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真正朋友,以心換心,得到學生的信任,他們才愿意暴露靈魂深處的秘密。教師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意義,還在于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抓住時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二、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
教育工作是塑造人靈魂的工作,是培養學生心靈的一種特殊教育活動。這種勞動具有一種細致復雜的特點,需要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青少年正處在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發展的時期,思想上存在著一些個性差異,教師在塑造青少年美好心靈的教學實踐中,不能靠開一次會、談一次話、搞一次家訪就解決全部問題,要有滿腔的熱情、足夠的耐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三、及時正確地引導學生
學生的思想品質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當積極的一面占主導地位時,學生就獲得了成長和進步;當消極一面占主導地位時,學生就退步和落后。但青少年學生思想上積極與消極面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此,教師應當自覺運用矛盾轉化原因,因勢利導,用積極因素糾正和克服消極因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首先,教師可以用一分為二、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每一個學生。在肯定長處時,要指出不足,防止自滿情緒滋長;在批評錯誤時,也不能說得一無是處,要指出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哪怕是一點一滴,也要及時予以肯定,鼓勵他們進步。其次要啟發學生自覺開展思想斗爭,逐步提高自我修養能力。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與形成、不良品質的克服與轉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的。第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一個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必須首先要求自己,扮演教育者的同時,扮好社會榜樣的角色。
四、因材施教地培養學生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區別、分層次地進行教育,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存在個人天賦、才能、愛好、性格等方面的差異,按照學生不同個性特點,把他們培養成不同類型的建設人才,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對我們教育者的要求。
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育,教師既要了解和研究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班集體和每個學生的特點、優勢以及薄弱的環節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有針對性地教學。要認真地研究學生的現有水平,提出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要求,正確處理好一般要求和個別輔導的關系。教學的廣度、深度、進度是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的,以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要給程度好的學生“開小灶”,使之進步更快;給程度差的學生“補課”消化,以跟上全班的步伐,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養成學生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
總之,塑造學生靈魂的方式和途徑是多樣的,是教師職業道德賦予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要把它作為教書育人的首要任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馬宇.以情感人,用愛呵護:淺談高校輔導員人格魅力的表現形式.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南漳縣長坪初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