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水墨人物畫造型以意象造型為其特征,以寫意表現形式為其手段,它既不單純模仿客觀對象追求真實,也反對純主觀的臆造,意象造型可以說是一種處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形態,“似與不似”的造型觀貫穿了中國水墨人物畫從傳統到當代的始終,雖然到了20世紀,西方繪畫的寫實觀念滲入中國水墨人物畫的造型之中,使當代水墨人物畫在把握形似的方面,取得了超越歷史的突破,但在繼承與追求“不似之似”的中國傳統繪畫造型藝術規律方面仍不失“古為今用”、勇于創新的特征。本文將從三方面來淺談自己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造型特點。
【關鍵詞】造型;筆墨;寫實;當代水墨人物畫
一、當代水墨人物畫繼承了傳統水墨人物畫的造型特點
(一)傳統水墨人物畫的造型淵源及造型特點
在中國繪畫史上,人物畫是出現最早的畫種。中國繪畫的開始應以人物畫為起點,迄今發現最早的繪畫作品——戰國的《人物御龍圖》和《龍鳳人物畫》帛畫就是以人物為主要內容的繪畫作品。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水墨人物畫雛形。到了東晉南朝,水墨人物畫漸趨成熟,在造型上出現了“傳神寫照”、“以形寫神”的造型觀念,此觀念的推出者是東晉杰出畫家顧愷之。
五代兩宋時期,水墨人物畫興起,其“寫意”味道更濃,在人物的造型上減弱了色彩的作用,而加強了筆墨的表現力度。宋代梁楷可以說是這一時期水墨寫意人物畫的集大成者,他善于運用極簡的筆法抓住人物的精、氣、神,以潑墨大寫意的手法將人物的神情氣質傳達出來,其代表作品有《潑墨仙人圖》《太白行吟圖》。
晚清人物畫家任伯年更是以意造型的大家。他創作的《鐘馗像》,很注意人物神態的處理,頭部和上身扭轉,虬須虎眉,怒目圓睜,仿佛鬼魅就在眼前。又如清代石濤、金農等都是以神造型的大家,他們將人物造型特征定于“似與不似”之上,這種以傳神為最高境界的水墨人物畫造型特點,不僅成為我國歷史上水墨人物畫傳統特點之所在,而且對以后水墨人物畫藝術的發展與完善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二)吸收傳統水墨人物畫用筆、用墨的造型特點
傳統水墨人物畫在表達“傳神”意趣的同時,還特別強調筆墨在人物畫造型中的表現力度。
先說用筆。南齊謝赫曾在《古畫品錄》中對人物畫品評提出過“骨法用筆”的標準法則,并將其列為第二,即“氣韻生動”之后,可見傳統人物畫中用筆的重要性。傳統人物畫用筆特點沉穩、厚重、滯留和具有氣韻,在于自然、靈變,得之于心而運之于手。
用墨也是傳統水墨人物畫中不可缺少的造型方法,它與用筆相互依存,墨無筆則不立,筆無墨則死。傳統水墨人物畫用墨造型要求層次分明,變化豐富,如此才能妙合神韻而具有藝術感染力。梁楷是水墨人物畫造型潑墨大寫意的大家,他的《潑墨仙人圖》中的人物形象身上衣服全用大筆濃墨橫掃而出,墨色淋漓,酣暢痛快,將動人飄逸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開傳統水墨人物畫以潑墨造型之先河。以上所談的各種用筆用墨之特點,正是我們當代水墨人物畫在造型上吸收和繼承了傳統繪畫之精華所在。
二、當代水墨人物畫造型受西方繪畫風格的影響
20世紀將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植入到中國傳統水墨人物畫的語言體系中來,力求改良中國傳統水墨人物畫的造型觀念。隨之在中國水墨人物畫界便出現了寫實主義人物畫創作流派,其開創者的代表是徐悲鴻和蔣兆和。此時的“寫實”具有兩種較為明顯的特點:
(一)人物形體結構之寫實
20世紀初,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的一批寫實主義畫家倡導中西繪畫融合和創新。主張應該以西畫的造型方法來補救歷史上中國水墨人物畫造型不準的缺陷,力求人物形體的準確度。徐悲鴻的這種認識觀念在其作品《愚公移山》中就可見到明證,畫中前面幾個裸體男子,其身體結構、造型骨骼與肌肉的形象,都是嚴格按照科學的造型規律而表現的,同時,裸體的描繪形式也顯然是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背景也注意了空間的透視關系。符合現代人要求,滿足表現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狀況的新型的水墨語言體系,為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新發展創造了新的原動力。
(二)人物造型中的光影效果
與徐悲鴻的寫實觀有所不同,蔣兆和認為中國人物畫的造型規律“主要在于用線去勾勒具體物象的結構,這是國畫造型的傳統特點:以筆墨的輕重曲直、濃淡虛實體現物象的質感和量感” 。將素描的精華融會在國畫的造型規律中,就要從素描中吸取某些因素,所以他首次大膽將“光影效果”融入了中國水墨人物畫中來,使體面造型與筆墨黑白虛實變化有機結合,從而達到了一種更具寫實語言的視覺效果。如他在其作品《一籃春色賣遍人間》和1939年所作的《蔣風之先生像》中大膽融入光影效果,使以平面造型為主的中國繪畫又拓展了表現空間,從而更加強了人物造型的真實感。
三、當代水墨人物畫造型上的新形式
(一)墨色相結合,以色為主的人物造型
當代一些人物畫家另辟蹊徑,借用了西方表現主義的造型方法,將色彩大規模地引入了水墨人物畫藝術中來。他們的造型方法是:解構傳統筆墨的表現規范,使水墨與空白構成特殊關系,色彩為主要造型元素,強化了色彩在人物造型中的作用。如田黎明在其作品《三個游泳者》中弱化了水、墨的傳統造型方式,強調了色彩與光線的表現力度。他用墨色結合,以色為主的表現手法來塑造人物造型,使人物與畫面共同構成光影斑駁、色彩絢爛的夢幻般意境,可謂別開新風。
(二)大膽抽象的造型,筆墨關系對比強烈的水墨人物畫
由于傳統水墨人物畫的表現方式及藝術追求都較容易與西方表現主義對接,如強調用筆的自由、個性的表現、所以,早在80年代中期便有一些藝術家通過借鑒西方表現主義的觀念、手法來改造傳統水墨人物畫。他們的造型方法是:在盡力保持筆墨及宣紙本性的同時,選用新的藝術符號及畫面造型方式,表現水墨人物畫在造型上比較夸張變異,在筆墨處理上比較激烈動蕩,在題材處理上則較多涉及私密性的內在經驗,表現水墨人物畫派將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帶入了一種光怪陸離的全新境界。如梁占巖的《浮夢》一畫在筆墨布局上,畫家安排了幾個墨色不同的塊面,用筆旋轉豪放,墨色交融深厚,在空白處,飛翔漂浮著人與鳥,人物和鳥造型夸張變異,線條迅疾,無邊界、無時空,表現了一種夢囈般的境界。在這幅畫中,傳統的筆墨結構被完全解構重新組合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墨人物畫發展至今,造型一直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從最為原始的人物帛畫到宋代梁楷的潑墨寫意人物畫,直至發展到20世紀初的寫實風格以及到當今群奇爭艷的水墨人物畫,無不涉及造型問題。而在處理諸多造型問題上,筆墨與造型的矛盾處境首先是一個最難解決的障礙,其次便是筆、墨、色和構成形式之間的表現規則。隨著實踐、發展,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當代水墨人物畫造型只有靠筆墨語言的發展完善才會真正地促使中國水墨人物畫形態的發展。綜觀當代水墨人物畫的造型特點,無論其如何變化創新,如何借鑒西方觀念和反傳統,但其在造型上總與筆墨脫不了干系。所以,發展傳統的根本之處在于發展筆墨的運用,立足于改善筆墨與造型、筆墨與意境、筆墨與現代形式觀念的共存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水墨人物畫發展的道路上一定會迎來更為欣欣向榮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馮遠.水墨人物畫技法[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余暉等.中國畫技法全書[M].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4.
[3]引自清·方薰.山靜居畫論[M].
[4]徐悲鴻.中國畫改良之方法[J].北京大學日刊,1998.
[5]蔣兆和.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問題[J].美術研究,1957(2).
【白建英,山西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