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娟
【摘要】職業技術學校有其特殊群體和環境,在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面對的學生素質各異、心態各異,給職業教育教師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因此,職教教師要抓住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建設一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現代班集體,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在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 心理特點 個性發展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95-02
班級管理是管理者根據學校培養目標,運用其被賦予的權力,按一定的計劃,通過組織、指導、協調、控制等,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的服務過程。班級管理是一種發展性管理,即為幫助、促進人的發展而管理。人的發展與管理的關系,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在管理中有約束,有規范、有控制,甚至有懲罰,但這都只是手段,最終是為了解放人、教育人、發展人。《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教育即解放,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創造潛能都解放出來。因此,我們所說的班級管理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我們以育人為本,而不是以管理為本,那么,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呢?
一、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職生是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處于活躍而豐富多彩的青年期,這是由少年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是人生的重大轉折時期,又是中職生人格發展的黃金階段,是心理發展最富特色的時期。
1.善于交往,渴望獨立,勇于表現自我
善于交往是中職生的一個明顯特點。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班主任都能感覺到,中職生很喜歡跟人打交道,而且很善于跟人打交道。老師很容易跟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形成零距離接觸的局面。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更擅長“察言觀色”,更能夠善解人意。
2.社會化傾向有著特殊的發展
中職生畢業后必須走進社會,不像普通中學的學生那樣有一個緩沖期,所以很多中職生已經有一種準社會人的自我意識,急切地想按社會要求塑造自己的行為。中職生表現出比同齡學生更明顯的社會化傾向,典型表現是不愿意穿校服,喜歡背時髦的包,戴首飾,甚至穿奇裝異服,竭力地標新立異,尋找一種領導和追逐潮流、做社會“新新人類”的感覺。
3.學習習慣與方法欠佳,有厭學心理
一部分中職生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在學習上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不會學而學不好,因為學不好而不想學,導致學習上失去目標,學習動力嚴重不足,產生厭學心理與行為,形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現象:越不努力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要放棄。對于這個事實,如果從消極、被動的方面說,就是“‘學習準備不足不是職業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九年義務教育不成功的部分轉移到了職業院校”,如果從積極、主動的方面說,就是“我們與現實困難‘狹路相逢勇者勝,當我們找到出路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的事業又前進了一步,猶如‘處絕路而逢生 ”。
4.嚴重的自卑感與強烈的自尊心交織
在社會對職業教育普遍存在偏見的形勢下,一些中職生認為,自己與同齡人比較,未來似乎比較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與強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使他們變成了內心沖突的個體,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無所適從,或者有些怪異,有時甚至用過激的行為方式去掩飾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比如通過逃課、頂撞教師、打架斗毆等違紀、違規現象,顯示自己的勇敢,漸漸就形成了反社會人格傾向。這些其實都是自尊心不健康發展的表現。
5.情感的豐富與心態的浮躁并存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情感原本就豐富而敏感,加之職業教育學習環境相對寬松,為中職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使其人際溝通能力得到發展,為中職生相互之間的心理影響提供了“群體動力環境”。因此,在職業學校校園亞文化中,有兩個現象比較突出:一是經常出現種種成年人和班主任難以理解的“熱”,一些中職生在追求新潮中寧可失去自我也樂此不疲,表現出浮躁的心態;一是產生了很多非正式的小群體,形成自己的游戲規則,甚至置職業學校的紀律規范于不顧。
此外,中職生的心理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躍,但是非標準不清晰;成就動機強,渴望成才,但學習目的不明確;向往美好未來,盼望幸福生活,但艱苦奮斗精神差;自主自立意識強,但遵守紀律、關心他人與集體的觀念比較弱;喜歡求新求美求樂,但也有不思進取、貪圖及時享樂的傾向。
綜上所述,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構成了中職生在發展起點上的特殊性,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特殊性,中職校班主任才能給予學生切合實際的教育引導,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發展。
二、建設一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班集體
班主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最主要、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系統是建設有利于中職生個性發展的班集體。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科學的班集體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學生個性的完善也促進班集體的形成,可以說,學生個性發展與班集體的形成、發展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二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1.讓每一個中職生都成為班集體的真正主人
現代班集體的主體是學生,班集體建設的主體也是學生。一個優秀的現代班集體,它能使每個成員及學生組織民主地參與集體事務,人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和盡自己的義務,從而有效促進每個成員自我意識的發展。魏書生說過,班級的主人是全班同學。因此,班主任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學生視為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的傳統觀念和做法,讓學生及學生組織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對學生及學生組織既不能束縛過多,又不能放任不管,而應在具體工作中加強指導,引導中職生圍繞班集體建設目標,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2.讓每一個班集體都成為中職生個性發展的大舞臺
在素質教育的意義空間里,建設現代班集體是為中職生個性發展服務的,現代班集體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基本途徑和巨大力量。學生的個性會在班集體環境中得到體現,也會在班集體活動中形成、發展。離開了班集體,離開了集體對個人的約束和促進,個性就失去了比較和參照的對象,中職生個性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現代班集體應當為中職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最好的場所和機會,應當成為促進學生個性自主發展、和諧發展的大舞臺。
①組織實踐體驗性的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是班集體發展的基礎,是營造相互尊重、關愛、理解、信任、合作的班級文化氛圍的條件,也是中職生素質形成發展的基礎。中職生的許多學習都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來獲得的。因此,班主任應當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中職生在班集體的大舞臺上創造出一幕幕生動活潑的“戲劇”,來展示和鍛煉個性。班級活動、集體活動最能體現學生的團隊精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經常開展一些生動活潑、富有感召力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受鍛煉和熏陶。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對加強中職生的思想教育、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班集體建設,有利于中職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②營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人的成長總是受一定的文化環境熏陶。實踐表明,在同一校園中,不同的班級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不但體現了不同班級間的個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級間發展水平的差異。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它所形成的“社會——心理動力場”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班級文化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輿論等方式表現出來的觀念文化和相應的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級文化的這種教育功能不同于課堂教育,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3.實施民主管理,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
班集體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體管理好,這就需要班主任實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關鍵是使班集體成員形成主人翁具有責任感,形成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班級民主管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自主權力,引導他們自我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級里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要建立一個民主開放的環境,必須做到尊重學生個性,將一碗水端平,以平等的姿態真誠面對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使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為每個同學的個性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只有對同學、對班級有責任感的人,才談得上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
三、加強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
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美地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己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展。所謂中職校班主任專業化,就是要樹立專業意識,根據個人發展方向,有計劃地完善自我,提高個人素質,并學會有效整合自己的優勢,增強自己的終身學習與發展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專家型班主任。
1.專業理念
專業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對班主任工作本質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包括班主任專業化的概念、標準、特征、定位、修養、資格、培養。評價、激勵、途徑在內的教育觀念、理性信念和價值取向,它為班主任專業化提供理性支點,對班主任專業化的成長與發展有重大影響。在當前要突出強調并樹立以下幾個理念:
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尊重、愛護學生,注重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②以能力和人格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
③以活動教學為中心的學生發展觀。
④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發展現。
⑤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道德觀,以創業為目標的教育創新觀。
2.專業精神
班主任的職業特點決定他們需要具備崇高的專業情感和專業精神。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是人與人的交往,班主任的工作體現著某種社會人際關系的本質,互動中存在著廣闊的精神道德生活領域,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便成為班主任崇高精神品德的特征。班主任的工作必然要與其他班主任或以家長為主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發生聯系,這注定了班主任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精神,也是班主任專業精神的表現。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始終在學生面前表現出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狀態,為學生做出表率,而忠誠教育事業、工作積極負責,不斷改變和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則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3.專業知識
傳播知識技能、教育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務,因此,班主任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知識學習的引導者,不僅應該擁有深厚的學科知識,也應該具備相關的班主任專業知識,尤其是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統計學等專業知識,更是班主任專業化所不可或缺的。建設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隊伍,就必須促進班主任專業知識的發展。
4.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主要指教育和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了解、表達、觀察、評價、創新、設計、組織能力以及轉化后進生、指導學生交往的能力等,如分析學情、班情的能力,讓學生個性一步一步得到發展的能力,完成教育任務的能力,活動能力,將班級建設成為班集體的能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網絡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創造、創新能力,教育預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發展價值的擴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班華.《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2]龔浩然,黃秀蘭.《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沈陽出版社.2000年
[4]崔景貴.《職業學校心理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