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當前中原經濟區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其理論研究不系統的狀況,根據實踐教學經驗,提出該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培養工作思路,其研究具有實踐推進和示范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教育 技能型人才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48-01
1.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意義
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是為汽車行業的生產、建設和服務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按照人事部門的有關統計,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才為國家今后幾年急需的人才。根據我們對中原地區的調研,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涉及汽車后市場的汽車企業業務管理、汽車技術服務與貿易、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內容的企業市場越來越多,急需大量相關懂得汽車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因此,如何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亟需考慮的問題,也是人才培養改革的探討的重點,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科學定位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指出,高技能人才屬于應用型人才范疇,是指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其本質特征是具有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其規格特征為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其行為特征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活動不是機械地模仿和簡單地勞動,而是在“應知”基礎上“應會”的智能性行為。
結合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要求,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備本專業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汽車技術服務與銷售的技能,具有與接受的高等教育水平相符的管理溝通與協調能力,在汽車技術服務領域、汽車銷售等行業從事汽車銷售、營銷策劃與管理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3.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培養現狀分析
(1)課程體系不完善。汽車技術服務營銷專業是新興專業,開設時間較短,經驗少,需要借鑒更多的外校經驗來提高辦學質量,從而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課程建設方面。目前,在課程的設置上只是注重“技術”課程,而忽略了“營銷”課程。
(2)教師資源相對短缺。該專業是比較熱門專業,從近兩年的招生情況看,前景非常樂觀。那么,由此帶來的是教師資源的不足,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短缺。
(3)實驗室建設、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建設有待完善。本專業實踐性很強,需要學生有大量時間在校內及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實踐能力的訓練。
4.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措施
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根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定位,下面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雙證書制度五個關鍵環節加以分析。
(1)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體系是為了完成培養目標把教學內容按一定組織結構所搭建起來的支撐框架,是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的總和。課程體系的建設應突出高技能人才培養,在課程設計的理念上,突出職業教育的特征;在課程體系的建構上,應以某個工作崗位為出發點,將學生個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或轉型作為考慮因素突出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特征。因此,對于本專業來說應該以技術服務與營銷服務并重,構建由基本素質課、專業模塊課和專業技能訓練課構成的全新課程體系。
(2)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從事汽車一線服務與企業管理的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按照技術服務與營銷服務兩條腿并行的原則,本專業應著力探索教學做合一的情境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做中教、做中學”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在理論教學中,采用多向的交互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在實踐教學中,突破單一解說式、參觀體驗式的教學方式,采用現場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演練式教學等多種與提高實踐能力有關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手段上,積極開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絡實訓教學、模擬環境教學、情景再現教學等,對汽車銷售和管理在營銷實訓室采用情景再現的方法,突出對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從而達到實踐教學內涵深層化、內容特色化、過程個性化和體系規范化。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也是高技能人才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應遵循“生產性”的原則,盡可能與生產、管理、服務一致,使學生的“學”與“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加強實踐訓練。
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中,主要就是校企合作,如何突出“技能型”的高職教育特點,如何實現畢業生的零距離就業,多年的實踐證實,校企合作辦學是有效途徑之一。這種合作方式使學校和企業形成一種穩定的互惠互利機制。
(4)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點,“雙師型”教師是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核心,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學能力是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與保證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而實際上,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都是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相對薄弱。采取“內培外引”發展方式來加速師資隊伍的建設,選送中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進行技能培訓,使他們按“雙師型”發展;引進有企業經歷的專職教師,充分發揮其企業一線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
(5)加強雙證書教育。實行“雙證書”制度,使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且互通,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性,也是真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提高高職畢業生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對接的重要舉措。
5.結語
文章通過對中原經濟區人才需求的分析,針對目前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培養方案的不足,科學定位了該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分別從課程體系建設、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雙證書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和方法。為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為培養學生就業拓寬渠道,為本專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研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延延.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與保障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2).
[2]楊 富.高技能人才需求規格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職業時空,2012.
[3]文孝霞.我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8.
作者簡介:
田海蘭(1978—),女,碩士研究生,鄭州經貿職業學院機電系教師,研究方向:汽車部件及機械產品仿真分析、機械CAD/CAE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