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要:《后宮誘逃》是作曲家莫扎特最早寫成的完整的歌劇。這部根據(jù)劇作家布雷特納的歌劇腳本改編的作品,堪稱莫扎特的青春紀念碑,也是莫扎特的第一部喜歌劇杰作。本文將結合音樂視角來淺析莫扎特的這一名作。
關鍵詞:莫扎特;《后宮誘逃》;賞析
一、作品評價及簡介
莫扎特一生共創(chuàng)作過22部歌劇。從他晚年的《魔笛》至韋伯的《自由射手》延續(xù)下來的純德國歌劇的發(fā)展情況來看,這部完成于1782年的《后宮誘逃》無疑占據(jù)著先驅地位。它改編自劇作家布雷特納的同名歌劇腳本,是一部盡顯啟蒙時代與人文主義特征的杰作。
全劇由三幕二十六場構成。歌劇講述了西班牙貴族貝爾蒙特準備從土耳其國王帕夏的后宮救出愛人康斯坦茨。同樣淪為俘虜?shù)那捌腿瞬祭傻录捌渑笥雅宓吕锫鍙呐詤f(xié)助。守衛(wèi)奧斯明識破他們的逃亡計劃,要將他們處死,但國王帕夏反而釋放了他們。
二、作曲家簡介及創(chuàng)作經過
1.作曲家簡介
莫扎特是十八世紀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幼年時即被譽為“音樂神童”。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作品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xié)奏曲、1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2.創(chuàng)作經過
1781年,莫扎特和科洛雷多大主教絕交后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開始了作為一名音樂家的獨立生活。不久便從時任劇場監(jiān)督斯特凡尼手中接受了一部腳本。斯特凡尼了解莫扎特的未完成作品《察伊德》,并覺得與腳本作家布雷特納為安德烈所寫的腳本相似,修改后便交給莫扎特。
這部作品曾計劃在俄國大公來維也納訪問時上演,因而八月下旬第一幕就完成了。由于大公推遲訪問,又放慢了寫作速度,不再考慮在這一慶典上演,這部歌劇的作曲就順延到了第二年才完成。
三、《后宮誘逃》藝術賞析
1.故事背景和序曲
故事發(fā)生在公元1600年左右的東方,主要涉及的人物有男主人公貝爾蒙特以及他的戀人康施坦茨,國王帕夏以及主人公的傭人佩德里洛等。
序曲先是小提琴在大提琴的支撐下,用p的力度,奏出極輕快的主題,不久變成f的全奏,包括短笛、三角鐵、鈸、大軍鼓在內的土耳其風格的音響效果。反復之后,音樂以頭暈目眩的速度進行,呈現(xiàn)出強弱的對比,在屬和弦上結束后即進入小調的行板部分。在這里配器是長笛以下的木管和弦樂的一般編制。第一幕的開頭,是用c小調奏出貝爾蒙特優(yōu)美的、充滿憧憬的詠嘆調旋律。再次出現(xiàn)急板,是c大調部分的樂曲,主部進行反復后,不久和第一幕直接銜接起來。
2.第一幕
第一場 景為帕夏的宮殿
第一場 貝爾蒙特的詠嘆調(c大調行板3/8拍)。為了救賣給帕夏的未婚妻康施坦茨,貝爾蒙特面對帕夏的宮殿唱了首憧憬之歌《這回能和你見面了》。可是怎樣才能進入宮殿,他有些迷惘。
第二場 貝爾蒙特和奧斯明的二重唱(G小調行板6/8拍和G小調行板2/2拍)。守衛(wèi)奧斯明爬上樹,邊摘無花果邊哼唱:“發(fā)現(xiàn)可愛的姑娘,要吻她一千遍……”。貝爾蒙特向他追問佩德里洛等人的情況,但得到的回答很蹊蹺。二重唱表現(xiàn)了兩人對話的情景。后半部變?yōu)镈大調6/8拍的急板,爭論后貝爾蒙特退場。
第三場 當奧斯明講佩德里洛壞話時,佩德里洛出場并發(fā)起怒來,唱了首詠嘆調《迷戀女人的年輕人》。接著奧斯明的詠嘆調是首充滿生氣的F大調2/2拍的快板。在生動地刻畫奧斯明的性格上,這首詠嘆調表現(xiàn)出他憤怒情緒達到頂點時,音樂變成A小調3/4拍的很快的快板。
第四場 奧斯明一離開,貝爾蒙特就出場了,他表現(xiàn)出為即將重逢而喜悅。得知康施坦茨還活著且帕夏預向其求愛,奧斯明也想占有佩德里洛的戀人布朗德,他便設計決定幫兩個少女逃走;要佩德里洛把他作為建筑師介紹給帕夏。
第五場 貝爾蒙特的詠嘆調《還能和你見面嗎》(A大調行板2/4拍)。運用宣敘調呼喚之后,接著唱起《我的心在激烈跳動》這首優(yōu)美的詠嘆調。這時,佩德里洛跑來說“帕夏來了,快藏起來!”。
第六場 帕夏和康施坦茨出場。
土耳其士兵的合唱(c大調快板2/4拍)。這首歌頌帕夏、具有土耳其風格的合唱,運用了包括三角鐵、鈸、大軍鼓、短笛在內的管弦樂全奏所構成的龐大華麗的伴奏。
第七場 帕夏問起康施坦茨悲傷的緣由。康施坦茨唱到:“我正在戀愛,很幸福!可是,歡樂突然消失,生離死別成為我的命運。”(降B大調快的柔版4/4拍)。這是首悲傷嘆息自己境遇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康施坦茨沒有答應其求愛后退場。
第八場 帕夏想著康施坦茨的態(tài)度。這時,佩德里洛陪貝爾蒙特上場,向帕夏介紹了這位“意大利建筑師”,并懇求帕夏任用他,帕夏同意后離去。
第九場 佩德里洛為事情的順利而心中歡喜,貝爾蒙特想早點見到康施坦茨。他抑制不住這種心情,佩德里洛提醒他,這是敵人陣地。二人正準備到庭園去時,奧斯明走過來擋住他們。
第十場 佩德里洛解釋說,此人是帕夏的建筑師。但奧斯明咒罵道:“我是欺騙不了的……”
貝爾蒙特、佩德里洛、奧斯明的三重唱(c小調快板2/4拍和c大調很快的快板2/2拍)。奧斯明依然抱有敵意地唱到:“快滾開!不然的話,就用鞭子狠狠抽你們。”另二人則唱到:“這樣招待人,未免太遺憾!”二人趕走奧斯明,走進庭院。
第二幕
第一場 景為帕夏宮殿。
布朗德的詠嘆調《要想得到少女的歡心》(A大調優(yōu)雅的行板2/4拍)。這首詠嘆調是輕快而優(yōu)美的花腔女高音唱段。
奧斯明想讓布朗德順從自己,但是始終不能如愿。
布朗德、奧斯明的二重唱(降E大調快板6/8拍一c小調很快的快板一降E大調很快的快板)。奧斯明唱:“不許你接近佩德里洛那小子!”布朗德回答:“請您走吧!對我發(fā)命令不行!”奧斯明被說得理屈詞窮退場。
第二場 康施坦茨的宣敘調和詠嘆調(柔版2/2拍和G小調稍快的行板2/4拍)。她向貝爾蒙特呼喚:“自我離開你,我的命運很悲慘”。這是首悲傷的詠嘆調。
第三場 帕夏威脅康施坦茨說:“假如不順從我,就要狠狠打你。”
康施坦茨的詠嘆調(c大調快板4/4拍)。后又插入了富有技巧性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我等待著任何拷打》。這首詠嘆調之前有較長的前奏,是一首極華麗的作品。
第四場 帕夏正納悶那女人為何有這么大勇氣,懷疑她企圖逃走。
第五場 布朗德再次出場。帕夏和康施坦茨都不在,她感到奇怪。
第六場 佩德里洛來登場,布朗德迎上前,倆人談起擺脫奴隸身份的日子為期不遠,并商量如何逃脫的計劃。
布朗德的詠嘆調《多么歡樂》(G大調詼諧的快板2/4拍),這是首充分反映她性格的極輕快的詠嘆調。佩德里洛回應她唱了首《退讓就是懦夫》(D大調精神飽滿的快板4/4拍)
第七場 佩德里洛巧妙地向奧斯明勸酒。
佩德里洛、奧斯明的二重唱《巴克斯萬歲》(c大調快板2/4拍)。奧斯明開始放松警惕,醉酒和催眠藥的作用很快奏效,佩德里洛讓他去睡覺。
第八場 貝爾蒙特和康施坦茨二人為再次相會而喜悅。
貝爾蒙特的詠嘆調《愛情使戀人現(xiàn)出微笑》(降B大調柔版2/2拍)。唱出了再次重逢的喜悅心情。
康施坦茨、布朗德、貝爾蒙特、佩德里洛的四重唱(D大調快板2/2拍)。“啊!貝爾蒙特,啊!我的生命”。由此開始的這一四重唱相當于終曲;從單純的重逢的喜悅開始,在G小調行板3/8拍的部分是貝爾蒙特懷疑康施坦茨和帕夏的關系;佩德里洛懷疑布朗德和奧斯明的關系。但再次出現(xiàn)很快的快板時就消除了懷疑。男人們乞求寬恕,少女們給予諒解,隨后繼續(xù)唱著喜悅和愛情的四重唱。
4.第三幕
場景是帕夏的宮殿前。
第一場 貝爾蒙特唱完《歡喜之歌》后離去。佩德里洛和船老大克拉斯正做逃走的準備。
第二場 佩德里洛通知貝爾蒙特一切準備就緒,然后退場。
第三場 貝爾蒙特想起康施坦茨唱了這首詠嘆調《愛情,我完全靠你的力量》(降E大調行板2/2拍)。
第四場 主仆二人在等待行動時刻的到來,佩德里洛請貝爾蒙特警戒,自己拿出曼陀林,唱起浪漫曲《美麗的少女成了囚犯》(降B小調6/8拍)。接著唱起降B小調開始的一首具有異國情調,巧妙轉調的歌,用弦樂器撥奏的伴奏,模仿著曼陀林的效果。之后二人分別把康施坦茨和布朗德救了出來。
第五場 奧斯明發(fā)覺此事后,唱了那首著名的詠嘆調《我把你們押赴刑場》,生動地刻劃出奧斯明的性格。
第六場 貝爾蒙特和康施坦茨被帶到帕夏面前。事情更為不妙的是帕夏得知貝爾蒙特的父親是他永遠不能和解的仇敵。
第七場 宣敘調和二重唱(柔版4/4拍和降B大調行板3/4拍)。“這是什么命運!多么痛苦”!貝爾蒙特感嘆著為了自己連康施坦茨也要被殺的惡運;康施坦茨以雖死猶幸的精神去安慰他。二重唱:“為了我,你必須死嗎?!啊!康施坦茨”,“貝爾蒙特!您是為我而死的!不是嗎?”這樣感嘆和歌唱著共赴死難的幸福。
第八場 帕夏不但不懲罰他們,而且決定恢復他們自由人的身份,并送他們返回自己的祖國西班牙。眾人驚愕,其中奧斯明因得不到布朗德而懊喪不已。
沃德維爾終曲(F大調行板2/2拍)。貝爾蒙特說:“您的大恩我永世不忘”,由這句話開始的終曲是模仿沃德維爾形式寫成的,大家異口同聲地歌頌帕夏的仁德,最后在士兵《帕夏萬歲》的合唱聲中迎來大團圓的結局(c大調活躍的快板2/4拍)。
四、結語
《后宮誘逃》這部歌劇中的舞臺構思設置在被算為東方世界的土耳其是當時的潮流,莫扎特巧妙而有效地利用它,寫出了生氣勃勃的喜劇。而且莫扎特一方面巧妙地運用了歌劇這種形式,另一方面又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這是值得人們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