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沙沙
摘要:本文以音樂形態學的角度作為切入點,以詞句為單位,依據腔句概念進行剖析,分析我國著名編劇、導演楊蘭春編創的豫劇名作《朝陽溝》選段“咱倆說說知心話”,以細致的形態技術分析來闡述該段的主要內容和創作特色。
關鍵詞:朝陽溝;二八板;音樂分析
《朝陽溝》是當代豫劇的經典之作,其主題音調是選用豫東調“二八板”的旋律并吸收豫西調的“二八板”的素材融為一體,孕育出來了嶄新的音調,貫串到全局的核心情節的唱段中?!霸蹅z說說知心話”又叫“親家母對唱”,是以楊蘭春吟誦唱詞的音調雛形為基礎,經過王基笑、姜宏軒等編曲者整理加工,吸收了琴書、曲藝等素材并加進跟腔過門,鮮明地塑造了栓寶娘、銀環媽、二大娘三個人物不同的音樂形象。本文試圖通過對板腔結構、調性(式)、旋律特征、演唱形式的探討,闡述該選段的主要內容和創作特色。
一、板腔曲體結構
該劇以豫東調“二八板”為主要結構?!岸税濉笔怯袃蓚€八板(八小節)組成一個樂段,循環反復使用,曲調有常見的中速一板一眼(2/4拍節)組成。它是豫劇唱腔四大主要板式中,程序變化最豐富,表現力很強的一個板式,但是隨著表現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
筆者將“咱倆說說知心話”選段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分為五段:第一段,二八板,有栓寶娘和銀環媽一人一句的對話形式,共兩句,每句八板(拍);第二段,有二大娘和栓寶娘兩人一人句的唱給銀環媽,共兩句,每句八板(拍);第三段,銀環媽擔心女兒沒有被子鋪蓋,二大娘和栓寶媽給銀環媽的回答,所以,此段不再是僵化固定的二八板,由于情感內容表達需要,多了一個八板(拍);第四段,二八板,有銀環媽和栓寶娘一人一句的對話形式;第五段,是一個不規整的二八板,從歌詞上看雖然是上下兩句,但由于念白和拖腔的運用,使其多出了四小節,形成了一個不規整的二八板。下片分為四段:第一段,不規整的二八板,銀環媽怕銀環婆婆難為她,栓寶娘寬慰的一句是本來規整的二八板又多了一個八板,銀環媽的前半句用了念白的形式,非常口語化,但還是在板眼的節奏中,這也是豫劇吸引大眾,在普通民眾中能夠引起強烈反響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段,二八板,是以2+2+3的七字句為一個八板的板腔體,非常規整;第三段,流水板,眼起板落,共25小節,由于敘述的內容,使得歌詞也不再是規整的2+2+3這樣的七字句,板腔也有規整的二八板變成眼起板落的流水板;第四段,是二八板和流水板的糅合,有銀環媽獨自唱了一個八板,栓寶娘和銀環各唱半句的流水板,最后在長長的拖腔中收束終止。
選曲中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跟腔過門,多達九次。所謂跟腔過門,就是在上下句之間有一個小過門,或全句唱腔之后,隨句尾落音有一個“八綁”跟腔過門(有時也可減少為四綁,即四拍),其音調主要是前面一句聲腔的重復或變化重復。
二、調式調性
該選曲是在豫東調二八板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間音樂素材,改革創新的現代戲。
上片:第一段,上半句是bE宮的五聲調式,下半句轉入F商六聲加變宮的調式;第二段,上半句旋宮轉調轉入bB宮五聲調式,下半句轉入bE宮的六聲加變宮的調式中:第三段,第一句是F商六聲加變宮的調式,第二句是bB徵六聲加變宮的調式,第三句回到bE宮六聲加變宮的調式,這一段中三句環環相扣,第一句和第二句成屬主關系上下呼應,第二句和第三句成屬主關系上下呼應,一環扣一環使得三句不能分開,形成一段,三句在音調上也是同頭異尾或變化重復,有著很多相似的基因;第四段,bE宮六聲加變宮的調式,在規整的兩個八板中,每板又分兩個樂節,這個四分的樂節,第一個樂節落到徵音,第二個樂節落到商音,第三個樂節落到徵音,第四個樂節落到宮音,樂節之間音調都有相似的音型音階,又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有著西方T-D-S-T的調式布局縮影,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戲曲音樂的調式布局也是非常有邏輯的;第五段,由于唱和念白糅合一起,又有長長的拖腔,并在拖腔中加入了一個偏音變徵,形成了一個bB徵六聲加變徵的調式。
下片:第一段,由于有了念白和內容表達需要,這是一個不規整的段落,前面兩句是一個五聲的角調式,在樂節之間也形成了如前面段落相似的連環扣的屬主呼應(商音到羽音到角音),后面一句旋宮轉調,轉到主調的屬方向調bB宮六聲加閏的調式中;第二段,第一句在內容上是另起一段,但是在調式似乎是和上一段的最后一句是一段,在bB宮調式上,在第二句有回到了主調bE宮調式中,并加了偏音變宮;第三段,是流水板,第一句旋宮轉調至主調bE宮的屬方向調bB宮六聲加偏音閏的調式中,第二句還是bB宮的六聲調式,但偏音為變宮;第四段,二八板和流水板的糅合,第一句是銀環媽唱的一個八板,調式轉回bE宮的同宮調式中,第二句是栓寶娘和銀環唱的流水板,調式是bE同宮系統的六聲加變宮徵調式。
三、旋律特征
1.窄音列音程
該選曲音調音程基本以小三度和大二度的窄音列音程為主,小三和大二的音程在每一句唱腔中都可見到,如:
2.節奏單純
這是一個二八板為主的板腔體,二四拍子,一板一眼,基本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該選曲音樂材料單純,音調重復較多,但通過多次變換調式,旋宮使材料在統一中不斷變化,這也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經常用的旋律發展手法,用最少的素材產生出最豐富的音樂。
豫劇《朝陽溝》較全面的反映了五六十年代豫劇音樂改革的成果,該選段“咱倆說說知心話”也是該劇的經典唱段,通過該選段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該劇:音樂語言是簡潔的口語化的,調式是多變的,節奏是明快的,藝術生命力是頑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