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藝術院團開始走上改制改企的道路,那么改革之后如何能更好地占領演出市場,能夠“吃飽飯”,這些問題越來越緊迫地擺在文化經營管理者面前。現以大型樂舞《齊風韶韻》為例,簡述該項目自創編到出演以來,所遇到阻礙進行一點探討。
筆者家鄉是齊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韶樂就是其中的代表,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中國遠古虞舜時期,有一種叫做“韶”的樂舞,又稱“簫韶”或“韶簫”。因韶樂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種非常高雅的樂舞。到春秋時期,韶樂在齊國仍然盛行。故而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人齊,在高昭子家中觀賞齊《韶》后,由衷贊嘆日:“不圖為樂至于斯!”“學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話。
后來,筆者當地歌劇舞劇院借孔子聞韶典故,以《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為主旋律,以現代人的審美方式重新對原作進行了加工、整理,編成了大型樂舞《齊風韶韻》。
然而,這樣一部幾乎汲取了全部韶樂精華,藝術性欣賞性極高的“陽春白雪”的樂舞《齊風韶韻》,自編創以來,在演出市場卻遇到了瓶頸,這其中存在著的許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齊風韶韻》的健康發展。
一、演藝經紀公司很少經營此類古代樂舞。
《齊風韶韻》的演出市場很難打開。按照文化市場營銷規律,所有的文藝演出都應該由演藝經紀公司統一操辦,各藝術團體只負責藝術生產。因為經紀公司有專職的策劃、營銷、宣傳等技術人員,有完整的營銷網絡,對于市場動態了如指掌,并且有相對固定的客戶。因此能駕輕就熟地進行市場運作。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演出經紀公司不下數千家,主要經營范圍是歌星演唱會、音樂會、歌舞晚會及國外的一些藝術團體等,很少邀請此類樂舞演出。造成這一現象,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齊》演出的群體太龐大,從樂對到合唱演員再到舞蹈,大約幾十人,邀請方無力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其次古樂舞市場疲軟,經濟回報率太底,風險太大;再次觀眾欣賞水平有限,消費能力自然也相應有限。綜上諸因素,目前每個歌舞劇院團不得不各自承擔著“自產自銷”的責任。這是很艱難的,但多年來一直延續著這條路。
二、宣傳手段缺乏創意。
《齊風韶韻》沒有進行大范圍,高力度的宣傳。宣傳對于一部作品以及一個演員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除一些國家級的大型活動,各大院團為了達到某種社會效應、爭奪某些獎項,愿意不計成本的大肆宣傳之外,平時在宣傳上投入的經費和下功夫是很微弱的,而且在宣傳模式上也缺乏創意,很難看到一冊畫面新穎生動、信息豐富,具有特別吸引力的說明書或宣傳畫。同時宣傳手段也單一乏味,應該向多元化發展,除了報刊、雜志、電視等傳媒來進行信息傳遞外,比如燈箱、明信片、服裝等都是可有利用的。
三、管理機制滯后。
《齊風韶韻》創編之后,財力物力沒有及時到位。藝術管理在目前而言依然是一個較為薄弱的領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對于藝術管理這一崗位,既沒有專業考核,也不進行專業培訓,大部分都是憑經驗做事,沒有正規的管理理念和市場意識。有的劇院近百萬元的創作資金花費完了,卻沒有排出戲;還有的劇院投資數十萬元排一出戲,待換取一個獎項之后,便封箱收山了……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那些管理者們對于投入產出的經營意識可以說薄弱到極點。顯然,這樣的管理模式是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的。近年來,一些國家級的院團相繼進行了體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新措施,如總經理負責制、工資分配新方案、年度考核等等,但這些新的措施仍然覺得力度不夠,還不能很好地促進生產力的提高。
四、從業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齊風韶韻》演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演員陣容更換頻繁,演員對作品的歷史背景把握,文化知識積淀還相對淺薄。在當前的新形式下,我們必須對這些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注入新的觀念,才能使他們不至于喪失“生存能力”。
當然,這些從業人員的待遇還是很低,在他們的工作環境中很難獲得一種職業的自豪感。因此使得他們在對待事業的態度上很消極,抱怨多,干活少。我們不難發現在排練場或劇場的后臺,經常是一片喧囂之聲,閑雜人員任意進出,令人絲毫感受不到藝術生產的神圣感。我們在樹新風、抓重點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對這一群體的關心和幫助。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職業意識,積極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理論水平等綜合素養,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欣曾說,一些國有藝術院團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看重自戀式的精品生產,而是要將視野、思路放寬,進行多元化生產,將演出產品投放市場。作為演藝企業,第一要注重產品質量,第二要注重產品的市場需求度,第三要注重產業鏈的延伸。作為古典文化范疇的古代樂舞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古代樂舞目前的市場化步伐還存在很多問題,如藝術團體對市場的調研不足,嚴重缺乏專業的演出經營人才,對市場培育嚴重滯后,藝術創新不足等。面對演出市場,專業院團有一個從應變到適應的過程,要逐漸摸索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市場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