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梅梅
演奏者的心理素質是指每個人都具有的身心條件的綜合表現,不同的人在音樂演奏中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整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就鋼琴演奏者來說,演奏時對外部和內部環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思維、情緒、意志等態度和程度都直接影響演奏的成敗。很多人都是在訓練時無拘無束、動作靈巧,一旦上臺便會心慌意亂、手足無措,出現“脫軌”現象,這正是由于不正常的心理活動而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狀態。由此可見,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整能力對演奏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樂不像建筑、雕刻和繪畫,經過不斷構想、思索與推敲、修改那樣獨立的持久的客觀存在,鋼琴演奏是短暫的存在,即“一錘定音”——在短暫的時間里,一氣呵成地奏出心中所祈求的音樂、音色和音響。可想而知,當演奏者在進行現場表演時,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控能力,即冷靜、頭腦清晰和良好的表現欲望等。當演奏者被聽眾熱烈的反應所感染時,往往會在表演中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節奏的變化,對某些音的強調,或一些微妙的對比等等。而這一切都是他靈感火花的進發,在這一時刻,潛意識層已進入了他全部生命的每一個細節。此時,他正以自己的心聲向聽眾直接傾訴。因此,演奏者只有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控能力等各方面較完整地結合為一體,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演奏者。
一、心理素質培養
心理素質的培養,首先要創造各種各樣的表演機會,經常登臺演奏,如此才能培養演奏者優秀的心理素質,并且對演奏者表演欲望、音樂表現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登臺演奏效果固然很好,但機會不多,那么經常為親人、朋友等演奏也很有意義。這樣能夠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在音樂聽覺、音樂處理的細膩程度上也將進一步提高。促使演奏者更容易進入狀態,對音色的追求更高,力度控制更準確,音樂表現也更投入,使他們更有信心地去面對聽眾,同時更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確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另外,還應該對自己的表演予以鼓勵,臺上的小小失誤是極為正常的,關鍵是把握全局,傾聽自己的演奏,充滿感情,大膽地去表現音樂,切不可謹小慎微,對失誤耿耿于懷。在平時練琴中應該對自己作出嚴格甚至苛刻的要求,而在登臺表演時,應該不斷地鼓勵自己,做到“自我感覺良好”。這樣,成功的機會必定會大很多。
利用正確的練琴方法勤學苦練,加強演奏心理素質的培養,演奏時把注意力放在音樂表現上,仔細傾聽每一個音,演奏必將一次比一次成功。
二、演奏心理調整
舞臺上的心理狀態對演奏質量有極大的影響。對于初次上臺的演奏者來說,需要有較長的心理準備過程,以消除恐懼、大腦空白等緊張失常現象,即使是有經驗的演奏家,也要隨時調節心理機制,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演奏者大可不必把演奏看得過分嚴重,而應當想到把“美”帶給聽眾。只有心理處于輕松的狀態,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表現中去,演奏時才能真正達到忘我的境界。同時,不可對自己的演奏期望值過高,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對小的失誤耿耿于懷,將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從而因小失大,破壞了全曲的完整性。
演奏者如果缺乏一定的表演欲望也將很難獲得成功。演奏時必須有征服觀眾的決心,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充分表現自我。顧全大局,不拘小節,大膽而細致地表現音樂。演奏時應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絕不可分心去想音樂之外的事情。
若在音樂會中演奏,還必須適應演奏環境。上臺之前,應當了解演奏廳的聲學特點、燈光的亮度等。往往由于耳朵對混響的不適應或眼睛對燈光的不適應而使演奏發生意外。演奏者必須有心理準備或者事先調節好燈光等。
在演出前的幾次練琴中,應注意在練習的最佳狀態中結束,這有助于保持演奏的新鮮感,增強必勝的信心。而演出當天就不必多練琴了,這時練太多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并且消耗體力。在平時練習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攻克所有的技術難關,不要抱著在臺上偶然成功的幻想,一切準備工作,都必須在演出前完成。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樹立必勝的信心,排除雜念,這是一切的根本。
總之,要想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獲得最佳狀態,必須在學習的各個階段克服各類不同的心理障礙,大膽參與到各類觀摩、演出和實踐中去,多增加藝術實踐的機會,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去體會過程與心得,并不斷地進行總結與交流,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和自我感覺作比較,及時進行調整,才能使自己的舞臺經驗豐富起來。使自己的心成為一面鏡子,反映出原作品的真面目,不覺得自己的存在,心中只有音樂,把自己的體會傾訴于聽眾,冷靜而又熱情,充滿自信,這樣的演奏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