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風蓮
摘 要:生物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動手、創新以及探究科學知識方法的主要手段。但一味的“照方抓藥”,就會失去實驗教學的意義。在實驗教學中,嘗試將實驗進行改進,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創造欲望。所以,以營造創新思維的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生物實驗;探究;改進
生物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時在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非實驗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許多實驗內容,意在通過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學知識的方法技巧。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多的實驗以驗證性進行,學生只是單純的模仿,按照已經設計好的方案“照方抓藥”,使學生不假思索地接受事先已經知道的結論。這樣一來,學生就失去了創新思維的空間,他們的創新意識也會被削弱。如果可以將其稍加改進,讓學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景中,主動實驗,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這樣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創造欲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將實驗進行改進,以營造創新思維的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以《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為例,嘗試實驗教學的改進。
一、問題發現
1.紫色洋蔥呈紫色的部分僅僅是鱗片葉的外表皮,并且僅有幾層。
2.外表皮的撕取較困難,想獲得較好的紫色細胞不容易。
3.內表皮易撕取,但液泡中無顏色,能否作為理想的實驗材料?
4.實驗原理學生已經很清楚,所以整個探究過程實質是以驗證實驗進行的。
二、實驗改進方案
本實驗有幾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想引導學生重新設計。可用如下的創新小實驗來代替《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創新
問題提出:紫色洋蔥內表皮易于撕取,但液泡中無紫色,能否作為本實驗的材料?如果能,設計出理想的實驗方案來。
討論并設計:取紫色洋蔥內表皮作材料,用加入紅墨水的0.2g/mL的蔗糖溶液作試劑(紅墨水和蔗糖溶液的比例是1∶3)。試劑濃度也是通過分組實驗得到的最佳濃度。
實驗原理:同課本。
三、改進設計
1.制作洋蔥葉表皮臨時裝片:取紫色洋蔥內表皮,制成臨時裝片。
2.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3.質壁分離實驗: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加加入紅墨水的0.2 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小心地用吸水紙吸,這樣,蓋玻片下跌洋蔥表皮細胞就浸潤在溶液中,用吸水紙將蓋玻片外側的溶液吸干凈。約5分鐘后用顯微鏡觀察。
4.質壁分離復原: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這樣重復幾次,蓋玻片下面的洋蔥表皮細胞有浸潤在清水中。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是否復原。
四、實驗結果與結論
1.滴加了加入紅墨水的質量濃度為0.2 g/mL的蔗糖溶液后,無色的液泡體積呈不同程度的縮小,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分開,并在其間充滿紅色溶液,即發生質壁分離且細胞壁具有全透性。
2.滴加清水后,無色的液泡體積逐漸膨大,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的紅色溶液逐漸消失,即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五、研究的成果與分析
1.實驗材料的改進
(1)外表皮的撕取較困難,想獲得較好的紫色細胞不容易。但撕取內表皮細胞比外表皮細胞要容易,更易于學生操作。
(2)無色內表皮作為實驗材料,當發生質壁分離時可以觀察到無色液泡的體積呈不同程度的縮小,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充滿紅色溶液。
2.實驗中所用溶液的改進
用加入紅墨水的0.2 g/mL的蔗糖溶液作試劑(紅墨水和蔗糖溶液的比例是1∶3)進行實驗,顏色對比鮮明。當發生質壁分離時可以觀察到無色液泡的體積呈不同程度的縮小,但始終是無色的,也就說明紅色溶液進入細胞壁但不能進入原生質層,從而證明細胞壁具有全透性,而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
參考文獻:
[1]羅益群.“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初探.中學生物學,2005(01).
[2]唐曉明.姚新葉.未曾預約的美麗:質壁分離實驗圖像不規則的再探究.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10).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武威第二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