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闡述了清代服飾圖案審美意識對當代服飾藝術設計的啟發,對其中的圖案的造型特征、圖案的色彩特征、圖案的工藝特征、圖案的內容特征以及圖案的審美和在現代服飾當中藝術設計的適用手法等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通過本文分析,大家能對此問題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關鍵詞:清代;圖案;服飾;現代;設計0前言
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以異族統帥中原的最后王朝,其服飾特點不僅容納了少數民族的特色風味,更兼容了我泱泱大國傳統文化的內在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存有高超的審美價值,并且所代表的民族性、歷史性也有頗為深遠的影響意義。而服飾當中除了本身材料剪裁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色彩與圖案的搭配,清朝的服飾除了工藝繁復、材質優良、色彩艷麗、外還在圖案上有著極深的寓意造詣,不同的圖案搭配不同剪裁的衣服可以襯托出不同的意境和身份,因此無論是民族性還是審美性,對當今的服飾設計都有著深遠的啟發意義,基于此,本文當中作者就以圖案為楔入點,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1清代服飾圖案的特征
清代是當今距現代最近的王朝,所以其服飾的影響力較其他服飾來說傳承力較強。從遠古到今,人類對于圖案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即使在沒有衣服的時候,人也會在身上繪制各種各樣的圖案寓意想要表達的思想。這些圖案寓涵了對自然以及對希望的期盼。到了清代,民族融合已經到達了頂峰,無論是制衣工藝還是對于色彩、圖案、顏料的把握都已經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造型、色彩、工藝、內容無論哪一個方面都有著長足的進步,被廣泛的應用在服裝的各個領域。
(1)造型特征。清代服飾圖案的藝術主要表現在點線面三個方面,通過“交相輝映以及互通有無”的特點,將這三個方向組成有規律、有韻律,且同一無間的藝術形式,通過色彩造型的比對調和,具體的屬龍其中的圖案藝術形式,甚至在一個圖案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將圖案分成動靜、聚散、主次、虛實、疏密、大小等方面,然后再以同一的特性將其歸納融合、使點帶動局部、局部帶動全部,從而做到“平中生韻”“平中求奇”“平中出神”“亂中求序”等特點,不僅加深了圖案的鮮明感,更給予了圖案鮮明的層次感,使整體圖案彰顯出了絕對的“個性”,從而彰顯出了清王朝的本身特點。
(2)色彩特征。清代意味是少數民族王朝,其服飾圖案相比中原圖案更多了一種夸張、奔放、浪漫、無謂的特點。又因為滿八旗和長白山的緣故,其色彩多以紅、黃、白、黑四種,并且在用色方面主張濃、華、艷、美、簡五個方向,故此所運用的團顏色無一不是明快層次分明且對比強烈的特點。清代圖案的無色應用也比較高明,單純的運用黑、白、灰等簡單的色調也會將服飾圖案的沖擊感發揮的淋漓盡致。
(3)工藝特征。歷代以來無一王朝的圖案形式能夠超越清朝的圖案工藝,其中織錦、刺繡、印染和繹絲四種獨特的手法是集成歷代工藝水平的最高點,已經形成了清朝獨有的特色。就以刺繡來說,已經到達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在清朝女在未出嫁前都要學習刺繡,這些刺繡不僅包含衣服的圖案還包含著日常各種“織物”品的圖案,這就促使了刺繡工藝到達了一個頂峰。在圖案刺繡當中:打子繡、貼補繡、盤金(銀)繡、平針繡、拉鎖繡、麥稈繡、包花繡、挖補繡、搶針繡、摘絞繡、鏤空繡、釘帶(線)繡、珠繡等都是刺繡繁榮分類工藝,往往一個圖案當中會涉及到幾個或者是多個刺繡方式,同時清代對于刺繡圖案的處理方式也多種多樣。具體來說,可以分成鑲、滾兩大工藝,配合著不同的刺繡方式,真可謂是變幻無窮方法變換無窮。另外清朝圖案并不滿足于平面上的設計,還開發出了許多如:鏤空、凹凸、折疊、浮雕等形式藝術的團,豐富了整個服飾圖案的工藝類型。
(4)內容與審美特征。走獸、花鳥;日月、星辰;人物、人文;風雨雷電等元素符號都是清朝服飾圖案慣用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不一而同,無論是神仙神話還是民俗諺語,無論是思想文藝還是流傳故事,都能作為清代服飾的內容特征。另外,清代服飾的審美特征也較高,在利用人文風俗的基礎上,還將道、佛、藏、儒等思想運用到圖案當中,形成以文化為中心點的思想內容,不僅提高了服飾的內容特征,還將有些寓意文化延伸進圖案當中,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效應。因此,清代服飾圖案不僅有著極強的內容性,其審美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
2清代服飾在現代服裝設計當中的使用情況
(1)直接使用。清代服飾圖案中的多種藝術形式、表現手法、元素符號是能夠在現代服飾圖案中接合、傳承、發揚的。清代服飾圖案的內容美和形式美融為一體,使之與人類社會保持著天然的親和性,它精致、秀美、質樸的藝術風貌迎合了現代藝術所追求的隨意性的表現手法,而它強烈的視覺效果、高純度的色彩,以及協調、飽滿的構圖造型,又符合現代形式美的構成原理。所以,它可以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直接使用。
(2)整理使用?,F代服裝設計與古代服裝設計差異巨大。我國古代服裝歷史有五千多年了,但結構、款式變化并不大,基本是寬衣博袖,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和制約,服飾講究含蓄、穩重、平靜之美,用二維平面結構的服飾盡可能多的遮擋人體原形。中國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女子多穿上衣下裳的制式和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制式,這兩種形制一直延續至今,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反復運用,交替發展變化。中國傳統服裝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采用平面剪裁方法,造型簡練。為了顯示穿著者的身份,表現出人的內在精神氣質與修養,圖案的裝飾格外受到重視,所以,到了清代工藝復雜、色彩斑斕的服飾圖案紛繁而出,達到“衣必錦繡”的程度;另外,使用圖案美化服裝還有利于彌補平面剪裁在造型方面的不足。現代服裝雖僅有近百年的歷史,卻在結構、款式方面不斷翻新、改進。服裝結構越來越復雜,從平面向立體轉化,款式造型都是為了表現和突出人體之美,所以裝飾圖案在滿足實用和生產特定的工藝要求外,力求提煉和整理的簡潔、明快,具有現代美感。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傳承傳統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和超越,現代服飾圖案應以時代的審美標準改造傳統服飾圖案的藝術形式。因此,結合現代的服裝設計理念與設計手法,把清代服飾圖案恰到好處的運用到現代服飾設計當中,在圖案的造型、布局、色彩、材質和工藝等方面尋求整理與變化方法。
3結語
清代服飾的圖案無論是在色彩還是造型設計上多數融合了我中原地區的文化素養以及少數民族的熱情奔放,尤其是在一些代表寓意的圖案當中多數還融合了儒家思想??梢哉f清朝服飾是一個時代的美感傳遞。因此,當今天我們觀察這一時代產物學習其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妨去尋找一下屬于當今時代的美感,筆者相信,這才應當是清代服飾圖案給予我們最為根本的啟發思想,也是我們應當著重探討的目標與方向。參考文獻:
[1] 廖雪梅.吉祥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2] 王大凱.中國傳統服飾紋樣研究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3] 吳衛剛.服裝美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42168.
[4] 曹耀明,張秋平.服飾圖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61.
[5] 徐慧明,何晶.服裝色彩創意設計[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73.作者簡介:李長江(1986—),男,現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服飾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