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9月13日
10年前,中國開始在海外開設文化中心以發揚中華文化,但遭到部分人抑制。
約2500年前,中國的哲學家孔子曾說過:“萬事和為貴。”對于中國政府在海外學校資助開設的文化中心,西方學者們的分歧越來越大。這些文化中心迎合全球不斷增長的對漢語教學的需求,意在推進中國的“軟實力”,但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人對學術自由的焦慮。
由于自己沒有足夠的資金為那些想學漢語的人提供中文老師,一直以來,美國大學和學區還是很歡迎孔子學院這個項目的。但是有的批評者們認為中國不會白白提供資助,他們聲稱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限制了言論自由,在討論敏感話題時避開中國。
就在6月份,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呼吁全美各大學終止或修訂與孔子學院(美國共100所)的合同,聲稱孔子學院限制了學術自由。其中就有人一直企圖關閉俄勒岡大學本校的孔子學院,但無濟于事。已不再擔任學院主任的古德曼女士表示,在維護自身利益這一點上,中國與美國大學的其他捐助者并無二致,但由于所謂的“恐華”現象,孔子學院已成為眾矢之的。
《國家利益》9月11日
1618年至1648年,歐洲陷入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借助宗教極端主義滋長的狂熱盲信發動的,軍人的暴行不受懲罰,認為這是上帝的意愿,是以上帝之名而為。這場沖突的根本原因是,馬丁·路德挑戰天主教會之后,使歐洲陷入困惑:誰有權定義倫理、規范、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基于價值觀的沖突會允許以對方持不同意見為借口而進行迫害、虐待、壓迫,甚至大屠殺,是這場戰爭的起因和主題。當前的全球形勢在很多方面與之相似,讓人擔心我們可能重演歷史。如今的中東和烏克蘭形勢就恰如當年,是價值觀的戰爭。
《財富》9月15日
對硅谷而言,阿里巴巴還不完全是一個競爭者,盡管它對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成功及其短期所積聚的大量資本表示敬意,但就自己所在的核心市場中的潛在競爭而言,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將來,美國技術界將把阿里巴巴視同無物。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騰訊和百度一樣,阿里巴巴的出名以及利潤的獲得都是在中國。報道認為,阿里在美國展開業務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不過在投資方面,阿里巴巴一直在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此番為了初次公開募股,阿里巴巴來到美國,這里有其目前籌集資本的最佳機會,我們等待它在美國掀開一個有趣的新篇章。
《自然》9月18日
通過對在距今8000和7000年前讓歐洲過渡到農業社會的9個古代歐洲族群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和比較,科研者們發現,今天大部分的歐洲人是從至少3個高度差異化的族群演變來的—西歐的狩獵-采集者、古代北方歐亞人(與舊石器時代晚期西伯利亞人有關)和主要是來自近東地區的早期歐洲農民。他們進一步提出,早期歐洲農民的祖先大約44%來自一個“基底歐亞人”族群,而這個族群在其他非“非洲族裔”分化之前就分開了。這些結果提出了有趣的新問題,比如說:近東地區農民是在哪里和在什么時候與歐洲狩獵-采集者通婚產生現在的歐洲農民的?
《天下》9月17日
亞洲即將發生最巨大的交通改變,它正發生在北東盟(以泰國為界,泰國及泰國以北的緬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撾,是為北東盟)。以曼谷為中心向北輻射的北東盟,北接中國,西連印度。中國、泰國聯手啟動泰國克拉地峽運河計劃,將打通太平洋與印度洋,欲取代原有馬六甲海峽的功能。控制克拉地峽運河咽喉位置的泰國,將是最大獲利者;靠馬六甲海峽維生多年的新加坡,勢必受害。未來亞洲通往中東、歐洲、非洲的產品,都將涌向克拉地峽運河。而中國與泰國之間的高速鐵路,預計將在2021年完工。中國以協助東盟國家的基礎建設為手段,防堵美國勢力深入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