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1999年全面展開教育改革[1]。初中(2001)、小學(2004)與高中(2007)先后頒布語文課程指引,并分別在2002、2006及2009年實施。課程的改革必然引起教材、教法與評估的轉變。語文教學如何跟上這次教改的步伐?本文以香港課改理念及有關理論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編寫情況簡要反思課改前語文教學的不足,再從校外評核(簡稱外評)報告[2]探討課改初期至現在的香港語文教學問題,并試著提出在教學上落實課改理念的策略。
一、理論依據
述評香港語文教學的理據以落實課程改革的理念為依歸。根據香港教改與課改的文件可歸納這次課改的理念為:學生本位、能力訓練、思維訓練、校本課程設計、多元化語文教學、照顧學習差異、自學能力與終身學習等元素。這些元素結構可整理為: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就要以學生為本位、開發校本課程及照顧學習差異;多元化語文教學包括能力訓練、情意培養、全面思維訓練,最終具有自學能力。簡單來說,這次課改強調課程、教材與教學的規劃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為目標,要落實這個理念,教學活動就要以學生為本,規劃校本課程和教材,在教學上照顧學習差異;透過提問技巧,做到全體參與,師生互動,全面開展思維訓練及自學能力的培養。
布魯姆的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鑒和創造六個認知歷程分類[3],為照顧學習差異與教學提問技巧提供了理論基礎。當教學落實課改理念時,學生自然具備自學能力。
以上是香港語文課改的理念和有關教學的理據,前者是教學的方向,后者為教學的方法。本文以此探討香港語文教學落實新世紀課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過程,以及相應的策略。
二、課改前后香港語文教學概況
香港語文教學有系統的改革以1999年公布《教育制度檢討:教育改革建議》為分水嶺。教學概況可分改革前、改革初及現在三個階段來描述。
(一)改革前(1999年前)的概況
改革前香港語文教學普遍出現的問題包括:缺乏全面的安排,隨意性高,重知識的灌輸,教學目標不明確,每課的教學要點太多,對教學重點做不必要的重復,教學訓練點不全面,序列不清晰等[4]。
(二)改革初(2006)的情況
課改初期,教育統籌局為保證各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分批定時到各中小學進行校外評核的工作,完成后的外評報告上載到教育局網站(http://www. emb.gov.hk)[5]。以下是研究者從網上隨機各選10所學校[6],摘錄2006年外評報告中關于“學與教”的一些常見評語。有關教學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范疇[7]。
1.照顧學習差異
未能因應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策略和步伐,以充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2.師生互動
未能讓學生增加課堂的參與,未能有效地促進互動學習。
3.小組活動
教師在設計和帶領小組學習活動技巧方面尚待加強,教師未能在討論前清楚闡釋活動的目標,提供的指示和參考數據不足,又未能適當界定每位學生的討論或活動角色,未能及時提點學生遵守小組活動的常規,影響學生從互動中學習的效益。
4.提問技巧
教師的提問技巧多屬一般,未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深化學習。
5.教學評估
尚未發展多元化的評估策略,側重考查學生所學的知識,較少以不同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或分析。
6.評估促進教學
教師雖能檢討和分析學生的測考成績和表現,但仍未能充分運用評估所得的資料,作為調適課程或教學的策略。
其實,這些都是課改理念下教育當局對語文學與教的要求,它是符合課改的理念和理論依據的。上述評語可以反映香港課程改革初期語文教學的普遍現象,說明課程改革初期教師在教學與評估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現在(2012-2013)的情況
研究者又在網上選了10所不同水平中小學的外評報告[8],以探討目前語文教師的教學概況。
1.照顧學習差異
學校著重透過課堂教學,照顧學習差異……學校自2006年起已將照顧學習差異列為關注事項……在資優學生的培育方面,學校為他們安排創思小組及??茖W習訓練,安排適切。在協作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們能就各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及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小部分課堂設有不同程度的練習,能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課業設計多樣化。借助不同的學習活動……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持。
2.師生互動
教師能擬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在這些課堂內,學生有足夠參與學習的機會……教師大多能透過提問,加強課堂互動及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教師能以提問加強師生互動。
3.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中能緊扣課堂目標,有清楚的分工和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投入活動,促進學習。學生積極討論及協作,互相提點,以強帶弱,發揮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安排了小組活動的課堂上,學生已掌握分組常規,能迅速依照教師的指示討論及完成課業,協作良好,互動效果不錯。
4.提問技巧
教師除講解生動外,也能透過具有層次的提問……也能針對學生的響應,提出質疑,并運用追問等技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再深入分析問題。教師能善用提問技巧,以不同層次的提問,刺激學生思考,以及追問和轉問,引導他們深入討論。
5.教學評估
有效提升課業設計的質量……課業的形式多元化。部分科目能配合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設計分層練習,有助于照顧學習差異,值得推廣。
6.評估促進教學
學校能分析學習評估數據,找出學生較弱的項目,就有關弱項擬訂跟進工作……找出學生學習難點,提出具體的跟進建議,做法恰當。
其他:學生大都已經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優化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學校近年積極推動學生預習。
以上外評報告的評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明顯與改革初很不相同,都是正面的??梢哉f,這些數據顯示香港過去語文教學的問題得到改善。說明香港語文教師由課改初至現在基本上已掌握了課改理念,并普遍有意識地落實到教學改革上。
四、落實課改理念的方法
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取得現在的成績,這是教育當局、師資培訓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成果。針對課改前和初期的問題,研究者曾就落實課改的理念以及有關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供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參考[9]。
1.規劃明確的教學目標
改革前的語文教學一般都是綜合的,缺乏規劃,每篇教材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太多,重復。隨意性大,缺乏科學性,未能符合課改的理念,影響語文的教學效能。
根據系統論,利用加涅的終極任務分析,分解成一系列的子任務;又根據布魯姆教育的技能、知識與情意等目標,按語文能力元素與序列規劃每個年級、學期、單元,每篇課文、每節課以至每項活動的目標,這樣教學就具有明確的目標,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起監控的作用,從而發揮教學的優化作用。
2.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要落實能力訓練的理念,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例如:教學生找出課文的段意,如果我們把這段的段意寫出來,讓學生抄錄、熟讀,以備日后的測驗、考試,這種教學方法是知識的灌輸,不是能力的訓練。學生就算在日后的考核獲取好成績,我們只能說這位學生的記憶力強或理解力高,而難以評定學生是否具有歸納段意的能力。因為上述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把學習的結果告訴學生,而不是教學生一種找段意的策略,因此,學生未能掌握找段意的能力。教師除把段意抄寫出來后,還要訓練學生找段意的方法:先找段中的關鍵詞和中心句,有時候段意就在某一中心句,更多的是在所找到若干個關鍵詞與中心句后,經過綜合與歸納得出來的。先把段意告訴學生,然后教給他們找的方法,是演繹法,一般及差生較易掌握,教師也比較容易處理。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用歸納法,先不給段意,完全由學生透過找關鍵詞、中心句去總結、發現。后者用時較多,能力要求較高。兩種方法很難說哪一種比較好,教師需要因應學生的水平選用。其他如解詞、分析主旨、學習修辭等都要教學生用相應的策略來找出答案,這才是能力的訓練方法。
3.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語文科是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思維的訓練需要借提問來達成。提問具有不同思維水平的坡度,才能訓練學生全面的思維能力,才能稱得上高質量的提問。教師掌握布魯姆的六個認知水平,有助于了解并調整提問的難度,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以《愚公移山》為例,通過高質量的提問能夠全面訓練學生的思維:作者是誰?分幾段?用哪些工具來移山?屬記憶水平的思維訓練。解詞如“智叟”“始齔”,解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找每段的段旨,找全文的主旨和寓意等,屬理解水平的思維訓練。利用所學的字詞造句或總結愚公移山的啟示等屬應用水平的思維訓練。移山的原因、過程、結果是什么?課文反映愚公什么性格?小孩參加移山工作有什么意義?屬分析水平的思維訓練。智叟評愚公,你同意嗎?愚公的做法值得學習嗎?屬于評價水平的思維訓練。如果是你,有哪些方法來移山?另擬題目等屬于創造水平的思維訓練。
4.做到照顧學習差異
做到照顧學習差異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掌握提問技巧,具體可透過幾個層次的活動來做到。在提問時,學生未能作答,教師宜把問題的難度降低,或給更多的提示,直至學生找到正確答案為止。這樣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生的水平,并調整以后的教學內容。
在規劃練習、課業或評估時,可設計兩份課業,供不同水平的學生作答?;蛟谕灰巹澲?,設計不同思維水平的問題,并標示出難度較高的題目,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向難度挑戰,成敗都沒有壓力,而只有動力。在小組討論時,教師為不同水平的組別設計不同難度的討論課題,差生組更可多給提示,也可在組內以優生帶動差生。
5.做到全體參與
要做到這點,教師適宜采用暫緩判斷的策略。例如,當教師就一個問題,尤其是有爭議無定論的問題提問時,學生給出答案后,不管對或錯,教師都不宜立即做出終極判斷,應該再提問其他同學,看看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好讓班上的同學能暢所欲言,把不同的意見或答案說出來。最后在教師引導下,與同學一起做出判斷,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這樣,每位同學都能表達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如果教師沒有充分讓學生發表意見,就立即判斷學生答案的對與錯,其他同學就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沒有機會參與這個學習過程,也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未能營造一個師生互動、全體參與的民主學習氣氛,很多課堂上的問題就會隨之而生。
6.做到師生互動
善用小組討論,能夠做到師生、生生互動。不過,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導致課堂失控。做到這點就先要注意小組討論的操作技巧?;顒忧埃忻鞔_目標、討論題目和討論時間,教師的指示要清晰,學生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如選出誰擔任組長、記錄、匯報等工作。活動中,教師不宜不斷提示,以免干擾學生的討論;教師需要巡視各組,協助慢熱或起步遲的小組,盡早展開討論;教師需要耳聽八方,隨時協助或解答一些小組所發生的問題。全部小組已進入討論狀態后,教師宜到每組,細聽他們的討論內容,適時提供意見。學生匯報時,各組必須停止討論,留心各組的匯報。匯報時,教師要培養每位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習慣,隨時改正錯誤的行為。這樣就能充分發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優勢。
7.設計優質的評估
語文教學評估的內容應是多元化的,例如,評估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以及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等。評估的標準應是多元的,應使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主觀評估與客觀評估結合起來。評估的途徑和方式應是多樣的,可采用觀察、面談、課堂問答、寫作、練習、問卷調查、座談、典型實例分析、辯論、演講、表演、展示、寫文章、考查、考試等方式或途徑。[10]
語文的教學評估既要以學科教學目標為依據,又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換言之,教學與評估必須互相配合,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認知水平。制作一份優質的評估,可先編制雙向細目表的評估大綱。雙向細目包括評估教學內容和思維訓練水平兩個維度,以及這兩個維度的比重。教學內容的細目可包括字、詞、句、篇、閱讀、寫作等;思維水平的細目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評估前有這樣規劃的話,評估內容是否全面和深淺程度是否適中,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如指掌。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結果分析與跟進的工作。
8.善用評估得來的數據
教學評估的目的是檢驗教學效果,獲取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益。[11]教師須參考評估所得的數據以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修訂教學設計和擬定適切的跟進計劃。對能力較高的學生,可為他們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的潛質充分發揮;至于表現較弱的學生,教師宜分析他們的學習困難和需要,提供輔導,并同時讓家長根據有關資料,協助子女學習,以期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訂立努力的目標,求取進步[12]。
要做到善用評估得來的數據以提高教學效益,評估設計就要有利結果分析與跟進。透過雙向細目表,根據各項目的得分,教師可以計算全班以至全級學生每個項目的得分、平均分和標準偏差,這樣讓師、生和家長都了解學生各學習項目的強弱情況,并就這些數據做出教與學的調整。例如,得分項目在平均分以上的就算基本達標,這部分的內容將來教學可以減輕一些;否則需要加強有關項目的教學。這樣,教師可根據這些評估后的數據來調整以后的教學內容,有助提高教學的質量。
新世紀課程改革前后至今,隨著香港語文教師對過去教學的反思以及各方努力提供課程培訓,他們已基本掌握課改理念,并漸漸有意識地落實課改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委員會.教育制度檢討:教育改革建議[R].香港:政府印務局,1999.
[2]課改初,政府按時派出評核隊伍訪校,透過閱讀分析學校提交的材料、觀課、觀察學校的活動,與辦學團體成員、正副校長、科組負責人、教師、學生、輔導老師、家長及學生等面談及抽樣觀察幾位學生半天的校園生活,綜合判斷學校在持續發展、教與學、校風及學生支持和學生表現等整體情況。
[3]沈孟祥.應用布魯姆教育目標認知分類理論設計發問工具之研究[D].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信息學研究所,2005.
[4]何文勝.世紀之交香港中國語文教育改革評議[M].香港:文思出版社,2005:23-38.
[5]教育局在各類報告備注指出:由2005年9月開始,《校外評核報告》不會上載教育局網頁,公眾人士如欲查詢個別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可透過公開資料途徑,通過教育局向有關學校索閱,唯學??蓻Q定是否公開該校的報告。
[6]放在網上(http://www.emb.gov.hk/index.aspx?langno= 2nodeID=4289)的校外評核報告,小學2003-2004年60所,2004-2005年34所(瀏覽日期:2006年6月23日)。
[7][9]何文勝.校外評核報告中教與學的跟進方法建議——小學語文科的角度[J].朗文香港教育語文教學研究組編,語文教學,2006(36).
[8]例如:http://www.sap.edu.hk/CustomPage/12/2013_2014/ 12_13_esr.pdf(滬江小學,2013);http://www.littleflowerschool. edu.hk/news/2013.pdf(天主教圣華學校,2013);http://www. saumingps.edu.hk/esrreport/index.php(秀明小學,2013);http:// www2.skhsms.edu.hk/webinfo/web13-14/doc/report/2013_esrreport. pdf(圣公圣米迦勒小學,2013);http://www.sunnyside.edu.hk/ index.php?lv=2showPageID=582(靈實恩光學校,2013);http://npmps.edu.hk/CustomPage/16/ESRReport_2013.pdf(北角衛理小學,2013)等。
[10][1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編.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8.
[12]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S].香港:政府印務局,2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