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問題,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性問題,學習和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要搞好語文教學首要的是搞好語言教學。就書面寫作而言,要搞好寫作語言教學,就必須研究學生寫作語言的來源與特點。因為弄清了學生寫作語言的來源和特點,就不僅便于對學生的寫作語言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便于形成學生寫作語言的規范與特色。學生寫作語言來源的影響因素,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上各種形式的語言教育,而學生寫作語言的特色,主要受到其心理共性和個性的影響,因而呈現出共性和個性兼具的特色。
一、學生寫作語言來源分析
通過對浙江省舟山市若干城鄉代表學校的學生寫作語言情況進行調查,并瀏覽《寫作》《作文通訊》《小作家選刊》等寫作類期刊,我們得出,除遺傳因素外,學生寫作語言主要來源于家庭、學校和社會上的語言教育。
1.家庭語言教育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語言學校,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語言教師。之所以要重視嬰幼兒的語言教育,有心理學的證據和成功學的證明。據心理學研究,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據調查,在0~3歲,是嬰幼兒語言敏感期,其語言習得有2/3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在3~6歲,幼兒的語言器官逐步成熟,更是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的大好時期。
在嬰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家長的語言能力、家庭出身、籍貫、職業和家庭氛圍等情況都能對學生的語言產生影響。其實,從根本上講,家長的語言能力是影響學生語言的最關鍵因素,因為家長的語言素質好,能言善辯,一般子女的語言素質也較好,但從社會科學語言研究而言,我們更關注的是遺傳以外的因素,如家庭出身、籍貫、職業和家庭氛圍等方面的影響。調查表明,知識分子出身的家庭一般比非知識分子出身的家庭更重視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而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的語言也呈現出更豐富、更規范的特點。調查還表明,籍貫對學生語言的影響是方言詞的出現;職業對學生語言的影響是行業語的出現;而家庭和諧氣氛對學生語言的影響是: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專心更積極地進行語言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語言知識與智慧。
2.學校語言教育
學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正規場所。學生在嬰幼兒時期受到的家庭語言教育,是以家為單位的,沒有統一標準,千差萬別。那么,進入了學校就要進行規范的語言教育,而這個規范就是古代文言文的標準和現代普通話的標準。在學校,語言環境如名言牌匾、宣傳欄、語言角,以及人際環境如教師語言和同學語言等,都會對學生的寫作語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科,因為學生寫作語言主要是在各科的學習中獲得的。
首先,對學生寫作語言影響最大的是語文學科,因為語文是語言教育的主體學科,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是本職。無論古代的蒙學教育還是現代的小學教育,都以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屬對等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和目的;而中學和大學的語文教育雖更加重視語文中的人文因素,但實際上也是以語言教育為基礎和核心,因為要真正掌握民族文化與精神必須以掌握民族母語為前提。據調查,學生的寫作語言主要來源于所學的語文教材以及延伸閱讀材料。具體說來,就是中國古代的蒙學讀物、經史子集、現代文學作品、議論文和應用文,當然也包括外國的少兒讀物、文學作品、科普讀物等。
其次,對學生寫作語言產生影響的是歷史和政治學科,因為歷史、政治與語文同屬社會學科,社會學科教學與自然學科教學比較,對語言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也就對學生的寫作語言產生更大的影響。據調查,歷史和政治教學雖然也承擔部分識字、認字和規范答題語言等任務,但主要是以事實性和理論性材料的方式來影響學生的寫作語言。譬如,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如安史之亂,政治中的理論和原理如唯物論,都不僅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成為學生語言的組成部分。
最后,數理化等自然學科教育也會對學生的寫作語言產生一定影響,因為自然學科的豐富內容、符號語言,特別是自然學科的嚴密邏輯也是語言教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比如,一個學生寫道“我班的化學老師身材干瘦,就像一個試管,實在標致極了”,就充分證明了自然學科教學也在對學生的寫作語言產生積極影響。
3.社會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的實質是文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在古代,文字信息傳播平臺缺乏,文字信息只能口耳相傳或紙筆相傳,因而家庭和學校語言教育對學生的寫作語言影響大;在現代,平面報刊媒體和廣播、影視等電子媒體的出現,使社會語言教育對學生寫作語言的影響增大;而在當代,除了傳統的書刊語言教育,無所不包的網絡語言教育更深深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語言。
(1)網絡語言教育
在當代,網絡對學生寫作語言的影響自不待言。具體說來,有六種網絡信息對學生寫作語言產生影響:網絡小說、網絡動漫、網絡影視、網絡歌曲、網絡游戲、網絡博客(含微博)。從閱讀傾向看,女生以閱讀網絡愛情小說、觀看網絡肥皂劇和收聽流行歌曲為主;男生的涉獵范圍廣一些,網絡中的玄幻、穿越游戲是他們的最愛。此外,學生還會從網絡博客(含微博)中獲得語言營養。當然也有不少男生對軍事、歷史類題材比較感興趣,尤其是二戰歷史,也包括當前的東海沖突、航母建造等。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語言信息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從而影響著他們寫作語言的內容與形式。
語言是存在的寓所(海德格爾),在某種程度上說,內容即語言,語言即內容。青少年學生由于受閱歷、興趣和能力等的影響,其選擇力有差別,這樣,其寫作內容既會出現積極向上的勵志內容,也會出現消極頹唐甚至庸俗暴虐的內容;其寫作語言既有新奇、生活化等特色,也出現了許多不規范現象,如語言飄忽,或者無病呻吟、惡搞無厘頭,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等等。
(2)青春偶像語言影響
一般來說,學生喜歡追趕潮流,當下流行的一些偶像作家的暢銷作品是大多數學生的首選。例如,當今青春派作家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等的作品就受到青睞。自2004年以后,教師們發現,一周隨筆中往往會有好幾個學生寫郭敬明作品的讀后感,寫作語言也會模仿,喜歡營造凄涼憂傷的意境,帶有凄美絢爛的色彩,會出現諸如“堇色的天空”“明媚的憂傷”等非典型性語言。不過,2010年以后的高中學生,更傾向玄幻類網絡文學,如穿越小說、魔幻武俠等。這類學生的語言兩極分化明顯,有些學生很陽春白雪,有些學生則語言跳躍性極強,自我囈語或者濫用口語網絡語,比如“汗(慚愧)”“黑線(情緒低落)”等。
(3)書籍雜志語言影響
在傳統語境下,書籍雜志是影響學生語言的最大因素,但在當代語境下,這一因素的作用有所式微。一般說來,很多學生只會讀讀教科書和娛樂性雜志,嚴肅的書籍和雜志基本不碰。有些學生,特別是文科生還能讀一些正統的書籍和雜志,例如蒙學讀物、國學著作、歷史著作和文學名著等。當然,也有少數學生,喜歡讀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他們的閱讀量甚至已經超越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文化氛圍好,自小養成了讀書習慣。這類大量閱讀經典的學生,他們的寫作語言自然較其他學生要豐富得多。他們語匯豐富,在遣詞造句中會字斟句酌,善于敘述描寫,在作文立意上也常令人玩味。
二、學生寫作語言特色探微
學生屬于青少年群體,又是獨具個性的個體,因此,學生寫作語言具有共性和個性兼具的特色。學生寫作語言的共性主要是民族語言傳統和青少年的心理共性帶來的,學生寫作語言的個性主要是學生心理個性和自己的生存環境造就的。一般說來,我國以班級授課制為主體的學校語言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共性,家庭語言教育和社會語言教育則有利于學生個性語言的形成。因為學校語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漢語言規范,而家庭和社會語言教育具有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便于學生個性語言特色的形成。
1.學生寫作語言的共性
關于青少年寫作語言的共性特點,蘇軾《與侄書》中有精彩論述。他說的“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就是學生寫作語言的兩個共性特點:一個是“氣象崢嶸”,也即語言“充滿青春氣息”;一個是“彩色絢爛”,也即語言“求美與求新”。青少年學生年齡在12~18歲之間,最富童真幻想,最具青春活力,也最有雄心壯志,再加上他們的認知已經日趨成熟,思維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美的、新奇的事物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因而其語言具有充滿青春氣息和求美求新的特點。語言充滿青春氣息,是說學生寫作語言充滿“童真幻想”“英雄色彩”“批評精神”。[1]比如,有位學生從“雞籠里撲騰的雞”和“被繩子綁著腳仍要撲騰的雞”,想到了“每個人,每一種生物都有為自由奮斗的權利,即使最終沒有掙脫囚禁的繩索”,就充滿這種青春氣息。[2]語言充滿求美求新的特點,是說青少年學生在閱讀中喜歡摘抄優美語句,在寫作中喜歡運用優美語句甚至大膽創新語句。這兩種語言特點彰顯的是學生青春文學的風采。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學生寫作語言的這兩個共性特點并不成熟。青少年學生畢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情緒欠穩定,性格也有叛逆性,因而有時童真幻想成了胡思亂想,英雄色彩成了個人英雄主義,批評精神甚至成了肆意謾罵,而求美求新的語言也成了堆砌虛飾、矯揉造作的稀奇古怪語言。這些都是學生寫作語言發展的代價,是發展中必有的不成熟。
2.學生寫作語言的個性
學生寫作語言的個性,主要是由學生的性格造成的。因為一個人的語言風格固然受到這樣那樣的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是受自己的性格影響。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說的就是文章的語言風格受制于人的性格。比如一個學生的性格非常幽默,其寫作語言往往也是詼諧幽默的;一個學生的性格非常樸實,其寫作語言往往也是樸素的……
學生寫作語言個性還受到興趣愛好的影響。比如,喜歡詩詞歌賦的學生,其寫作語言就必然充滿詩意,是文學的,唯美的;喜歡古文的學生,其寫作語言就必然充滿古氣,是古樸的,古雅的;喜歡網絡的學生,其寫作語言就難免充滿各種網絡新詞新語,是現代性的、大眾化的、娛樂性的。例如,有位學生寫了一篇相思主題的作文,里面不僅引用了很多“紅豆詩詞”,還牽涉《搜神記》和《洛神賦》,甚至還引證了介紹紅豆的醫書《海藥本草》,可謂古氣濃郁。[3]
總之,除遺傳因素外,家庭語言教育、學校語言教育和社會語言教育是學生寫作語言來源的三個主要途徑,這三種來源與途徑不僅保證了學生寫作語言的豐富性,也保證了其規范性。至于學生寫作語言共性與個性特色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群體的心理共性和個體的心理個性造成的。當然,青少年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人生閱歷等也有效促進了學生寫作語言個性特色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段雙全.試論課改背景下校園文學語言特色及問題[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2).
[2]葉心怡.一只雞的自由[J].作文通訊(高中版),2013(12).
[3]魏立禾.一寸相思一寸灰[J].作文通訊(高中版),2013(1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課題“基礎教育寫作語言現狀調查與教育對策”(Y20122512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