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評價無論是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方面,還是在端正態度、健全人格方面,都有著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重視課堂評價的導向作用,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適時適當地運用課堂評價,把評價的要求交待清楚,把評價的方法教給學生,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真正用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要求。
[關鍵詞]課堂評價;作用;運用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許多教師在課堂教中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法、讀書形式等,唯有在評價方面沒有實現學生自主,評價的作用被忽視,評價的方式簡單,全由教師包辦,教師控制著學生的喜怒哀樂。其實,課堂評價無論是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方面,還是在端正態度、健全人格方面,都有著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充分認識課堂評價的作用
1.重視課堂評價的導向作用。當前,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漸漸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特別是教師的評價用語,學生最為關注,他們往往能從中捕捉到一些信息,朝著教師點明的方向努力。比如,一位教師在執教《蘇州園林》一課時,安排了學生當導游員,介紹蘇州園林。第一個學生比較概括地談到了假山、池沼花廊和廊子等建筑的特點,其中還有不少內容是即興發揮,教師當場簡單表揚一下,又叫第二個學生來解說,這個學生照著課本把表現園林特點的句子講了一下,老師特別表揚了他,說他比第一個學生講得詳細。在教師的暗示下,后面幾個學生一個比一個講得詳細。結果有的因為記不住課文,講得結結巴巴,有的干脆對著課文讀,解說效果越來越差。或許是學生覺得解說越來越困難,所以從剛開始的紛紛舉手到后來的寥寥無幾,學生的積極性反而降低了。
由此可見,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評價用語,重視其導向作用,為學生指點迷津,將學生的思維導向深入、導向寬泛,讓學生越學越有趣,越學越輕松,獲得成功的愉悅感。
2.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激勵者,誘發學生學習的內趨力,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適時適當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如教師評、學生評、小組評、自評、互評等等,往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陶罐與鐵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朗讀鐵罐說的一句話時,是這樣做的:
教師以信任期待的目光微笑著對學生說:“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
“愿意”二字體現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不是強迫學生一定要讀。
教師導:同學們,你們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學生甲評:我覺得她讀出了鐵罐子的傲慢。
學生乙評:她讀得很好,聲音響亮。
學習丙評:她讀得很好,而且有表情。
師激勵:還有誰比她讀得更好?
(學生興致高漲,一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師生關系特別和諧。)
在教學中,尤其是對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而言,如果教師忽視了評價的激勵作用,對發言的學生毫無表情,或者冷眼相看,或者嚴厲批評,往往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滋長學生的抵觸情緒。比如一位教師在執教《長城磚》一文時,課伊始,師問:文中發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一名學生興致勃勃地舉手欲答。)
學生:長城磚不自信……
(老師板著臉孔立即打斷。)
師評:你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是問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這個學生很沮喪地坐下了,其余學生也不怎么敢發言了。在后面的時間里,全班學生要么一起回答,要么沉默不語,學生學得很被動,課堂氣氛表面上熱烈,實際上很沉悶。由此可見,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嚴重挫傷了這個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挫折感甚至傳染給了全班同學。)
二、適時適當地運用課堂評價
適時適當的課堂評價,在啟發學生學習思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的確不可忽視。那么,怎么讓課堂評價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呢?
1.明確要求。不少教師說,他們經常把評價的權利、機會讓給了學生,但是學生不會評、不愿評。學生不會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來評,久而久之,就不愿評了。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明確評價的要求,了解評價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比如,在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時,看看人家讀的時候有沒有加字、減字、讀錯,有沒有注意朗讀的音量、速度、語氣、節奏、表情等等。學生只有明確了這些要求,才知道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2.適時評價。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有的教師注意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讀、議、說、寫、演等,但是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一節課下來,看不出學生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其實,無論是閱讀課、口語交際課還是作文指導課,都要組織學生進行適時評價,如讀后評、議后評、說后評、寫后評、演后評……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在肯定中進行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往往能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3.求同存異。新課程提出了個性化閱讀的要求,它與多年來習慣于以標準答案教學生的教學方式,真可謂水火不容。因此,在習慣于求同教學方式的前提下,還要學會存異。比如,在朗讀指導時,教師已習慣于說這樣幾句話:
A.讓我們帶著喜愛的(或×××的)感情來讀好這句話。
B.你讀出了難過的(或×××的)感情,讓我們一起像他這樣來讀。
C.同學們一起笑著來讀這句話,好嗎?
這些都是與新課程倡導的獨特體驗相違背的,文字的內涵如此豐富,學生的體驗千差萬別,怎么能強迫學生按一個模式來讀?學生心里沒什么高興的事,又怎么能要求學生強作笑顏來讀?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不能強求一律,應鼓勵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北京著名特級教師翟京華老師在執教《草船借箭》一文時,讓學生讀諸葛亮說的“只要三天”這句話,就鼓勵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有的讀成“只——要三天。”有的讀成“只要——三天。”有的讀成“只要三——天。”有的讀成“只要三——天。”十幾個同學先后試讀,都讀出了不同的感受,翟老師都一一給予肯定。這里,翟老師在實踐新課程關于個性化閱讀這方面,為廣大教師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4.學會贊賞。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這當中的前一、二個目標,教師可謂輕車熟路,落實較好。如何落實第三個目標呢?讓學生在課堂評價時學會贊賞,有利于落實這一目標。如果學生不會贊賞別人,發現不了別人的長處,怎么向別人學習?怎么能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看待別人?有很多的課,在評價學習好的同學時,教師和學生總是一味說好話,滋長了好生的驕傲情緒;評價學習差的學生時,盡挑毛病,打擊了差生的自信心。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此時,教師要注意教育學生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學會贊賞,學生就能發現別人的長處,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比如:在一節中學語文觀摩課上,一位教師執教《窗》一文時,在某個學生試讀課文后,讓學生來評價。
生一評:他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生二評:他朗讀時聲音比較大。
生三評:我覺得他讀得不錯。
師評:“如果你來幫他打分,你準備打多少分?”
生三:“90分。”
師:“為什么扣掉10分?”
生三:“他朗讀時,加了字。”
師:“以發展的眼光看,你給他提點什么建議?”
生三:感情色彩豐富一些,傳神一點。
生四:還應讀得慢一點,悲涼一點。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都能以積極誠懇的態度看待別人、評價別人、贊賞別人,也就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和睦相處、共同提高。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