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選擇是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必需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要學會補充、選擇、整合各種教學方法,才能促進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
[關鍵詞]補充;選擇;整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小學相比,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對思想品德課所要傳達的道德品質有一定的鑒別性,傳授的思想品德需要自己的認識與內化才能融入到道德系統當中。因此,優化初中思品教學法,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成為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一、解讀文本,補充教法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通過教材中一系列文本案例來組織并進行的。它是讓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然后啟迪自身的道德系統,對文本中所表述的思想品德進行選擇吸收。所以我們要立足文本,根據文本內容來補充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教學內容,加深對文本思想的認識而有所收獲。比如《風雨中我在成長》的第二課時“挫而不折 積極進取”,教材分四部分向學生闡述“當挫折來臨時自己應該怎么辦”:一是讓學生直面挫折,不畏不懼;二是讓學生冷靜分析,從容應對;三是自我疏導,自我排解;四是主動尋求幫助。在這四部分內容中,教材都是以一定的案例敘述向學生說明道理。但筆者認為這些案例離生活較遠,難以讓學生產生共鳴,所以又補充了調查法、交談法、問題法、比較學習、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走進社會,調查身邊一些遇到挫折不屈服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與他們交流,學生親身體會了這些人身上所具備的堅定信念與精神。回到學校后,全班交流并解讀自己所調查的個案,使他們從正反兩方面的案例比較中強化道德意識,在討論與探究過程中強化道德認識,從而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
二、明確要求,選擇教法
無論哪一門學科,教學方法的采用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的學習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我們要明確教學要求,圍繞教學要求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法,最大可能地提升教學實效。比如講解《相親相愛一家人》中第一課時“家,溫馨的港灣”時,教材要求通過“看一看”“讀一讀”“說一說”來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卻突破教材,讓學生通過“課前看”“課中說”“課后行”等活動來完成教學。“課前看”是讓學生利用一周的時候來觀察父母一天的生活與工作情況,每一天都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記錄下來;“課中說”是在課堂上學生交流自己所記錄的父母每天所做的事,再說一說如何才能營造一個溫馨的家;“課后行”是讓學生根據課堂上所要求的那樣,回到家中做一些事來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教學方法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道德原型,就會自覺地把所學的道德知識落實到行動中。
三、尊重差異,整合教法
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知道每個學生的真實道德水平,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道德經驗來整合教學方法。在尊重學生的道德差異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每個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比如在教學《合奏好生活的樂章》中的第一課時“心中有他人”時,學生對于“為什么心中有他人”會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有的學生會認為心中有他人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方便,也有學生會認為家中什么都有,從來不需要向他人求助,所以沒有必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筆者采用情景劇教學法,讓這些同學體會到家中有錢并不代表就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成績好,別人每天都是圍著自己轉的,自己心中也沒有必要裝著他人。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筆者采用的是課間活動教學法,在活動過程中,成績好的學生如果得不到別人幫助,就完成不了任務。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各方面表現不好,從來沒有人與自己交往,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心中裝著他人了。對于他們,筆者采用的是交友教學法,有意讓班中優秀的學生與這些學生交朋友,從而消除他們心中的障礙,使他們重新回到班集體中來。這樣,針對學生不同的思想差異,整合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到人無完人,只有心中裝著他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得到別人的友愛與幫助。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