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用心靈去傾聽》一文后,教師深切體會到傾聽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著引導的作用,而教師能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其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從語文課堂上如何對待后進生的發言和學生個性化見解以及課后在日記本里傾聽學生的心聲三個方面闡述了傾聽的方法和產生的效果。
[關鍵詞]傾聽;心聲;尊重
作為一名教師,與孩子們朝夕相處,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師應該用心去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成為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一、給學生發言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經常聽課的教師們不難發現,在低年級課堂上,學生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爭著發言,而到了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同學寥寥無幾。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除了學生年齡特征有區別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充分給學生發言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總是很爭切地尋求答案,不等回答問題的學生說完,就迫不及待地去啟發引導,或干脆自己說出答案。尤其在公開課上,教師們總想著“下一步該做什么”,盼望著學生說出的答案與自己設想的一致。這種過場式的發言會造成學生積極性下降,導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蕩然無存。
二、在尊重理解中傾聽學生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新課程的實驗及全面推開,課堂教學中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師應該放下“師尊”的架子,在尊重理解中傾聽學生。
有時候,學生還會針鋒相對地提出和教師、其他學生截然不同的個性化見解,這些見解有的很片面、偏激、缺少深度,有的卻閃現著學生的靈感和智慧。這時,就需要教師耐心真誠地傾聽,并對這些見解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應對,從而調整補充拓展教學內容。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文時,作者的父親談到花生的好處很多,教育孩子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孩子們都點頭贊許,教學朝著計劃的目標進行,眼看著語言文字訓練和做人的教育都已水到渠成。這時,突然聽到一個孩子小聲地說:“我才不要像花生,我喜歡漂亮的石榴、蘋果。”其他同學都用驚疑的眼光望著他,然后又望向教師,想看看教師會怎么對待這個不聽講的孩子。教師用柔和的語氣對他說:“林宇,你的看法與大家不一樣,說說看,你的理由是什么?”這是個平常就比較有思想的孩子,只聽他不緊不慢地說:“我不同意作者的父親用花生和石榴、蘋果對比,這樣貶低了后者。因為它們也有很多用處,而且又長得好看。既有用處,又好看,不是兩全其美嗎?”教師心中一喜,立即贊揚了他勇于質疑的精神,繼而轉向全班同學:“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全班同學都積極地思考起來,各抒己見。班長柳歆哲用她一貫沉穩的語氣說:“我認為作者的父親并沒有貶低石榴、蘋果,他這樣比較的用意是為了突出花生默默無聞、不炫耀的品質。”“是啊,父親想讓他的兒女做一個像花生那樣默默奉獻的人。”“我覺得林宇說得有道理。花生雖然有用,但是它不主動表現自己,就像我,其實我的球打得不錯,可是到比賽時,我就不敢報名,這樣我的才能就發揮不出來了。”“父親說了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并不是說不講體面。看來,父親并不否定外表美……”激烈的爭論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教師總結了大家的發言,讓學生明白在現代社會里,我們不僅要做個有用的人,無私奉獻的人,同時也要懂得用智慧來包裝自己,充分展示自我,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學生們會心地笑了,我知道他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也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三、鼓勵學生勤寫日記,從日記中“聆聽”
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真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受,一個最好的途徑就是寫日記。因為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他們做了什么,想些什么,班里發生了什么,都會毫無保留地在日記本里傾吐,而教師要用心去閱讀,“聆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傾聽是一門學問,教師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必須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最重要的是以謙虛的態度,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