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探討幼兒的審美教育與自主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決放棄舊式幼兒教學觀念,要堅持藝術教育這一理念。在藝術教育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審美教育與自主創造力始終都相輔相成、彼此滲透,幫助幼兒整體化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藝術教育;審美教育;自由創造
對幼兒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完善幼兒健康的人格。通過各種藝術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幼兒的協調能力,提高其審美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由創造能力。兩者需保持相輔相成的關系,幼兒的整體素質才會得到提升,才能勇敢表達自己的思想。
一、加強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整體理解力
對于幼兒周邊的環境與生活,教師應該加以利用,讓幼兒不斷體驗不同的事物,因而產生對美的探索愿望。豐富幼兒的審美情感,給予幼兒的感知空間更多元化,從而引發幼兒更加積極地探索。比如,幼兒教室與活動室的環境美化,要符合幼兒的審美,室內墻體要注重格局與裝飾,追求設計的形象可愛,描繪色調雅致,整體內容豐富。還可以把幼兒的手工、繪畫以及教師的作品精心布置展示,定期更換,讓學生在美的環境里,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能力。
幼兒對于周邊實物的感受能力是很強的,美的環境的多變性,可以充分刺激其自主探索性。對于幼兒來說室內的活動占大部分時間,活動室的布置就很重要。以往,活動室布置往往著重色彩艷麗與童趣性,很少關注其產生的審美價值,而現在教師會考慮到小、中、大班的年齡特點,有目的地進行布置,墻壁上可以設定一個主題,例如《三只小豬》,教師可以用連環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在視覺感官的刺激下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教師隨即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對三只小豬的看法。幼兒的表現欲望是十分強烈的,此時只要教師善于調動孩子們的興趣,他們都會爭先恐后的表達自己的感想:“大灰狼太可惡了,為什么要欺負小豬他們?”“大豬和二豬太懶了,差點被捉住。”“小小豬最好,蓋的房子最結實……”然后,告訴他們要像小小豬一樣,勤勞踏實,機智聰明,更要樂于助人。
二、運用游戲提高審美與創造的協調力
審美教育就應該把幼兒內在的潛能開發,游戲就是對幼兒實踐審美力與自主創造力相結合的重要方式。幼兒自身對各種游戲有很大的興趣,即使簡單的游戲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幼兒內在的心理需求,讓幼兒在小游戲中就可以得到啟發。如,大班的活動主體為“水果大集合”,幼兒可以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歡的多種水果,先讓孩子們把帶來的水果放在桌子上,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其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顏色,然后把準備的無色彩的水果卡片拿出來,讓幼兒再次認真地觀察,想象它應該是什么顏色的,孩子們就會爭先恐后地說“蘋果是紅色的”“香蕉是黃色的” “櫻桃是紅色的”等等,然后讓孩子們把喜歡的水果畫下來,挑選水果本身的顏色描繪,結果最后變成了奇形怪狀的水果大比拼,三角形的梨子、粉色的橘子、紅色的香蕉等等,對于孩子們這種大膽的自主創造力教師也應該加以鼓勵,要盡量引導幼兒用心去觀察事物,用大腦去思索問題,讓孩子在游戲中自主選擇、自主表述以及獨立創設,能夠根據自己所需來安排自己的行為。
三、欣賞美的藝術加強幼兒美的判斷力
教師要多多加強孩子對藝術品的欣賞能力,要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色彩對比強烈、形象生動和比較貼近孩子生活的又容易理解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創造力。引導幼兒對一些藝術作品進行一番美的評價,來增強幼兒對美好事物的判斷能力。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觀察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或者更深一點談談自己對這些作品的看法,然后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啟發幼兒初次看到這些作品的心理感受,還可以引導幼兒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他們的作品在完成之后,為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和對美的感受,可以張貼出來,讓他們自己去相互借鑒,相互欣賞,發現彼此的不同之處,這樣一來就更加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造能力,使幼兒對于審美觀念有所認識和深入的了解。幼兒是想象力豐富的天使,他們的想法是異想天開的,也是千奇百怪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善于鼓勵和引導,定能發揮和挖掘孩子的奇妙想法,捕捉他們的瞬間想法,通過多種語言活動來讓他們感受美,從而激發出幼兒本身創造美的欲望。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