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音樂藝術中最容易被兒童喜愛和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聲樂訓練,能使更多的孩子擁有美好純凈的聲音。通過演唱優(yōu)秀聲樂作品凈華學生心靈,升華情感,提高審美能力。但長期的聲樂學習是枯燥和艱難的,在聲樂學習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關鍵詞]激發(fā);挖掘;培養(yǎng);共鳴與通道
一、歌唱的狀態(tài)
孩子養(yǎng)成積極的歌唱的狀態(tài),對聲音通道的打開,頭腔共鳴的建立和舞臺形象是至關重要的。在訓練中對兒童說,提眉亮眼,笑肌抬起,嘴角上揚,下巴放松才是最佳的唱歌狀態(tài),但孩子往往做不到。采用表揚鼓勵的方式,保持“笑臉”狀態(tài)。讓孩子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保持這種快樂的狀態(tài),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要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的微小優(yōu)點,多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歌唱。
二、氣息訓練
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好比太陽能熱水器,沒有太陽,水就無法變熱。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都是由準確的氣息支持而產(chǎn)生的。唐代段安節(jié)在《樂府雜錄》中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可見氣息是歌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氣息就沒有一切。對于初學聲樂的學生切不可對他們說,通過鼻、嘴同時吸氣,經(jīng)過喉管到胸腔的底部,使兩邊的肋骨張開,橫膈膜下降,腰的兩側鼓起來……這樣的語言,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和運用,在教學中應設計一些充滿趣味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夜幕降臨,房間里停電了,一片漆黑,小貓打翻了茶杯,人的本能會驚嚇中倒吸一口冷氣。教師可以問孩子你感覺到什么?哪里鼓起來了?教師摸摸肚子說“皮球鼓起來了,老師的紅氣球鼓起來了(穿著紅色的上衣)”,然后和學生一起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你們的氣球鼓起來了嗎?我們一起做,看誰的氣球鼓得又大又圓。”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爭先恐后地吹起“氣球”來,一個個彩色的小氣球鼓了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孩子們掌握了正確的吸氣方法。還可以通過“蠶寶寶吐絲”的游戲來讓學生學會怎樣控制氣息。
在氣息訓練中,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和家長一起玩舉重比賽,有效幫助學生練習如何保持氣息。教師交代學生晚上睡覺躺在床上時,把稍厚一點的書擺在肚臍眼以上的部位,通過吸氣把書舉起來,讓孩子和家長比賽,看誰舉重的時間長、次數(shù)多。家長在比賽的過程中,要適當注意方法。偶爾可以輸給孩子,調動孩子練習的積極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教學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戲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也增加了他們對聲樂的濃厚興趣。在訓練時。教師要正確、直觀地示范,同時應注意加強指導,以免學生出現(xiàn)呼吸僵硬、憋氣等不良現(xiàn)象。
三、歌唱的共鳴與通道
“歌唱共鳴”是聲帶與氣流共振,美化聲音,達到宏亮、豐滿、悅耳、動聽的效果。教師告訴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要讓自己的身體變魔術。身體就是一套大音響,高音喇叭要放在眉心的位置,那里的聲音明亮,集中。中音喇叭掛在嘴和鼻子之間,那里的聲音通暢、圓潤。低音喇叭放在胸前,那里的聲音渾厚,低沉。這樣的教學把抽象的聲樂教學變得很通俗易懂,學生通過練聲曲饒有興趣地尋找聲音的共鳴位置。“歌唱通道”是一個聲樂專用名詞,是一種想象中的假設和比喻,也就是發(fā)聲時感覺到在雙耳后居中的上下垂直線上,有一個管狀的通道。在整個歌唱過程中,這個通道一直處于“吸開”的狀態(tài)中,使之始終保持通暢。
筆者親眼見到過很多聲樂教師為尚未建立歌唱通道,聲音還在擠、卡的學生處理作品風格、語言、感情等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進步是階段性的,練聲曲和歌曲都要適合此階段的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tài)度,并由此產(chǎn)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對感興趣的事物,人們總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動過程或認識過程不是一種負擔。因此,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是孩子主動進行學習的精神力量。
在少兒聲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要用溫和的語言、甜美的微笑、無邪的童心和他們溝通,教師的言行,甚至表情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 沁 硯